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2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2

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2(1 / 1)

患太陽病,關節疼痛且煩悶,脈象沉而細,這種病叫做濕痹。濕痹的症狀表現為小便不利,大便反而溏泄暢快,此時應當通利小便來治療。

【注釋】這是承接上一條內容,進一步詳細闡述其含義,指出濕家身體疼痛時不可發汗,而應當采用通利小便的治法。患太陽病,全身關節煩悶疼痛,如果脈象浮細,表明濕邪在體表,應當發汗解表;若出現小便不利,大便反而溏泄暢快,脈象沉細,說明濕邪在體內,應當通利小便。如今濕氣在體內外泛濫,所以關節煩悶疼痛,濕邪留滯不行,小便不利,大便反而溏泄暢快,這種情況就叫做濕痹。雖然有身體疼痛的症狀,但脈象並非浮細,所以不可發汗。如果脈象沉細,就隻應當通利小便,如果小便通利,濡瀉停止,但痹痛仍未痊愈,身體依舊疼痛,此時可以發汗。

【集注】趙良說:痹,就是疼痛的意思,因為關節煩悶疼痛,脈象沉而細,所以叫做濕痹。經典說:濕氣過盛會導致濡瀉,小便不利,大便反而溏泄暢快,這是濕氣在體內過盛的表現,所以應當先通利小便,以瀉除腹中濕氣,因此說治療濕病不通利小便,就不是正確的治法。如果小便通利後,關節的痹痛仍未消除,就必須從體表進行治療。

李彣說:太陽經循行於身體表麵,各種外邪都能侵犯,所以也會受到濕氣侵襲。關節疼痛,是因為濕邪留滯在關節,濕氣鬱積熏蒸而生熱,所以會感到煩悶。經典說:脈象沉潛表示水濕內停,沉細為體內有濕的脈象。痹,就是閉塞不通的意思,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濕氣過盛導致的著痹的意思。如今小便不利,是濕邪在體內過盛,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濕氣過盛會導致濡瀉。通利小便則濕邪去除,泄瀉和煩悶症狀就會停止。

濕家患者,僅頭部出汗,背部拘強,想要蓋被子烤火取暖,如果過早使用攻下之法,就會出現呃逆,或者胸滿,小便不利。舌頭上好像有苔一樣,這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口渴想要喝水,但又不能喝,從而導致口燥煩悶。

【注釋】濕家患者頭部出汗,是因為上部有濕,下部有熱,蒸騰所致,並非陽明內實之熱熏蒸向上導致的出汗。背部拘強,是濕邪重著引起的拘強,並非風濕拘急導致的拘強。想要蓋被子烤火取暖,是因為一時濕邪過盛產生寒象,並非傷寒的惡寒。如果錯誤地把陽明內濕之熱向上蒸騰導致的頭部出汗當作陽明內實之熱而使用攻下之法,那麼濕邪就會從寒化,乘虛向上侵犯,導致肺氣上逆而胸滿,侵犯中部導致胃不和而呃逆,侵犯下部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常,出現小便不利。舌頭上白滑好像有苔一樣,是因為誤下導致熱邪內陷,丹田有熱,寒邪聚集在上部,胸中有寒,所以口渴想要喝水,但又不能喝。由於下部有熱而導致口燥煩悶,由於上部有寒不能化生津液,所以即便口燥舌乾,也不能多飲。

濕家患者誤用攻下之法後,出現額頭上出汗,微微氣喘,小便通利的,會死亡。如果出現下利不止的,也會死亡。

【注釋】這是承接上一條內容,進一步詳細說明誤下後濕家患者頭部出汗的危重症候。誤用攻下之法後,出現額頭上出汗、微微氣喘,如果小便不利,這種濕家患者額頭上出汗導致的氣喘,還不能說一定會死亡。如今小便反而通利,就知道這不是濕氣向上泛溢導致的氣喘,而是陽氣上脫,額頭上出汗導致的氣喘,所以說會死亡。如果下利不止,也知道這不是濕邪去除導致的泄瀉,而是中氣下脫,直接下利不止,所以說也會死亡。

【集注】趙良說:這是因為錯誤使用攻下之法,導致氣機逆亂,陽氣向上外越,陰氣向下脫泄。額頭上出汗、微微氣喘,是陽氣外越的表現,小便通利和下利不止,是陰氣脫泄的表現,陰陽離決,是必死的征兆。由此推斷,誤用攻下之法後,雖然額頭上出汗、微微氣喘,但如果大小便不利,說明陰氣沒有脫泄,陽氣的根本還在;誤用攻下之法後,雖然大小便通利,但如果額頭上沒有出汗和氣喘,說明陽氣沒有外越,陰氣的根本還在。這種情況並非陰陽離決,可以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

李瑋西說:前麵提到濕家應當通利小便,是因為濕氣在體內瘀滯,小便原本就不利,需要用藥通利。這裡是誤用攻下之法後,裡氣虛弱,小便自行通利,導致津液脫失而死亡,不可一概而論。

病人全身疼痛,發熱,在傍晚時分症狀加劇,這種病叫做風濕。此病是由於出汗時吹風,或者長期貪涼受寒所導致的,可以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

【注釋】這裡所說的“病者”,指的是全身疼痛的病人。濕家全身疼痛,患風濕也全身疼痛,然而濕家疼痛,身體沉重難以轉側;風濕疼痛,則是輕微掣痛,不可屈伸,這是疼痛的區彆之處。濕家發熱,早晚沒有明顯的輕重之分;風濕發熱,在傍晚時分必定加劇。這是因為濕氣沒有來去變化,而風邪有發作和休止,所以叫做風濕。追溯其病因,有的是因為出汗時吹風,有的是因為長期貪涼受寒,兩者相互結合而致病,那麼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能夠發散風濕,顯然是可以使用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集注】程林說:全身疼痛、發熱,表明風濕之邪在體表。日晡,就是申時。陽明經在申酉戌時氣旺,土厭惡濕氣,如今被風濕侵犯,在陽明經氣旺之時,正邪相互交爭,所以症狀反而加劇。汗也屬於濕的範疇,有的是出汗時吹風而形成風濕,有的是勞傷出汗後進入冷水而形成風濕。

魏荔彤說:痙病若無風邪就不會形成,即便有寒邪,也是依附於風邪;濕痹若無寒邪就不會發作,即便有風邪,也是依附於寒邪,這是一定的道理。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去掉結節,半兩,用開水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枚,去掉皮和尖,炒。)

將以上藥物銼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掉藥渣,溫服,服藥後有微微出汗,注意避風。

患有風濕之症,脈象浮,身體沉重,出汗且怕風的,用防己黃芪湯主治。

【注釋】脈象浮,表明有風邪。身體沉重,表明有濕邪。寒濕之症脈象沉,風濕之症脈象浮。如果脈象浮且不出汗怕風,這屬於實邪,可給予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發汗解表。脈象浮且出汗怕風的,屬於虛邪,所以用防己、白術去除濕氣,黃芪、甘草固護肌表,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集注】趙良說:此病症中風濕之邪都從體表侵入,病在體表,所以脈象浮且出汗。凡是身體沉重,有因肌肉痿軟而沉重的,有因骨骼痿軟而沉重的,這裡的身體沉重,是風濕之邪在皮毛體表,所以不疼痛。衛氣虛弱,濕邪附著而導致身體沉重,所以用黃芪充實衛氣,甘草輔助黃芪,防己去除濕氣,白術輔助防己。然而對於風濕兩種邪氣,為何唯獨沒有驅散風邪的藥物呢?因為出汗多,可知風邪已不會停留,隻是因為表虛風邪在體表出入,因此才怕風。隻要充實衛氣,正氣強盛風邪自然會退去,這就是不治而治的道理。

尤怡說:風濕之邪在體表,按照治法應當通過發汗來解除,然而汗不能正常發出卻自行出汗,表明體表尚未解除病症但正氣已虛弱,單純的發汗治法就不能遵循了。所以不用麻黃從皮毛體表發散邪氣,而用防己將邪氣從肌膚內裡驅逐出去。服藥後感覺像蟲子在皮膚中爬行,以及腰以下像冰一樣涼,都是濕氣下行的征兆。然而如果沒有黃芪、白術、甘草,怎麼能使衛陽重新振作,從而驅使濕氣下行呢。

防己黃芪湯方:

防己一兩)甘草半兩)白術七錢半)黃芪一兩一分,去掉蘆頭)

將以上藥物銼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加入生薑四片,大棗一枚,加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掉藥渣,溫服,過一段時間後再服。

如果氣喘,加麻黃半兩)。胃中不調和,加芍藥三分)。氣上衝,加桂枝三分)。下焦有陳寒,加細辛三分)。

服藥後應當感覺像蟲子在皮膚中爬行,腰以下像冰一樣涼,然後坐在被子上,再用一條被子裹住腰以下部位,使身體微微出汗病就會痊愈。

風濕相互搏結,全身都疼痛,按照治法應當通過出汗來解除病症。恰逢天陰雨連綿不止,醫生說這種情況可以發汗,發汗後病症卻沒有痊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汗時,如果汗出得很多,那麼隻是風邪去除了,濕氣仍然存在,所以病症沒有痊愈。如果治療風濕病症,發汗時隻是微微有出汗的感覺,那麼風濕之邪都會去除。

【注釋】風濕相互搏結,全身疼痛,按照治法應當通過發汗來解除病症,但發汗也要把握合適的度。恰逢陰雨連綿、濕氣旺盛的時候,如果發汗使汗出得很多,病症也不能痊愈,因為風邪去除了,濕氣還在,所以不痊愈。然而治療風濕病症,一定要等到天氣晴朗時發汗,使身體微微有出汗的感覺,那麼風濕之邪都會去除,病症就會痊愈。

【集注】徐彬說:這裡是說風濕病症應當通過發汗來解除,但不能過度。風濕相互搏結導致疼痛,原本應當通過發汗來解除,恰逢天陰雨時,濕氣更重,此時發汗無疑是正確的。但病症不痊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風性急驟可以迅速驅逐,濕性黏滯應當慢慢解除,汗出得很多就過於急驟,風邪去除了而濕氣沒有去除,所以不痊愈。如果發汗微微,那麼出汗緩慢,緩慢則風濕之邪都會去除。由此可見,濕氣在人體內黏滯難以去除,急驟發汗尚且不行,更何況急驟攻下呢。所以前麵章節說攻下會導致死亡,這裡隻說不痊愈,表明用藥方法不當,但與誤用攻下不同。

傷寒病已經八九天,風濕相互搏結,身體疼痛煩悶,不能自行翻身轉側,不嘔吐,不口渴,脈象浮虛而澀的,用桂枝附子湯主治。如果大便堅硬,小便正常,就用去桂枝加白術湯主治。

【注釋】這是承接上一條內容,詳細闡述脈象和症狀,以明確治療方法。說的是這種風濕病症,雖然是在傷寒病八九天後出現,但不嘔吐、不口渴,表明沒有傷寒裡證的症狀。脈象浮虛而澀,表明沒有傷寒表證的脈象。脈象浮虛,是表虛有風邪。澀脈,主濕邪。身體煩悶疼痛,是風邪所致。不能翻身轉側,是濕邪所致。這是風濕相互搏結導致的身體疼痛,並非傷寒的骨節疼痛。用桂枝附子湯,溫散風濕之邪,從體表解除病症。如果脈象浮實,那麼又應當用麻黃加術湯,大力發散風濕之邪。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狀,即便大便堅硬,小便正常,也不考慮攻下,因為這不是邪熱入裡導致的堅硬,而是風燥濕去導致的堅硬。所以仍然用桂枝附子湯。去掉桂枝,是因為大便堅硬,小便正常,不想再發汗而損耗津液。加白術,是因為身體沉重,濕氣在肌肉,用白術輔助附子驅逐皮中的水氣。

【集注】程林說:風邪過盛,就會身體煩悶疼痛,濕邪過盛,就會身體難以轉側。風濕在營衛之間相互搏結,不涉及內裡,所以不嘔吐、不口渴。脈象浮主風邪,澀主濕邪,因為脈象近乎虛象,所以用桂枝附子湯,溫通經絡以驅散風濕。小便正常,大便必然堅硬,桂枝接近解肌之效,擔心會大量出汗,所以去掉桂枝;白術能夠去除肌肉中的濕氣,不會影響內裡,所以加上白術。凡是方劑後麵出現像蟲子爬行、像醉酒、像頭目昏蒙等症狀,都是藥物發揮作用的表現。

周揚俊說:傷寒病到八九天,時間也夠久了。既不傳經,又不傳入臟腑,是因為風濕之邪相持的緣故。所表現出的外在症狀煩悶疼痛,是風邪所致。不能轉側,是濕邪所致。不嘔吐、不口渴,表明沒有裡證。其脈象浮虛而澀,正好與病症相應。然後可知風濕之邪在肌肉而不在筋節,所以用桂枝解表。不發熱是因為陽氣素來虛弱,所以用附子驅逐濕氣,兩者相互配合,邪氣自然不能留存。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掉外皮)附子三枚,炮炙,去掉外皮,切成八片)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五味藥,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數字化 現代曆史課,被皇帝們旁聽了 四合院:開局爆錘眾禽 靈泉空間,荒年帶娃找首長爹認親 入獄三年,歸來仍是大佬! 扶唐 哄我婚前試愛?閃婚哥哥死對頭他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