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症並治第七1-2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症並治第七1-2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症並治第七1-2(2 / 2)

【集注】趙良說:咳嗽氣逆上衝,那麼氣上衝而不能下降,咳嗽連連不止,這些都是肺脹所導致的。邪氣侵入肺臟就會導致氣壅滯,氣壅滯就必然會氣喘,氣喘到極點,所以眼睛像要突出,這是用來形容肺脹與氣喘的嚴重程度。脈象浮,是有外邪,兼見大脈則表明邪氣強盛,邪氣侵害肺臟,危害不斷,所以必須用辛熱之藥發散邪氣,同時用甘寒之藥輔佐,使久聚之邪,如冰消融,豈不妙哉?然而久蓄的水飲,怎樣才能排泄出去呢?所以特意在越婢湯中加入半夏,這是固定的治法。

尤怡說:外邪與體內水飲相互搏結,填塞在肺中,導致肺脹、氣喘、咳嗽氣逆上衝,越婢湯發散邪氣的力量較強,但蠲除水飲的力量較弱,所以用半夏來輔助其不足。不用小青龍湯,是因為脈象浮且大,病症屬於陽熱,所以適宜用辛寒之藥,而不適宜用辛熱之藥。眼睛像要突出的樣子,指的是眼睛脹滿突出,如同要脫落的狀態,這是肺氣壅滯導致的。

越婢加半夏湯方劑: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斤)

以上六味藥,加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掉上麵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分三次溫服。

【集解】李彣說:脾運化水穀,主要為胃輸送津液,其職責卑微如同婢女。方劑名為越婢,取其發越脾氣,使津液通行的意思。如今用於治療肺脹,麻黃發散表邪,石膏清泄內熱,甘草、大棗調養正氣、緩和藥性,半夏、生薑消散上逆之氣。

上氣喘促且煩躁的,屬於肺脹,將要發展為風水,通過發汗就可痊愈。

【注釋】上氣咳嗽氣逆,氣喘且煩躁急迫的,屬於肺脹,這是風邪鬱滯在體表,水飲上逆於體內的證候。所以說將要發展為風水,應當發汗解表;所以說發汗就可痊愈。

【集注】徐彬說:有外邪存在,還是可以治療的。如果上氣隻是氣喘且煩躁,那麼氣喘是風邪煽動所致,煩躁是風邪擾心引起,上逆的涎沫,將借助風勢發展為風水。如今讓水飲先從肌表宣泄出去,水沒有風邪鼓動,自然會順暢地向下流走,所以說發汗就可痊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肺脹,咳嗽氣逆上衝,煩躁且氣喘,脈象浮的,表明心下有水飲,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

【注釋】這一條承接上條,詳細補充脈象與症狀,以明確治療方法。肺脹,咳嗽氣逆上衝,煩躁且氣喘,脈象浮,這是外感風寒,內有水飲之象,用小青龍湯治療,發汗就可痊愈。加入石膏,是因為多了煩躁這一症狀。

【集注】沈明宗說:這是對上條肺脹治法的補充。風寒之邪侵入營衛,挾帶水飲上逆,就會導致咳嗽氣逆上衝。煩躁且氣喘,是肺氣壅滯上逆,稱為肺脹,也就是肺癰尚未形成的初期症狀。

尤怡說:這也是外邪與內飲相互搏結的病症,而兼見煩躁,表明挾有熱邪,在麻黃、桂枝一類的方劑中必須使用石膏,就如同大青龍湯的用藥方法。而且這一條的症狀與上條頗為相似,但心下有寒飲,若非溫性藥物不能開啟並祛除,所以不用越婢加半夏湯,而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溫寒與清熱同時進行,水飲與熱邪都能消除,在治法上更為嚴密。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劑: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

以上九味藥,加水一鬥,先煮麻黃,去掉上麵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升,身體虛弱的人減量服用,分兩三次服完,小兒服用四合。

【集解】李彣說:心下有水飲,麻黃、桂枝發汗以從體表排泄水飲,半夏、乾薑、細辛溫中以從體內消散水飲,芍藥、五味子收斂上逆之氣以平抑肝木,甘草補益脾土以製約水飲,加入石膏以清除煩躁,同時能解肌出汗。

咳嗽而脈象浮的,用厚樸麻黃湯治療。脈象沉的,用澤漆湯治療。

【注釋】咳嗽,這裡指咳嗽但不上氣。脈象浮,表明風寒之病在表。用厚樸麻黃湯治療,是以發散表邪為主。脈象沉,表明痰飲之病在裡。用澤漆湯治療,是以祛除體內水飲為主。

【集解】尤怡說:這裡沒有詳細說明症狀,僅以脈象的浮沉作為辨彆依據,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厚樸麻黃湯與小青龍加石膏湯大致相同,其散邪蠲飲的力量較強,厚樸辛溫也能輔助解表,小麥甘平,五味子收斂以安定正氣。澤漆湯以澤漆為主藥,並用白前、黃芩、半夏輔佐,其向下的藥力較為峻猛,即使生薑、桂枝的辛味,也隻是用於下氣降逆,不能發表。仲景的意圖,大概是因為咳嗽都是肺有邪氣,脈象浮的,邪氣多在表,所以使邪氣從體表外出較為容易;脈象沉的,邪氣多在裡,所以使邪氣從下排出較為容易,這也是因勢利導的方法。

厚樸麻黃湯方劑:

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以上九味藥,加水一鬥二升,先煮小麥至熟,去掉藥渣,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澤漆湯方劑:

半夏半升)紫參五兩,有的版本作紫苑)澤漆三升,用東流水五鬥,煮取一鬥五升)生薑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以上九味藥切碎,放入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次溫服五合,至夜間服完。

【集解】李彣說:咳嗽,是水寒之邪侵犯肺臟。脈象浮,是體內停水又有風邪鼓動。麻黃祛風,消散肺臟的逆氣,與半夏、細辛、乾薑、五味子、石膏同用,就是前麵所說的小青龍加石膏湯,是解表行水的方劑。然而土能製水,但如果地道壅塞,水也不能暢行,所以用厚樸疏理壅塞的脾土,使脾氣健運,水液自然就會向下排泄。杏仁下氣降逆,小麥入心經能通火氣,因為火能生土助脾,共同達成治水的功效。又說:脈象沉主水飲,以澤漆為君藥,是因為它專門用於消痰行水。水性陰寒,用桂枝運行陽氣以引導水液。之所以會停水,是因為脾土衰弱不能製約水液,肺氣上逆不能通調水道,所以用人參、紫參、白前、甘草補脾順肺,共同組成製水、利水的方劑。黃芩味苦能泄水,半夏、生薑味辛能散水。

沈明宗說:詳細考察《金匱要略》中咳嗽病,其根源都在肺臟,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熱邪損傷肺金,肺氣虛弱不振,咳嗽且吐出唾沫,這是肺痿;二是風邪侵犯衛分,就會出現咳嗽、氣喘上衝,這是肺脹;三是邪氣傳至營血,凝結而不行,這是肺癰。然而在肺脹之中,又可分為風、寒、表、裡,以及飲多、風少、風多、飲少等不同情況的治療。所以氣喘且煩躁,脈象浮的,表明心下有水飲,將要發展為風水,應當用小青龍湯解表清裡,加石膏以清散風熱。眼睛像要突出的樣子,是風寒較多而水飲較少,用越婢湯祛風,加半夏以降痰逆。風寒外束,火熱內鬱,喉中有水雞叫聲的,用射乾麻黃湯,宣通表裡之邪。風熱壅滯上逆,津液不能布散,化為涎液,時時吐出濁痰,隻能坐著不能入睡的,用皂莢丸以祛除風邪鬱滯的涎液。如果咳嗽且脈象浮,邪氣在肺之氣分,用厚樸麻黃湯,使邪氣從表而解。咳嗽且脈象沉,邪氣侵入營分,將要發展為肺癰,用澤漆湯破除壅結。火逆上氣,咽喉不利,這是沒有外邪,治療應當用麥門冬湯,清潤滋養,降氣平喘。若出現浮腫、抬肩呼吸,脈象浮大且下利,這是真氣上浮下脫,屬於不治之症。以上都是外邪兼內飲的合病,其間細微的差彆,臨證時又應當結合《內經》中五臟六腑相互傳變引發咳嗽的內容進行辨彆,這樣就更為完善了。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五福臨門之柴氏貴妃 第七通幽冥來電 我出馬遇到的那些事兒 從校服到棺木 被冥王大人寵翻天後,我獨占一方 分手後,漂亮女總裁纏上我! 神雕之穿越尹誌平 仙界掃黑辦 鳳凰龍旗棄公主掛帥當女帝 被他吻時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