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風寒積聚病脈症並治第十一1-1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症並治第十一1-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症並治第十一1-1(2 / 2)

【注釋】患者感覺心臟如同吃了蒜一樣難受,是說那種辛辣刺激心臟的感覺。嚴重時心痛連及背部,背痛又連及心臟,是說心背相互呼應疼痛。就像蠱毒灌注一樣,是說疼痛如同蟲子往來不停。這些都是心中寒邪的症狀。如果脈象浮,說明心臟顯現本脈,是寒邪向上越出的征兆,所以通過自行嘔吐,邪氣去除就可痊愈。

【集注】徐彬說:寒邪屬於陰邪,在外部束縛陽氣,導致火邪內鬱,所以有如同吃蒜般的感覺,這種感覺似辣但並非疼痛。病情嚴重時,寒邪強盛,所以向外攻衝背部,向內攻衝心臟。“徹”就是相互呼應的意思,如同蠱毒灌注般,疼痛綿綿不停。如果脈象浮,說明邪氣尚未凝結,所以通過自行嘔吐就可痊愈。

心臟受傷的人,在勞累疲倦時,就會出現頭麵部發紅,下肢沉重,心中疼痛且自覺煩躁,身體發熱,肚臍部位跳動,其脈象應是沉脈此處“其脈弦”的“弦”字,當作“沉”字,沉為腎脈,這樣文義才連貫,必是傳抄錯誤),這是心臟受傷所導致的。

【注釋】這裡所說心臟受傷,指的是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因為這類人在勞累疲倦時會擾動心臟,心臟陽氣上盛,所以頭麵部發紅;上部陽氣過盛則下部虛弱,所以下肢沉重無力。心中疼痛、自覺煩躁發熱、肚臍部位跳動,脈象沉,這是腎臟乘心臟受傷而引發的病症。

【集注】尤怡說:心臟受傷的人,勞累疲倦時就會頭麵部發紅,下肢沉重。這是因為心臟虛弱,陽氣容易上浮,上部陽氣過盛,下部必然虛弱。心中疼痛且自覺煩躁發熱,是心臟虛損失去滋養,內熱擾動。肚臍部位跳動,是因為上部心臟虛弱,下部腎臟之氣妄動。

無故哭泣,致使魂魄不安,這是因為血氣不足。血氣不足與心臟相關,心臟氣虛的人會產生畏懼感,閉上眼睛想要入睡時,會夢到遠行,這是精神離散,魂魄肆意遊動。陰氣衰弱的會引發狂病,陽氣衰弱的會引發癲病。

【按】“陰氣衰者為癲”的“癲”字,應當是“狂”字;“陽氣衰者為狂”的“狂”字,應當是“癲”字。《內經》說:“重陰者癲,重陽者狂。”這必定是傳抄錯誤。

【注釋】邪哭,是說心臟受傷的人無緣無故地哭泣。無故哭泣會使魂魄不安,這是心臟血氣不足的表現。血氣不足導致心臟虛弱,就會使人產生畏懼感,閉上眼睛想要入睡時會夢到遠行,這是精神離散,魂魄肆意遊動。心臟主血,血屬陰,陰過於衰弱則陽偏盛,陽盛就會引發狂病;心臟主氣,氣屬陽,陽過於衰弱則陰偏盛,陰盛就會引發癲病。

出現心臟的死臟脈象,輕按脈象堅實,如同丸豆般,重按時脈象更加躁動疾速,這是死證。

【注釋】心臟感受風寒之邪,如果脈象輕按極為堅實,呈現出丸豆般的形狀,重按時脈象愈發強勁、躁動疾速,這就是心臟的死脈。

【集注】李彣說:《難經》講:心脈應浮大而散,若輕按脈象堅實如同麻豆,重按脈象更加躁動疾速,這就是真臟脈顯現,胃氣完全喪失,所以是死證。《內經》說:真心脈到來時,堅實而搏指,如同觸摸薏苡仁,連續不斷,這與如同麻豆的意思相同,可以相互參照。

脾臟感受風邪時,會出現像羽毛覆蓋般溫和的發熱,身形如同喝醉酒的人,腹中煩悶沉重,上下眼皮跳動,呼吸短促。

【按語】此處缺少脾臟中寒的相關文字,必定是有脫漏。

【注釋】脾臟感受風邪,出現像羽毛覆蓋般溫和的發熱,這是中風的常見症狀。身形如同喝醉酒的人,也是風熱在體內擾亂,所應出現的症狀。腹中不適且煩悶,身體懈怠沉重,上下眼皮跳動,氣短,這些都是脾經的病症表現。

【集注】李彣說:風屬於陽邪,其氣具有疏泄作用,身形如同喝醉酒的人,是說麵部發紅且四肢軟弱。風氣在體內擾動,所以腹中煩悶沉重。皮目指的是上下眼皮。

出現脾臟的死臟脈象,輕按脈象大而堅實,重按脈象如同倒扣的杯子,脈象高而清晰,搏動有力且搖擺不定,這是死證。

【注釋】脾臟感受風寒之邪,如果脈象輕按大而堅實,失去了正常的和緩之象,重按脈象如同倒扣的杯子,脈象高而清晰,有力且搖擺不定,這就是脾臟的死脈。

【集注】李彣說:脈象弱而滑,表明有胃氣,若輕按脈象大而堅實,說明胃氣已絕,真臟脈顯現。如同倒扣的杯子則內部空虛,“潔潔”形容空虛無物的樣子。搏動有力且搖擺不定,說明脈象躁動疾速不安,是正氣將要離散,所以是死症。

趺陽脈表現為浮而澀,浮脈表明胃氣強盛,澀脈表明小便頻數,浮澀兩種脈象並見,就會導致大便堅硬,這就是脾約症,用麻子仁丸治療。

【按語】此條應當在腹滿篇中“便難”的內容之下,肯定是錯簡在此處。

【注釋】趺陽脈是診察胃的脈象。如果脈象隻是澀而不浮,表明脾陰虛,那麼胃氣也不會強盛,此時不能使用攻下之法。如今脈象浮而澀,說明胃陽充實,胃氣強盛,但脾陰也虛弱。脾陰虛不能為胃向上輸送精氣,水液隻能獨自向下運行,所以小便頻數;胃氣強盛,對脾臟形成約束,不能運化津液,所以大便困難。用麻子仁丸治療,此方能滋養陰液、潤燥滑腸、清熱通閉。之所以不敢輕易使用承氣湯,是因為脈象澀終究提示存在虛邪。

【集注】徐彬說:脾約病使用丸劑而不用湯劑,是取其藥效和緩來打開鬱結,不敢驟然損傷元氣。要知道人到了脾約的程度,都是因為元氣不充足,津液不能到達所致。

李彣說:趺陽脈是胃的脈象。胃是水穀彙聚之處,浮脈屬於陽脈,所以胃氣強盛,能夠飲食。小便頻數會導致津液損耗,所以脈象澀。因為脾主為胃輸送津液,這裡是胃強脾弱,脾對津液的輸送受到約束,不能向四周布散,隻能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頻數而大便堅硬。麻子仁丸可通閉潤燥。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一斤)大黃一斤)厚樸一尺)杏仁一升)

以上六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開水送服十丸,一天服三次,以病情緩解為度。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變身流氓鸚鵡,讓校花全網社死! 彆捧!大佬光環太耀眼了 LPL彆聯係了,我們真不熟! 長生棺 搬空家產,真千金換嫁隨軍後躺贏 我見過龍 霸道妊妻愛上吊絲代 特立學院 繕緣:古籍修複師和她的奸臣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