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三1-1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三1-1

痰飲咳嗽病脈症並治第十三1-1(1 / 2)

如果病人飲水過多,必然會突然出現氣喘胸滿。凡是進食少而飲水多,水液停聚在心下部位,嚴重的會出現心悸,輕微的會出現短氣。脈象表現為雙手脈象都弦的,是寒證,多是經過大瀉下之後,裡氣虛弱所致;脈象表現為單手脈象弦的,是水飲病。

【按語】此條在“微者短氣”之下,古本有“脈雙弦者,寒也”等語句,文義與前文不連貫,應當另外分為一條放在後麵。

【注釋】一般病人進食少而飲水多,如果小便通利,屬於消渴病;如果小便不利,屬於留飲病。留飲,就是現在所說的水飲停聚的病症。如果水停聚在上焦胸中,就會壅塞肺氣,使其不能下降,所以會突然氣喘胸滿;如果水停聚在中焦心下部位,嚴重的會淩犯心臟,所以會出現悸動不安;輕微的會妨礙肺氣,所以會出現呼吸短氣;如果水停聚在下焦少腹,就不能輸送到膀胱,所以必然會出現腹部拘急的痛苦。仲景在這裡,隻論述了上、中二焦,沒有提及下焦,並非有所忽略,而是因為在《傷寒論》中已經詳細論述過了。

【集注】程林說:飲水過多,水濕之氣就會停聚泛濫於胸膈之間,必然會突然氣喘胸滿。一般人進食少而飲水多,那麼胃土就不能將水穀精微布散出去,嚴重的必然會停聚在心下而導致心悸。輕微的就會阻滯在胸膈而導致短氣。

先口渴而後嘔吐,是水停聚在心下,這屬於水飲病,用小半夏茯苓湯治療。

【注釋】水停聚在心下,屬於中焦部位,中焦屬於胃,所以不僅會出現心悸、短氣的病症,也會出現嘔吐的症狀。出現心悸、短氣,是水停聚在胃外,從膈下向上乾擾胸部所致。出現嘔吐,是水停聚在胃內,從胃中向上湧出於口。然而,一定要先口渴且飲水過多,而後出現嘔吐的,才屬於水飲病的嘔吐。用小半夏湯,是為了止嘔;加茯苓,是因為飲水過多而導致嘔吐,所以兼以利水。

【集注】魏荔彤說:水停聚在心下,阻隔正氣,不能化生津液上達胸咽,所以會口渴;口渴必然會飲水,水液增多後就更加肆意上逆,所以先口渴而後必然嘔吐。這屬於水飲病,應當治療水飲,不能將其當作消渴病來治療口渴。治療水飲用辛燥之藥,治療消渴必然用寒潤之藥,二者大不相同,怎麼能不明確其屬於何種病症就胡亂治療呢?尤怡說:先口渴後嘔吐的,原本沒有嘔吐的病症,是因為口渴而飲水,水飲過多不能下行反而上逆,所以說這屬於水飲病。小半夏湯能止嘔降逆,加茯苓能祛除停聚的水飲。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

以上三味藥,用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溫服。

嘔吐的病人本來應該口渴,口渴說明病情將要緩解,現在反而不口渴,這是因為心下有支飲的緣故,用小半夏湯治療。

【注釋】水飲病人口渴,是因為水液停聚,氣機不能運化生成津液而導致口渴;嘔吐的病人口渴,是因為嘔吐使胃中津液乾燥受損而導致口渴,所以說嘔吐的病人本來應該口渴。先嘔吐後口渴的,應當少量地給病人飲水,以調和胃氣、滋生津液,這表明病情將要緩解;如果嘔吐之後反而不口渴,這必然是因為心下平素就有支飲的緣故。隻用小半夏湯止嘔,而不加茯苓,是因為不口渴,沒有新的水飲停聚,而且嘔吐之後已經損傷了津液,不能再利水,以免進一步耗竭津液。

【集注】李彣說:這裡專門論述嘔吐的治療,說嘔吐的病人口渴,是病情將要緩解的表現,因為胃氣恢複而津液生成。如果心下平素就有支飲,胃就不會乾燥,自然不會口渴,而是水飲泛溢導致嘔吐。半夏、生薑性溫能調和胃氣,味辛能發散上逆之氣,是治療嘔吐的聖藥。

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以上兩味藥,用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兩次溫服。

【集解】沈明宗說:這是治療支飲上溢導致嘔吐的方劑。凡是嘔吐必然會損傷津液,本應口渴,所以說嘔吐的病人本來應該口渴,口渴說明病邪隨著嘔吐而去除,稱為病情將要緩解。如果心下有支飲,停聚在胸膈導致不燥,所以嘔吐而不口渴,就應當治療水飲,因此用生薑發散邪氣,半夏滌除水飲,嘔吐自然就會停止。

突然發生嘔吐,心下部位痞塞不適,胸膈之間有水飲,伴有頭目眩暈、心悸的,用半夏加茯苓湯治療。

【注釋】突然嘔吐,即便不口渴但心下部位痞塞,這是胸膈間有水飲凝結。頭目眩暈,是因為水飲阻滯陽氣不能上升;心悸,是因為水飲向上侵犯心臟。即便不口渴,沒有新的水飲攝入,但平時水飲內盛是可以知曉的,那麼就不必顧慮津液受損,也一定要加茯苓來利水,這樣水飲凝結就可以散開,阻滯也能夠暢通。

【集注】趙良說:心下痞塞,胸膈間有水飲,出現頭目眩暈、心悸,陽氣必定不能宣散。經典說:用辛味藥來發散。半夏、生薑都味辛,《本草》記載半夏可治療膈上痰飲。心下堅硬、嘔吐氣逆、頭目眩暈的情況,也是上焦陽氣虛弱,不能升發,所以半夏、生薑一同治療。心悸是心臟受到水飲侵犯,並非半夏能單獨治療,必須加茯苓利水,使上逆的水飲下行,安定心神,心神安定則心悸痊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尤怡說:水飲之氣上逆於胃就會嘔吐,阻滯於氣機就會心下痞塞,侵犯心臟就會心悸,蒙蔽陽氣就會頭目眩暈,半夏、生薑能止嘔降逆,加茯苓能去除水飲。

半夏加茯苓湯方見前文)

假如病人臍下出現悸動,吐出涎沫並且頭目巔頂部位眩暈,這是水飲為患,用五苓散治療。

【按語】“瘦人”的“瘦”字,應當是“病”字;“癲眩”的“癲”字,應當是“巔”字,“巔”指頭部,這樣文義才連貫,這是傳抄過程中的錯誤。

【注釋】悸動,是指有築築然跳動的病症。上一條說心下有悸動,是水飲停聚於心下所致;這一條說臍下有悸動,是水飲停聚在臍下所致。如果將要發作奔豚病,屬於陽虛,應當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現在吐出涎沫,是水飲上逆於胃,頭目巔頂眩暈,是水飲阻滯陽氣,屬於水飲盛,所以用五苓散治療。

五苓散方

澤瀉一兩一分)、豬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術三分)、桂二分,去皮)

以上五味藥,研為細末,用米湯送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多飲用溫水,出汗後病就會痊愈。

氣短且體內有輕微水飲,應當通過利小便的方式來治療,可用苓桂術甘湯,也可以用腎氣丸治療。


最新小说: 八零港娛:玄學美人救場凶宅成頂流 左眼見飄心中喜六最終章 開局負豪:我的債主是學姐 者途何名 鬥羅V:人麵魔蛛,多子多福 穿越玄幻最強反派:覺醒返利係統 重生1975,我靠趕海養嬌妻 將門棄女:戰王他日夜糾纏 我在民俗副本扮演玩家 星際奇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