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氣病脈症並治第十五1-2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水氣病脈症並治第十五1-2

水氣病脈症並治第十五1-2(1 / 1)

趺陽部位的脈象應當沉伏,現在反而緊,說明本來體內就有寒邪,患有疝瘕病,腹中疼痛,醫生反而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瀉下之後就會出現胸滿氣短的症狀。趺陽部位的脈象應當沉伏,現在反而數,說明本來體內就有熱邪,會消食快,小便次數多,現在反而小便不通暢,這是將要形成水病的表現。

【注釋】這是說明體內裡有水邪並且兼有寒邪或熱邪,錯誤使用瀉下方法的含義。裡水病的脈象沉伏,不是說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應當沉伏,而是說趺陽部位的胃脈應當沉伏。如果脈象不沉伏反而緊,這個人必定本來體內就有寒邪。水邪和寒邪同時致病,就會患疝瘕病並且腹中疼痛,醫生誤以為是裡水病而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水邪雖然下去了但寒邪留在體內,又使中焦更加虛弱,所以會出現胸滿氣短的症狀。如果脈象不沉伏反而數,這個人必定本來體內就有熱邪。水邪和熱邪同時致病,應當消食快並且小便次數多,就不會患水病,現在小便反而不通暢,這是將要形成水病的症狀。

【集注】趙良說:趺陽脈應當沉伏,這不是趺陽脈胃氣本來的脈象,是因為水液蓄積在下部,胃氣被抑製,所以脈象也沉伏,脈法中說:沉伏脈主水病。

魏荔彤說:趺陽脈有水邪,就應當沉伏,因為胃陽被水濕陰寒之邪閉阻,所以陽明經的脈象不能顯露出來。現在反而脈象緊,不隻是水邪在體內裡旺盛,而且寒邪在中焦也旺盛。大概這個人不隻是有水氣之邪,而且還兼有平日體內積聚的寒邪和疝瘕病,腹中常常疼痛,是水邪中又兼有寒邪。醫生不認識這是陰寒之邪,卻認為水邪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雖然水邪向下沉了,但是寒邪向上逆行,所以會出現胸滿氣短的症狀。這種病趺陽脈應當沉伏,現在反而脈象數,說明本來體內就有熱邪。然而本來體內就有熱邪,就應當消食快,小便次數多,大便乾結,如同傷寒病胃實症的症狀一樣。現在小便反而不通暢,那麼就知道是將要形成水病以及有濕熱之邪,這是毫無疑問的。

肝水病的症狀是,腹部腫大,不能自行轉身側躺,脅下和腹部疼痛,時常會微微產生一些津液,小便斷斷續續能夠解出。

【注釋】以上說明了表裡上下的水病,以下說明五臟氣血方麵的水病。肝主管筋脈,腹部和脅部是肝經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肝臟,在外就會使筋脈鬆弛不能自行轉身側躺,在內就會出現腹部腫大、脅部疼痛、小便淋瀝不暢的症狀。

【集注】魏荔彤說:肝水病,是水邪附著在肝臟,就形成了肝水病。肝經有水邪,必定停留在兩脅部位,所以腹部腫大並且脅下疼痛。少陽經是陰陽之氣往來的通道,有邪氣阻礙,所以不能自行轉身側躺。肝臟有水邪,必定會向上衝逆到胸咽部位,所以時常會微微產生一些津液,等到水液上升後又下降,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又會斷斷續續地變得通暢,這是水邪隨著肝木的往來升降之氣上下作亂導致的。看到這些症狀就知道肝經有水邪,應當在肝臟方麵進行治療。

尤怡說:肝臟的臟腑部位在脅部,並且肝氣連接少腹,肝臟的水液不能正常運行,就會腹部腫大不能轉身側躺,脅下和腹部疼痛。時常會微微產生一些津液,小便斷斷續續能夠解出的原因是,肝臟喜歡衝逆並且主持疏泄功能,水液隨著肝氣的疏泄而上下運行。

心水病的症狀,身體沉重且氣短,不能平臥,心煩且躁動不安,其人陰腫。

【按語】“其人陰腫”四字,應在腎水條內,此處為錯簡。

【注釋】心主宰血脈,膻中是心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心臟,外在會使周身血脈運行不暢,導致身體沉重;內在會引起氣短、心煩,不能安臥且煩躁。

【集注】程林說:《內經》講:心主宰身體的血脈。《上經》說:水邪在心,心下堅實、悸動、氣短,所以身體沉重、氣短。《內經》又說:凡是有水病的人,不能安臥。心屬火,水邪在心,因此不能安臥且煩躁。

魏荔彤說:水邪,也屬於積聚一類。靠近某臟腑停留,就以該臟命名病症。水附著於心,就是心水病。心經有水,可灌注到四肢百骸,所以身體沉重;氣被水邪阻滯,所以氣短,水邪逼迫,神魂不安,所以不能安臥;神明被擾亂,所以煩躁。見到這些症狀,就知道心經有水,應當從心經論治。

脾水病的症狀,是腹部脹大,四肢苦於沉重,津液不能化生,隻是苦於氣短,而且小便困難。

【注釋】脾主腹部,四肢是脾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脾臟,外在會使四肢苦於沉重,內在會導致腹部脹大、氣短、小便困難。

【集注】魏荔彤說:脾水病,是水附著於脾,就叫脾水。脾專門主司腹部,所以腹部脹大。脾主運化轉輸,又主四肢,運化轉輸不利,所以四肢苦於沉重。津液不能化生,氣不能流通,上下阻礙不通,所以在上苦於氣短,在下小便困難。見到這些症狀,就知道水在脾臟,應當從脾臟論治水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尤怡說:脾主腹部,並且氣行於四肢,脾受水濕之氣,所以腹部脹大、四肢沉重。津氣由穀物化生,穀物的運化依賴於脾,脾有濕邪不運化,就津液不能化生而氣短,小便困難是因為水濕不能運行。

肺水病的症狀,是身體浮腫,小便困難,時常大便如鴨溏。

【注釋】肺主氣,皮毛是肺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肺臟,外在會使周身皮膚浮腫,內在不能通利小便,大腸是肺的腑,水流入大腸,所以大便如鴨溏。

【集注】趙良說:肺主皮毛,運行營衛之氣,與大腸相表裡,現在有水病,那麼水充滿皮膚。肺本來能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形成尿液,現在既然不通,水不能從小便排出,反而從與之相表裡的大腸而出,與糟粕混合,形成鴨溏便。

魏荔彤說:肺水病,是水附著於肺,就叫肺水。肺主氣,氣引水運行,也能使周身浮腫。肺氣不肅降則氣化壅滯,所以小便困難,小便困難就會清濁不分,所以大便呈鴨溏狀,由此可知水在肺臟,應當從肺臟論治水病。

尤怡說:鴨溏就如同鴨子排便,水糞混雜而下。

腎水病的症狀,是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不能排尿,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雙腳逆冷,麵部反而消瘦。

【按語】“麵反瘦”之下,應當有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注釋】腎主腰部、足部和前陰,這些是腎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腎臟,外在會出現陰腫、陰囊潮濕、腳冷、麵部消瘦,內在會有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不能排尿。這五種水病,指的是水氣等引起的腫脹,所以都沒有氣喘咳嗽的症狀。

【集注】程林說:腎,是胃的關閘,關閘不通利,就會使水液積聚而生病,所以有腹部脹大、肚臍腫脹的症狀。腰是腎的外在表現部位,所以會腰痛。膀胱是腎的腑,所以會不能排尿。因為不能排尿,水氣不能排泄,浸漬到陰囊而出現陰汗,流注到下焦而出現腳冷。腎是水臟,又被水邪侵犯,那麼上焦的氣血隨著水的性質向下走,所以麵部反而消瘦,不像風水、裡水那樣麵目浮腫。

魏荔彤說:腎水病,是水附著於腎,就叫腎水。腎主少腹,少腹被水濕凝結阻滯,所以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腰以下都由腎所主,下焦有水濕,膀胱之氣反而壅塞,所以不僅小便困難,而且竟然不能排尿。陰寒在下焦過盛,所以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冷而且粘,雙腳都逆冷。麵部是陽氣所在的部位,下焦陰寒盛,上焦陽氣衰弱,所以麵部必然消瘦,見到這些症狀就知道水在腎,應當從腎臟論治水病。

尤怡說:身體下半部,由腎氣所主,水在腎,就會腰痛、肚臍腫脹、腹部脹大。不能排尿,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雙腳逆冷,是因為腎屬陰,水也屬陰,兩陰相遇,陽氣不能運行,而寒濕獨盛。麵部反而消瘦,是因為麵部為陽,陰寒在下焦過盛,那麼陽氣就在上焦衰弱。

老師說:寸口脈沉而且遲,沉脈主水病,遲脈主寒病,寒邪與水邪相互搏結。趺陽脈伏而不起,水穀不能運化,脾氣衰弱就會出現鶩溏便,胃氣衰弱就會導致身體浮腫。少陽脈低陷,少陰脈細小,男子會出現小便不利,婦人會出現月經不通。月經就是血,血運行不利就會化為水,這就叫做血分病。

【注釋】寸口,指兩手寸部。脈象沉且遲,沉表示有水邪,遲表示有寒邪,水寒之邪在胸中相互搏結,那麼陽氣不能運行,所以趺陽部位兩關)的脈象伏而不起,水穀無法運化。如果脾氣衰弱就會出現如鴨溏般的大便,胃氣衰弱就會身體浮腫。少陽脈指右尺脈陷下,少陰脈指左尺脈細小,這也是因為寒水太過強盛,命門之火受到製約,所以男子水液精氣不能運化,小便因此不利;女子血化為水,月經因此不通。把經血稱作經水,是因為水是血的本體,女子以血為主,所以叫做血分病。

【集注】趙良說:仲景的脈法,寸口脈常常與趺陽脈結合診察,為什麼呢?因為寸口屬於肺經,是手太陰經經過的地方,肺朝百脈,十二經脈各自按照一定時間,在寸口顯現脈象。脾、胃二經,在右手關部有所體現。胃是水穀之海,五臟都從胃稟受精氣,那麼胃又是五臟的根本,所以胃經的脈象對於其他經脈尤為關鍵。病邪如果侵犯胃,就一定要再診察趺陽脈,趺陽是胃脈的源頭。

尤怡說:這裡綜合診察寸口、趺陽脈,從而知道是寒水過盛,導致胃陽不能運行。胃陽不能運行,水穀就不能運化,水穀不能運化,脾胃就都會衰弱。脾氣主裡,所以衰弱就會出現鶩溏便;胃氣主表,所以衰弱就會身體浮腫。少陽代表生氣,少陰代表地道,它們都從脾胃稟受氣,脾胃衰弱,少陽脈就會低陷,生氣不能榮養,少陰脈就會細小,地道就不通暢,男子就會小便不利,婦人就會經血不通。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陽氣不能運行,陰氣凝結的緣故。稱作血分,是說雖然病在水,實際上根源在於血。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入職殯儀館,你把媳婦帶來了 墨總,你的白月光回來了 長安日記 靈泉雙璧:異世同輝 修仙從冰山聖女開始模擬 古龍群俠:從滿級嫁衣神功開始 鳳臨異世將軍的刁蠻王妃 請說服我體內的怪物 盜墓:我是九門第十門 猴神記外傳之冥魂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