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邪致病,脈象沉小,屬於少陰水病。脈象浮的是風邪所致,沒有水邪而虛脹的是風水病,通過發汗病就會痊愈。脈象沉的,適宜用麻黃附子湯,脈象浮的,適宜用杏子湯。
【按語】“為氣水”的“氣”字,應當是“風”字,如果是“氣”字,就沒有發汗的道理,而且通篇並沒有氣水這種病症。
【注釋】水邪致病,脈象沉小,屬於少陰水病,現在脈象不沉小而是浮,浮主風邪,不是少陰水病。如果沒有水邪而虛脹,這是風水病,風水病通過發汗病就會痊愈。風水病脈象沉的,適宜用麻黃附子湯發汗,脈象浮的,適宜用杏子湯發汗。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三兩)甘草二兩)附子一枚,炮)
以上三味藥,用七升水,先煮麻黃,去掉上麵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二升半藥液,溫服八合,一日服三次。
【集解】沈明宗說:麻黃附子湯,現在的人都不再提及,我特意提出並闡明它。麻黃、附子能通陽開竅,是治療水病的奇妙方劑,現在的人隻用腎氣湯、丸之類在體內壅補,導致陽氣不能宣通,越補邪氣越壅滯,邪氣沒有出路,水腫日益加重,因咳血而死的人,不知有多少。
杏子湯方
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炙)
用七升水,先煮麻黃,減少二升,去掉上麵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三升藥液,去掉藥渣,溫服一升,出汗後就停止服藥。
有人問:黃汗這種病症,身體腫脹,發熱,出汗而且口渴,症狀類似風水病,汗液沾濕衣服,顏色正黃如同黃柏汁,脈象沉,是怎麼得的這種病呢?老師回答說:因為出汗後進入水中洗浴,水從汗孔侵入人體而得病,適宜用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治療。
【注釋】這是承接上文黃汗病,進一步詳細說明症狀,以明確治療方法。黃汗病屬於濕邪致病,所以身體腫脹;屬於風邪致病,所以發熱、出汗而且口渴。症狀類似風水病,是說麵目出現浮腫。汗液沾濕衣服,顏色正黃如同黃柏汁,是說汗出粘黃。脈象沉,說明是因水邪而得病。探究得病的原因,是出汗後進入冷水中洗浴,寒涼之氣侵入體內,遏止鬱積汗液在肌膚腠理之間,從土氣蒸化而出,所以汗色發黃。適宜用黃芪、桂枝解散肌表之邪,以固護衛氣;用白芍、苦酒收斂汗液,以攝納營氣,營衛調和,病就會痊愈。
【集注】程林說:出汗時毛孔張開,進入水中洗浴,寒涼的水寒之氣就會潛藏留在腠理皮膚之中,從而導致身體腫脹、發熱。汗出沾衣如黃柏汁,會使津液內竭,所以出汗而且口渴。身體腫脹雖然類似風水病,但風水病脈象不沉,汗不發黃,口不渴,這是它們的差異之處。
李升璽說:按出汗後洗浴於水,隻是偶然列舉的一個病因。大概黃汗病是由於脾胃濕邪久蘊生熱,積熱形成黃色,濕熱交蒸而汗出。
魏荔彤說:黃汗病,是汗出顏色發黃但身體不發黃,與發黃的病症不同。
尤怡說:黃汗病與風水病相似。但風水病脈象浮,而黃汗病脈象沉;風水病怕風,而黃汗病不怕風,這是二者的區彆。其汗沾濕衣服,顏色正黃如同黃柏汁,則是黃汗病獨有的症狀。風水病是風氣在外與水氣結合,黃汗病是水氣在外與熱氣結合,熱被水遏止,相互鬱積交蒸,汗液就發黃。用黃芪、桂枝、芍藥三味藥,行陽氣以滋養陰氣,使營氣調和而衛氣周流,大概是想讓營衛之氣暢行,從而使邪氣全部散發。
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黃芪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
以上三味藥,用一升苦酒與七升水混合,煮取三升藥液,溫服一升,服藥後會有心煩的症狀,服到六七天症狀就會緩解。如果心煩不停止,是因為苦酒的阻滯作用。
【方解】服藥後心煩,是因為苦酒收斂汗液太過急切,汗出於心,急切止汗,汗就不能外出,所以心煩。到六七天症狀緩解,是正氣恢複而邪氣自行消退。
【集解】魏荔彤說:古人稱醋為苦酒,並非另有叫做苦酒的東西。美酒醯,就是家裡製作的社醋,也就是鎮江紅醋。另外,質量差些的醋,就是白酒醋,各地都有,總之以社醋入藥。
尤怡說:苦酒阻滯,是說藥力想要運行但不能立刻運行,經過長時間藥力積累才能自行發揮作用。所以說:服到六七天症狀就會緩解。
黃汗病,兩條小腿自然發冷,如果小腿發熱,這屬於曆節病。進食後出汗,又身體常常在傍晚睡覺時有盜汗出現,這是勞氣病。如果出汗後反而發熱,時間久了身體皮膚必然會變得像魚鱗一樣粗糙,發熱不止,必然會生惡瘡。如果身體沉重,出汗後身體隨即變輕,時間久了必然會身體肌肉跳動,肌肉跳動就會胸中疼痛,又從腰以上部位必然出汗,腰以下無汗,腰髖部鬆弛疼痛,感覺好像有東西在皮膚中,嚴重的人不能進食,身體疼痛沉重,煩躁,小便不利,這就是黃汗病,用桂枝加黃芪湯治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按語】這是承接上文黃汗病,詳細申述其症狀。但文義不連貫,必定是錯簡,不予解釋。
桂枝加黃芪湯方
桂枝芍藥各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黃芪二兩)
以上六味藥,用八升水,煮取三升藥液,溫服一升,片刻後,飲用一升多熱稀粥,以輔助藥力,蓋上被子保暖使身體微微出汗,如果不出汗就再次服藥。
寸口脈象浮而遲,浮脈主熱,遲脈主潛藏,熱與潛藏相互搏結,叫做沉。趺陽脈象浮而數,浮脈主熱,數脈主停止,熱與停止相互搏結,叫做伏。沉與伏相互搏結,就叫做水。沉表示絡脈虛弱,伏表示小便困難,虛弱與小便困難相互結合,水就流到皮膚,從而形成水腫病。
【按語】此條文義不連貫,不予解釋。
寸口脈象弦而緊,弦表示衛氣運行不暢,就會惡寒,水不能正常流通,流走在腸間。
【按語】此條必定有脫簡,不予解釋。
有人問:患者苦於水病,麵目、身體、四肢都浮腫,小便不利,診脈時不說水病,反而說胸中疼痛,氣向上衝咽喉,感覺如同吃了烤肉,應當伴有輕微咳嗽氣喘,確實像老師所說,那脈象是什麼樣的呢?老師說:寸口脈象沉而緊,沉主水病,緊主寒,沉與緊相互搏結,病結在關元部位,開始時病情輕微,年富力強時沒有感覺,陽氣衰弱之後,營衛之氣相互乾擾,陽氣受損陰氣旺盛,凝結的寒邪微微發動,腎氣向上衝,咽喉堵塞,脅下急劇疼痛。醫生認為是流飲病,而用峻下之法,氣逆衝擊的症狀沒有去除,疾病沒有治愈;後來又用吐法,導致胃家虛煩,咽喉乾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穀不能運化,麵目、手足浮腫,又用葶藶丸利水,當時病情稍有好轉,飲食過度後,浮腫又像以前一樣,胸脅部疼痛,症狀好像奔豚病,水液泛濫,就出現咳嗽氣喘。應當先攻擊上衝之氣,使其停止,然後治療咳嗽,咳嗽停止氣喘自然會痊愈,先治療新出現的病症,舊病放在後麵治療。
【按語】此條文義不連貫,不予解釋。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