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第二十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第二十

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第二十(2 / 2)

【注釋】妊娠期間的嘔吐稱為惡阻。惡阻,是指胃中素來有寒飲,阻礙胎兒發育,進而妨礙飲食。用乾薑散寒,半夏止嘔,因為惡阻的人每日嘔吐,必然損傷胃氣,所以又用了人參。

【集注】程林說:胃脘有寒,就會導致嘔吐不止,所以用乾薑散寒,半夏、生薑止嘔,人參調和胃氣。半夏、乾薑有下胎的說法。婁全善說:我治療妊娠惡阻病,多次使用半夏,並沒有導致胎動,這也是“有故無殞”的道理,臨床醫生,何必拘泥呢。

尤怡說:這是補益虛損、溫暖胃氣的方法,是為妊娠期間中焦虛寒的人而設。陽明經的脈象,正常是順暢下行的。有寒邪則會逆行,有熱邪也會逆行,逆行則水飲必然隨之而上逆,而妊娠時,精氣凝聚、血液彙聚,常常會蘊積生熱。按《外台秘要》中的方劑: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薑、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是治療胃熱氣逆嘔吐的方法,可以補充仲景論述的不足。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以上三味藥,研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開水送服十丸,一日服三次。

妊娠期間,小便困難,但飲食正常,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按語】方劑與症狀不太相符,必有脫簡,不解釋。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以上三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藥丸,如小豆大小,用開水送服三丸,可加量至十丸。

妊娠期間,有水氣,身體沉重,小便不利,怕冷寒戰,起身時就頭暈目眩,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注釋】妊娠時體表有水氣就會出現浮腫,怕冷寒戰,水液大量停聚在肌膚,所以身體沉重;體內有水氣,就會小便不利,水盛阻礙陽氣上升,所以起身時就頭暈目眩。使用葵子茯苓散,主要是以通竅利水為主。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

以上兩味藥,搗成散劑,用開水送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小便通利病就會痊愈。

婦人妊娠,適宜經常服用當歸散。

【注釋】妊娠時若無疾病,不需要服藥。如果孕婦形體消瘦且體內有熱,恐怕耗傷陰血、損傷胎兒,適宜經常服用這個方劑來安胎。

【集注】尤怡說:妊娠最擔心熱邪傷胎,所以在川芎、當歸、芍藥養血的同時,用黃芩清熱,再佐以白術調和胃氣。朱丹溪稱黃芩、白術為安胎聖藥,其實黃芩、白術並非直接安胎,而是去除濕熱後,胎兒自然安穩。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術半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上五味藥,搗成散劑,用酒送服一方寸匕,一日服兩次,妊娠時常服這個方劑就容易生產,胎兒不會有痛苦的疾病,產後各種疾病也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妊娠時調養胎兒,用白術散。

【注釋】妊娠的婦人,如果形體肥胖、膚色白且體內有寒,恐怕損傷胎兒,適宜經常服用此藥。

【集注】尤怡說:妊娠損傷胎兒,有因熱邪的,也有因寒邪的,這隨人體臟腑陰陽的不同而各異。當歸散正是治療熱邪的方劑。白術散,以白術為君藥調和胃氣,川芎為臣藥調理血脈,蜀椒為使藥去除寒邪,牡蠣為佐藥安胎,這正是治療寒邪的方劑。仲景將兩者並列在此,對後人的啟示非常深刻。

白術散方

白術、川芎、蜀椒三分,去掉汗)、牡蠣

以上四味藥,搗成散劑,用酒送服一錢匕,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如果腹痛厲害就加芍藥;心窩部劇痛,就加倍用川芎;心煩且嘔吐疼痛,不能進食飲水,加細辛一兩、大的半夏二十枚,服藥之後,再用醋漿水送服。如果嘔吐,就用醋漿水送服,若仍不緩解,就用小麥汁送服。之後口渴的,就喝大麥粥。病雖然好了,也不要停止服用。

婦人損傷胎兒,懷孕時腹部脹滿,小便不通,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氣的樣子,懷孕七個月,本應由太陰經滋養胎兒卻沒有滋養,這是心氣過實,應當針刺瀉勞宮穴及關元穴,小便稍微通利病就會痊愈。

【按語】文義不明確,針刺這兩個穴位會導致墮胎,必定是錯簡,不解釋。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六個陰鷙反派淪陷後,女配跑路了 納川棺 七零全家盼我死,軍區大佬派專機來接 曠世歎 武道烙印:我的功法能自動修煉 長生迷霧 這是規則怪談啊,讓我多子多福? 我在民國當靈異偵探 甲方的春天 廢鐵輪回:開局氣炸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