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新產婦人有三種病症:一是痙病,二是鬱冒,三是大便困難,這是為什麼呢?老師說:新產婦女,由於血虛,容易多汗出,又容易中風邪,所以引發痙病。失血之後又多汗,寒邪偏盛,所以導致鬱冒。津液耗損,胃中乾燥,所以出現大便困難。
【注釋】新產的婦女,擔心沒有汗出,若不出汗則營衛不和,出現發熱無汗,類似傷寒表證,但通過舌上沒有白苔可以鑒彆。因此希望她有汗,但又怕汗出過多,表陽不固,風邪容易侵入,從而引發項強、腰背反張的痙病。新產的婦女,擔心惡露不行,若惡露不行則瘀血內阻,出現發熱腹痛,類似傷寒裡證,但通過舌上沒有黃苔可以鑒彆。所以希望惡露下行,但又怕失血過多,陰液耗亡,陽氣上逆,從而導致昏冒不醒、閉目汗出的血暈。新產婦女雖然希望出汗、惡露下行,但又恐怕過度傷陰,致使胃乾腸燥,出現潮熱譫語、大便堅硬難下,類似陽明胃家實證。所以仲景在論述產後病症時,首先提出這三種病症,不僅是為了預防未發生的疾病,更是為了辨析已出現病症的疑惑。昏冒稱為鬱冒,是指陰陽虛衰鬱滯,不能相互交通而導致頭目昏眩。
【集注】尤怡說:痙病是筋脈的病症,血虛汗出,筋脈失去滋養,風邪侵入使其更加勁急。鬱冒是神誌的病症,亡陰血虛,陽氣上逆,陰氣又鬱滯,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大便困難是津液的病症,胃藏津液,津液滲灌滋養各陽經,津液耗亡,胃中乾燥,大腸就失去濡潤而導致大便困難。這三種病症雖不同,但亡血傷津的本質是一致的。
產婦出現鬱冒,脈象微弱,不能進食,大便反而堅硬,僅頭部出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血虛導致陽氣上逆,陽氣上逆必然會出現頭目昏眩。鬱冒患者將要痊愈時,必然會大量出汗;因為血虛陽氣上逆,孤陽上越,所以頭部出汗。所以產婦容易出汗,是因為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所以應當出汗,陰陽才能恢複平衡。若出現大便堅硬,嘔吐不能進食,可用小柴胡湯治療。病症解除後能進食,七八天後又發熱的,這是胃中有實熱,用大承氣湯治療。
【注釋】此條承接上文,相互詳細闡述其義,以明確治療方法。產婦昏冒,脈象微弱,這是氣血俱虛應有的脈象。不能進食,是胃氣未和應有的表現。大便反而堅硬,是腸胃枯乾應有的病症。探究鬱冒的原因,是因為血虛導致陰虛,陰虛則陽氣上逆,必然會出現頭目昏眩。鬱冒患者將要痊愈時,必然會大量出汗,這是陽氣鬱滯得以向外宣泄而病解,所以產婦容易出汗。由此推斷,血瘀導致的鬱冒,病解時必然是瘀血下行,這是陰氣鬱滯得以向內輸布而病解。最要忌諱的是僅頭部出汗,這表明陰液耗亡於下,孤陽上越。大便堅硬,嘔吐不能進食,使用小柴胡湯,必須是患者舌上有苔、身上無汗、形氣不衰的情況才行,所以病症解除後自然能進食。若有汗則應減少柴胡用量,無熱則應減少黃芩用量,嘔吐則應加倍使用生薑、半夏,體虛則應加倍使用人參,這又需要臨證靈活變通。大便堅硬,七八天後又發熱,使用大承氣湯,也必須是患者形氣俱實、胃強能食的情況才行。若氣弱液乾,因虛致燥,難以承受攻下之法,那麼就應當內服元明粉軟堅潤燥,外用各種導便方法滋潤大腸,緩緩調理。
【集注】尤怡說:鬱冒雖然有外邪,但本質是裡虛,所以脈象微弱。嘔吐不能進食,大便反而堅硬,僅頭部出汗,這是津液上行而不能下達的表現。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亡陰血虛,孤陽上逆,津液隨之向上。陽氣上逆必然會出現頭目昏眩,鬱冒患者將要痊愈時,必然會大量出汗,是因為陰陽暫時分離,所以出現陽氣上逆、頭目昏眩,等到陰陽再次相通,就會大量出汗而病解。產婦剛生產後身體虛弱,不適合多汗,但這裡反而容易出汗,是因為失血後陰虛,陽氣受到邪氣侵襲而獨盛,出汗則邪氣去除,陽氣變弱後與陰氣相合,這就是所謂的損陽就陰。
小柴胡湯見嘔吐相關內容中。)
大承氣湯見痙病相關內容中。)
產婦腹中拘急疼痛,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該方還可治療腹中寒疝,以及虛勞不足。
【注釋】產後突然出現腹中拘急疼痛,這是產後虛寒腹痛。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是為了補虛散寒止痛。該方還能治療虛勞不足、寒疝腹痛,也是因為這些病症都屬於虛而有寒。
【集注】程林說:產後血虛有寒,就會出現腹中拘急疼痛。《內經》說:味厚的藥物屬陰。當歸、羊肉味厚,用以補產後之陰;佐以生薑驅散腹中之寒,那麼拘急疼痛自然停止。辛味能散寒,補味能去虛弱,這三味藥組成辛溫補劑,所以也可治療虛勞寒疝。
魏荔彤說:妊娠時的拘急疼痛,是因為血寒導致胞阻。產後腹中拘急疼痛,是因為裡虛血寒。一個是胞阻,一個是裡虛,治法就不同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見寒疝相關內容中。)
產後腹痛,煩悶脹滿不能安臥,用枳實芍藥散治療。
【注釋】產後腹痛,不煩悶不脹滿,是裡虛;現在腹痛,煩悶脹滿不能安臥,是裡實。這是氣結血凝導致的疼痛,所以用枳實破氣結,芍藥調理腹痛,枳實炒至黑色,是因為產婦氣不充實。該方還可治療癰膿,也是因為氣血凝滯,時間久了腐化所致,用麥粥送服,是擔心損傷產婦胃氣。
【集注】尤怡說:產後腹痛煩悶脹滿不能安臥,可知是血鬱化熱,而且下部病症影響到上部,與虛寒拘急疼痛不同。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燒至黑色,但不要太過)、芍藥等量)
以上兩味藥,搗成散劑,每次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該方還可治療癰膿,用麥粥送服。
老師說:產婦腹痛,按照常理應當用枳實芍藥散。假如服藥後不痊愈,這是因為腹中有乾血附著在臍下,適宜用下瘀血湯治療。該方也可治療月經不調。
【注釋】產婦腹痛,屬於氣結血凝的,用枳實芍藥散調理。假如服藥後不痊愈,這是因為熱灼血乾,瘀血附著在臍下而疼痛,不是枳實芍藥散所能治療的,適宜攻下瘀血,用下瘀血湯,以攻熱下瘀血。該方還可治療月經不通,也是因為熱灼血乾的緣故。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蟲二十枚,炒製,去掉足部)
以上三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四丸,用一升酒煎一丸,煎取八合,一次服下,會有新血像豬肝一樣排出。
【集注】程林說:?蟲主要作用是開通血閉,大黃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
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經表證,少腹堅硬疼痛,這是惡露沒有排儘。若伴有不大便,煩躁發熱,脈象微實,再次發熱程度較之前更為嚴重,下午35點時煩躁,不能進食,進食則譫語,到夜裡症狀就會緩解,適宜用大承氣湯治療。熱邪在裡,結聚在膀胱。
【按語】“熱在裡結在膀胱也”這八個字,應當在本條上文“惡露不儘”之下,沒有用大承氣湯攻下膀胱瘀血的道理,必然是傳抄錯誤。“再倍”二字,應當是衍文。
【注釋】沒有太陽經表證,即沒有表證;少腹堅硬疼痛,是有裡證。因為產後七八天,有蓄血裡證而無太陽經表證,那麼可知不是傷寒太陽經隨經瘀熱在裡的病症,而是產後惡露未儘,熱結膀胱的病症,應當用攻下瘀血的方法治療。若伴有不大便,不能進食,譫語,煩躁發熱,日晡時症狀更嚴重,到夜裡就緩解,這是胃實的病症,不是惡露不儘的病症,因為日晡時症狀更嚴重,到夜裡就緩解,那麼可知病症不在血分而在胃,所以用大承氣湯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