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出現陷經漏下,流出黑色經血持續不止,用膠薑湯治療。
【注釋】“陷經”指的是經血下陷,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漏下、崩中一類病症。“黑不解”表述不成文義,膠薑湯的方劑也缺失。
【集注】李彣說:“陷經漏下”,是指經脈下陷,血液漏下不止,這是因為氣不能攝血。“黑不解”是說瘀血不除,新血就不能生成,營氣腐敗。然而氣血喜溫惡寒,用膠薑湯溫養氣血,就能使氣盛血充,推陳出新,月經自然就會調和。
【按語】此條文義必定有缺漏錯誤,姑且采納這條注釋,以了解大概意思。
婦人少腹部脹滿,形狀像敦一樣,小便稍微困難但不口渴,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產後,這是水液與瘀血都結聚在血室,用大黃甘遂湯治療。
【注釋】“敦”,有大的意思。少腹是胞宮所在之處。胞宮為血海,出現脹滿大的形狀,這是瘀血蓄積。如果小便稍微困難且不口渴,說明水液也有蓄積。這種病症如果發生在生育之後,就是水液與瘀血都結聚在血室。用大黃甘遂湯治療,這是水血並攻的方法。
大黃甘遂湯方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以上三味藥,用三升水,煮取一升,一次服完,瘀血應當會排出。
婦人患中風七八天後,又出現寒熱往來,發作有定時,此時月經恰好停止,這是熱邪侵入血室,血必定會凝結,所以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發作有定時,用小柴胡湯治療。
【注釋】詳細內容在《傷寒論·少陽篇》中,此處不再解釋。
婦人患傷寒發熱,月經恰好來臨,白天神誌清楚,傍晚就出現譫語,好像見到鬼神的樣子,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治療時不要損傷胃氣以及上焦、中焦,病症必然會自行痊愈。
【注釋】詳細內容在《傷寒論·少陽篇》中,此處不再解釋。
婦人患中風,發熱惡寒,月經恰好來臨,得病七八天後,熱退,脈象遲緩,身體涼爽平和,但胸脅脹滿,如同結胸的症狀,還伴有譫語,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應當針刺期門穴,根據實證的情況進行瀉法。
【注釋】詳細內容在《傷寒論·少陽篇》中,此處不再解釋。
陽明病,出現下血、譫語的症狀,這是熱邪侵入血室,僅頭部發熱、汗出,應當針刺期門穴,根據實證的情況進行瀉法,汗出連綿不斷就會痊愈。
【注釋】詳細內容在《傷寒論·陽明篇》中,此處不再解釋。
婦人月經通行不暢,用抵當湯治療。
【注釋】婦人“經水不利下”,是說月經通行不順暢。這是婦人常見的病症,一般通過活血化瘀、疏導氣機、調和衝任,就足以治愈。現在說用抵當湯治療,抵當湯是藥力峻猛的方劑,文中並沒有少腹結痛、大便色黑、小便通暢、發狂、善忘、寒熱等症狀,恐怕藥勁過重而病情較輕,必定有殘缺錯簡之處,讀者需仔細審辨。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個,炒製)虻蟲三十個,炒製,去掉翅膀和足)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用酒浸泡)
以上四味藥研成粉末,用五升水,煮取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婦人月經閉止不通暢,陰內有堅硬的癖塊不消散,其中有乾血,且下體流出白色分泌物,用礬石丸治療。
【注釋】“臟”指陰內。“不止”即不消散。月經閉止不通,是瘀血、宿血阻滯。陰內堅硬的結塊不消散,是血液乾涸凝結。下體流出白色分泌物,是瘀血化為白帶。用礬石丸作為坐藥治療,這個方劑治療下體流出白色分泌物,如果是從濕邪轉化而來的病症還可以,但恐怕不能攻克堅硬的癖塊和乾血。
【集注】尤怡說:“臟堅癖不止”,是指子臟內乾血堅凝,形成癖塊而不消散。乾血不除,新血就不能榮養,從而導致月經閉止不通暢。因此,氣血的蓄積與排泄失去正常規律,胞宮素來潮濕,所蓄積的血液與濕邪相互作用,化為白色分泌物,時常自行流出。所以應當先去除子臟的濕氣,礬石能夠燥濕,杏仁可以潤乾血。
礬石丸方
礬石三分,煆燒)杏仁一分)
以上兩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如棗核大小,放入陰內,病情嚴重的,可再次放入。
婦人患六十二種風邪所致病症,以及腹中血氣刺痛,用紅藍花酒治療。
【注釋】“六十二種風”難以考證具體所指。腹中血氣刺痛,用紅藍花酒通經行血,確實是重要的方劑。
紅藍花酒方
紅藍花一兩)
以上一味藥,用一大升酒,煎至減半,一次服下一半,病未痊愈則再次服用。
婦人腹中各種疾病疼痛,用當歸芍藥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