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經絡先後第一
有人問:陽證相關的病症有十八種,指的是什麼呢?老師回答說:頭痛,以及頸項、腰部、脊背、手臂、腿腳出現抽掣疼痛。又問:陰證相關的病症有十八種,指的是什麼呢?老師回答說:咳嗽,氣逆上衝,氣喘,呃逆,咽部不適,腸鳴,腹部脹滿,心痛,筋脈拘攣緊張。五臟各自所主的病症各有十八種,合起來就是九十種病;人體還有六微指六腑的輕淺病症),每微又各有十八種病,這樣合起來就是一百零八種病。五勞、七傷、六極以及婦人的三十六種病症,不包含在這一百零八病當中。清輕之邪如霧露之邪)多停留在人體上部,重濁之邪如濕邪)多留滯在人體下部,風邪這類大邪多侵襲肌表,寒邪這類小邪多侵犯內裡,從口而入的“?飥之邪”,指的就是宿食。這五種邪氣侵犯人體,各有一定的規律。風邪多在白天侵襲人體,寒邪多在傍晚侵襲人體,濕邪易傷人體下部,霧邪易傷人體上部。風邪致病會使脈象浮,寒邪致病會使脈象緊急,霧邪會損傷皮膚腠理,濕邪會流注關節,飲食不節會損傷脾胃,嚴寒會損傷經絡,酷熱會損傷脈絡。
百合狐惑陰陽毒第三
論說道:所謂百合病,人體百脈皆統於一宗心肺),當此宗氣失調,就會引發百合病。患者心裡想要進食,卻又吃不下,常常默默不語、神情抑鬱。想要睡覺卻無法入眠,想要行走卻又行動困難。飲食有時覺得美味可口,有時甚至連食物的氣味都不願聞到。似有寒冷之感,實則體溫正常並無寒象;似有發熱之感,實則也無熱象。還伴有口苦,小便色赤的症狀。各種藥物都難以治愈此症,服用藥物後反而會加劇嘔吐、泄瀉。病情表現如同有神靈作祟一般,然而從身形外觀來看卻並無異常,隻是脈象稍微頻數。倘若每次排尿時伴有頭痛症狀,大約六十天才能痊愈;要是排尿時頭部不痛,隻是有輕微怕冷怕風的感覺,大約四十天可痊愈;若排尿暢快,但隻是感覺頭目眩暈,約二十日即可痊愈。百合病的症狀,有的在疾病尚未明顯發作時就預先出現,有的在發病四五日後才顯現,有的則在發病二十日或者一個月時才略微出現,應根據不同的症狀表現進行相應的治療。
血痹虛勞第六
對於男子而言,若其平素脈象呈現虛弱、細微之象,那麼這類人往往容易出現盜汗的症狀。
奔豚氣第八
老師說:疾病當中有奔豚病,有吐膿之症,有因驚怖引發的相關病症,還有火邪為患之病。這四類病症,大多是由於受到驚恐刺激而誘發的。
腹滿寒疝第十
因寒邪導致陽氣虛弱,進而出現四肢厥冷、氣逆上衝等症狀時,用赤丸主治。
五臟風寒積聚第十一
心中被風邪侵襲的人,會出現像羽毛覆蓋般的輕微發熱,身體乏力難以起身活動,感覺心中饑餓,但進食後隨即就會嘔吐。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第十二
若因火邪致病,應當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
若是出現心下悸動不寧的症狀,則用半夏麻黃丸來主治。
痰飲咳嗽第十三
咳嗽氣喘,身體倚靠他物才能呼吸,不能平臥,可用小青龍湯治療。服用小青龍湯後,出現唾液增多,口燥,寸部脈象沉,尺部脈象微,手足厥冷,有氣從小腹向上衝至胸咽,手足麻木,麵部像喝醉酒一樣陣陣發熱,隨後氣又向下流至大腿內側,小便困難,還時常頭暈目眩,此時應給予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以治療氣上衝的症狀。氣上衝症狀減輕後,卻反而咳嗽加重,胸部脹滿,此時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去掉桂枝,加入乾薑、細辛,來治療咳嗽脹滿。咳嗽脹滿症狀停止後,卻又再次口渴,氣上衝症狀複發,這是因為細辛、乾薑屬於溫熱藥物,服用後本應口渴。但如果口渴反而停止,這是因為體內有支飲。有支飲的患者,按常理應當頭暈目眩,頭暈目眩必然會嘔吐,嘔吐的患者再加入半夏以祛除水飲,水飲祛除嘔吐停止後,患者身體出現浮腫,可加入杏仁來治療。這種病症本應加入麻黃,但因為患者手足麻木,所以不加入麻黃;如果違背此原則而加入麻黃,一定會導致厥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患者血虛,而麻黃會發散其陽氣。如果麵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這是胃熱上衝熏蒸麵部,應加大黃以通利瀉熱。
水氣病第十五
寸口脈象浮而遲,浮脈主熱,遲脈主潛藏,熱邪與潛藏之邪相互搏結,稱為沉。趺陽脈象浮而數,浮脈主熱,數脈主邪熱留止,熱與邪熱留止相互搏結,稱為伏。沉與伏相互搏結,就會形成水病。沉表明絡脈空虛,伏意味著小便困難,絡脈空虛與小便困難相互作用,水液就會流走於皮膚之間,從而形成水腫病。
寸口脈象弦而緊,弦表明衛氣運行不暢,就會出現惡寒,水液不能正常環流,而走竄於腸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人問:患者苦於水病,麵目、身體、四肢都腫脹,小便不利,診脈時不說水病,反而說胸中疼痛,氣上衝到咽喉,感覺如同有烤肉梗塞,且伴有輕微咳嗽氣喘,確實如老師所說,那麼這種病症的脈象是怎樣的呢?老師回答:寸口脈象沉而緊,沉主水病,緊主寒邪,沉與緊相互搏結,病邪結聚在關元部位。起初病情較輕,年輕體盛時可能沒有察覺,陽氣衰退之後,營衛之氣相互乾擾,陽氣受損而陰氣過盛,凝結的寒邪稍有變動,腎氣就會上衝,導致咽喉堵塞,脅下拘急疼痛。醫生若誤認作留飲而用峻下之法,氣逆衝擊之症不能去除,疾病也就無法治愈;之後又用湧吐之法,致使胃中虛煩,咽喉乾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穀不能正常消化,麵目、手足出現浮腫。又給患者服用葶藶丸利水,當時病情稍有減輕,但飲食一旦過量,腫脹又恢複如初,胸脅疼痛,症狀如同奔豚,水液泛濫,就會出現咳嗽氣喘。應當首先治療上衝之氣,使其停止,然後再治療咳嗽,咳嗽止住後氣喘自然會好轉。要先治療新出現的病症,而舊病則放在後麵調治。
黃汗病,患者兩條小腿自然發冷;假如小腿發熱,這屬於曆節病。進食後出汗,並且常常在傍晚睡覺時盜汗,這是營氣的問題。如果出汗之後,反而發熱,時間久了,身體肌膚必然變得粗糙如魚鱗,發熱持續不停,一定會生出惡瘡。如果身體沉重,出汗後隨即感覺身體輕快,時間久了必然會出現身體肌肉跳動,跳動時胸中就會疼痛,而且從腰部以上必定出汗,腰部以下無汗,腰髖部鬆弛疼痛,好像有東西在皮膚裡麵一樣,嚴重的患者不能進食,身體疼痛沉重,煩躁不安,小便不利,這就是黃汗病,可用桂枝加黃芪湯主治。
黃疸病第十六
各種黃疸病,可用豬膏發煎來進行治療。
嘔吐噦下痢病第十七
若出現腹瀉下痢),同時伴有肺部疼痛的症狀,可用紫參丸來進行治療。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第十九
老師說:患跌蹶病的人,隻能向前行走,不能後退,針刺小腿肚部位,刺入深度為二寸,這是因為太陽經受到了損傷。
病人常常出現手指和手臂腫脹、肌肉跳動,同時身體也有肌肉顫動的情況,可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
有人問:患有腹痛且懷疑有蟲的病症,從脈象上如何鑒彆呢?老師回答說:腹中疼痛,正常脈象應當是沉脈,如果脈象呈現弦象,卻反而出現洪大脈象,所以可知是患有蛔蟲病。
婦人妊娠第二十
老師說:婦人脈象平和,尺部脈象稍顯弱小,出現口渴,不能正常進食,無惡寒發熱症狀,這稱作妊娠,可用桂枝湯治療。通常在懷孕六十天左右,會出現這些症狀。若有醫生治療不當,反而在原本症狀基礎上,過一個月出現嘔吐、泄瀉,就應立即停止不當治療。
婦人懷孕六、七個月時,脈象弦,身體發熱,胎兒所在部位越發脹滿,腹部疼痛且怕冷,少腹部位感覺如同被扇子扇風般寒涼。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子宮開合失度,應當用附子來溫暖子宮。
婦人懷孕時,腹中拘急疼痛,可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妊娠期間,小便困難,但飲食正常,可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婦人損傷胎氣,懷孕時腹部脹滿,小便不通,從腰部以下沉重,好像有水氣的樣子。懷孕七個月時,本應是足太陰脾經滋養胎兒,卻未能滋養,這是因為心氣過實。此時應當針刺瀉勞宮穴及關元穴,使小便稍微通利,病症就會好轉。
婦人產後第二十一
婦人在哺乳期出現身體虛弱,心中煩亂,伴有嘔吐氣逆的症狀,治療應當以安和中焦、補益正氣為主,可用竹皮大丸進行治療。
產後出現嚴重的腹瀉,身體極度虛弱,此時可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來治療。
雜療第二十三
消退五臟的虛熱,可使用四時加減柴胡飲子。
治療傷寒病,使病愈後不再複發的,是紫石寒食散方。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