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散火湯
主治脾陰血虛,胃中陽氣虛弱,春天寒冷之氣不去,以及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抑製了少陽清氣,使得清氣鬱滯在脾土之中,出現四肢困乏發熱,肌膚發熱,筋骨間發熱,體表發熱如同火在肌膚上燃燒,用手觸摸感覺燙手等症狀,都適宜服用此藥。
藥物組成為升麻、葛根、獨活、羌活、白芍、人參以上各五錢)、炙甘草三錢)、柴胡三錢)、防風二錢)、生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物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稱取五錢,加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掉藥渣,趁熱溫服,不拘時間,忌吃寒涼的食物。
【集注】吳琨說:經典中講:少火可以生氣。自然界沒有此火就不能生化萬物,人沒有此火就不能生存,發揚它則光輝顯現,遏製它則會熄滅。如今因為春天寒冷之氣不去,遏製鬱滯了陽氣,又食用生冷食物,填塞了至陰之地,導致升發之氣幾乎要熄滅了。所以使用升麻、柴胡、羌活、獨活、葛根,這些都是辛溫的風藥,用來鼓動少陽的生發之氣。清陽之氣從上部孔竅外出,那麼濁陰之氣自然就會從下部孔竅排出,食物的傳導運化,自然就沒有被抑製的擔憂。芍藥味酸,能夠瀉肝木而使脾土之氣得以調和。人參味甘,能夠補益中焦脾胃之氣。生甘草能夠清瀉脾中的鬱火,炙甘草則能健運脾胃、調和中焦。李杲在脾胃病的治療方麵堪稱聖手,他治病必定以升陽為主。一般庸醫隻知道降氣而不知道升陽,這就如同撲滅少火,又怎能期望能維護生命健康呢!如果患者氣不虛,在本方中去掉人參、獨活,加入蔥白,名為火鬱湯,主治病症與升陽散火湯相同。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主治因飲食損傷胃部,勞倦損傷脾臟,導致脾胃虛弱,陽氣下陷,陰火乘虛上擾,尤其適合在夏季出現此類病症時使用。
藥物組成為黃芪、蒼術用淘米水浸泡後炒製)、炙甘草、羌活各一兩)、升麻八錢)、柴胡一兩半)、黃連五錢,用酒炒製)、黃芩炒製)、人參七錢)、石膏少許,長夏時節稍微使用,過了這個時節就去掉)。
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大棗,水煎後服用。
【集注】汪昂說:李杲講:脾胃一旦受傷,陽氣就會日漸損耗,脾胃的清氣下陷,濁陰之火得以乘虛上逆,這就如同自然界隻有秋冬而沒有春夏。唯有使用氣味輕薄的風藥,來升發陽氣,再佐以苦寒的藥物,清瀉陰火,這樣陰就不會生病,陽氣得以伸展。在這個方劑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是用來補脾胃的。佐以羌活、升麻、柴胡,以輔助陽氣上升;佐以石膏、黃芩、黃連,來清瀉陰火。假如患者不能進食且身體消瘦,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症狀。右手關部脈象緩弱,這是脾胃病的本脈。如果本脈兼見弦脈,或者本脈兼見四肢脹滿閉鬱、小便淋澀不暢、大便困難、轉筋等一兩種症狀,這是肝影響到脾胃的病症,應當加用風藥來瀉肝木。若脈象兼見洪大,症狀兼見肌膚發熱、煩躁、麵赤等一兩種症狀,這是心影響到脾胃的病症,應當加用清瀉心火的藥物。若脈象兼見浮澀,症狀兼見氣短、氣上逆、喘咳、痰多、皮膚乾澀等一兩種症狀,這是肺影響到脾胃的病症,應當加用瀉肺及補氣的藥物。若脈象兼見沉細,症狀兼見頻繁打嗬欠、容易恐懼等一兩種症狀,這是腎影響到脾胃的病症,應當加用清瀉腎水及瀉陰火的藥物。之所以這樣說,是想讓人們知道各種疾病大多從脾胃而生,開處方的醫生應當根據這個方法,再結合時令添加相應藥物。
清暑益氣湯
主治在長夏時節,濕熱蒸騰炎熱,人體出現四肢困倦、精神不振、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心煩、大便色黃、口渴且自汗,脈象虛弱等症狀。
藥物組成為人參、黃芪、甘草、白術、神曲、五味子、青皮、升麻、乾葛、麥冬、黃柏、澤瀉、廣橘皮、蒼術各錢半)、當歸。
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並去核,加水煎煮後服用。
【集注】吳琨說:暑氣在夏至後盛行,長夏時節則又兼濕氣。這個方劑能對暑濕之邪兼而治之。炎熱的暑氣會使體表之氣容易外泄,再加上濕氣,就會導致中氣不固。黃芪可充實肌表,白術、神曲、甘草能調理中焦。在酷暑肆意流行時,肺金容易受到傷害,人參、五味子、麥冬可補肺、斂肺、清肺,這就是經典中所說的扶持肺金使其能抵禦暑火因火克金,暑屬火)。火太盛會使水衰弱,所以用黃柏、澤瀉來滋養腎水這個化生之源。津液損耗會導致口渴,因此用當歸、乾葛來生成胃液。清氣不能上升,可用升麻升提;濁氣不能下降,青皮、廣橘皮可以調理。使用蒼術,是因為長夏時節多濕。
程應旄說:彆人隻知道清暑,而我指該方立意)兼用益氣之法,因為暑邪會損傷人體正氣。益氣不僅能使肺金抵禦暑火五行相克原理),凡是向上蒸騰形成津液的氣,回流向下就成為腎中的水。腎中水氣充足,暑火之邪自然就會退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清燥湯
治療痿厥病症,表現為腰部以下痿軟無力,無法活動,行走姿勢不正常,雙腳歪斜。
藥物組成為黃連、黃柏用酒炒製)、柴胡以上各一分),麥冬、當歸身、生地黃、豬苓、炙甘草、神曲以上各二分),人參、白茯苓、升麻以上各三分),橘皮、白術、澤瀉以上各五分),蒼術一錢),黃芪一錢五分),五味子九枚)。
將上述藥物切碎,如同麻豆大小,取二盞半水,煎至一盞,濾去藥渣,空腹時溫熱服用。
【注釋】清暑益氣湯與這個方劑都是治療濕暑的藥劑。清暑益氣湯,治療暑氣盛於濕氣,暑邪損傷元氣的情況,所以患者會出現四肢困倦、精神不振、煩躁口渴、身體發熱、自汗且脈象虛弱,因此該方以補氣為主,兼以清暑,稍微佐以祛濕的藥物,這是順從時令之氣的治法。這個方劑治療濕氣盛於暑氣,濕氣損傷形體的情況,所以李杲說:六七月間,濕氣盛行,土濕)為金肺)之子,子能使母氣充實,濕氣助長熱邪旺盛,進而克製燥金肺),斷絕了寒水腎)生化的源頭,源頭斷絕則腎虧虛,痿厥病症就發作了。所以將清暑轉變為清燥,佐以瀉熱利濕的藥物,這是針對邪氣的治法。這個方劑就是清暑益氣湯去掉葛根,因為沒有暑邪外侵導致的肌表發熱。加入豬苓、茯苓,是專門用來祛濕。加入黃連、生地黃,是專門用來瀉熱。豬苓、茯苓輔助蒼術、白術,利水燥濕的功效加倍。黃連、生地黃輔助黃柏,有諸多拯救肺金、滋生腎水的功效。中焦之氣得到補益,那麼陰火就會熄滅,肺臟得以清肅。濕熱得以清除,那麼燥金肺)就會清肅,腎水得以滋生。肺臟清肅、腎水滋生,那麼濕熱導致的痿厥病症,沒有不痊愈的。但這個方劑的藥味,性質偏於滲利泄瀉,如果在冬春季節使用,或者用於治療因水液枯竭、精髓乾枯導致的骨痿,又或者並非濕熱導致的病症,反而會劫奪津液,使病情更加嚴重,這就屬於錯誤的治療了。
白術附子湯
主治寒邪侵襲中焦導致的腹脹滿,口中泛涎、流清涕;或者小便頻數,腳下疼痛,無法支撐身體站立行走,骨骼乏力,嗜睡,陰囊寒冷,時常隱隱作痛,有時還會出現妄見鬼怪的幻覺,夢到亡故之人,腰背、肩胛、腰脊等部位都疼痛。
藥物組成為白術、附子炮製,去掉皮和臍部)、蒼術、陳皮、厚樸用薑汁炮製)、半夏用湯清洗)、茯苓、豬苓半兩,去皮)、澤瀉、肉桂四錢)。
將上述藥物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三盞,加生薑三片,一同煎煮至一盞,濾去藥渣,飯前溫服。根據患者身體虛實情況,適當增減藥量。
【注釋】李杲說:脾胃的病症,有熱中、寒中之分。熱中,是火邪侵犯脾土的病症,此時應當向上升舉清陽,向下消解陰火,所以使用補中益氣湯、瀉陰火升陽湯等。寒中,是水邪反克脾土的病症,此時應當向下攻伐水邪,在中焦燥化脾濕,所以使用豬苓、茯苓、白術、澤瀉、蒼術、陳皮、厚樸、半夏,再用肉桂、附子,以壯陽散寒,使血脈流通,寒中導致的病症自然能夠痊愈。
【按語】李杲創製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脾胃寒濕內盛,出現脹滿、小便頻數,口涎、清涕過多,腳軟,腰脊、陰囊疼痛,且正氣不虛的患者,是適宜的。如果患者中氣已經虛弱,內外寒濕又很嚴重,屬於水邪克脾土的情況,那麼總體來說,不如使用理中湯加附子、蒼術、茯苓的效果好。
葛花解酲湯
主治飲酒之人所患病症。
藥物組成為:蓮花青皮三分,去掉瓤)、木香五分)、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白茯苓、人參、豬苓以上各一錢五分)、神曲炒)、澤瀉、乾薑、白術以上各二錢)、白豆蔻仁、葛花、砂仁以上各五錢)。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調服。隻要能微微出汗,酒病就可痊愈。不可依仗此藥而過度飲酒,頻繁服藥以取汗,這樣會損害人的壽命。
【注釋】酒是由水穀精微所化生,其性質濕且熱,少量飲用能夠調和氣血,使陰陽通暢,對內有助於增強中氣,對外能抵禦外邪。如果過度無節製地飲酒,輕的會損傷人的脾胃,重的則會損耗人的神氣。所以飲酒致困的人,會出現昏暈煩亂、乾嘔惡心、進食即吐、全身酸軟、身體發熱、頭疼、嘈雜吞酸、胸膈痞塞、口燥舌乾、手足顫抖、心神恍惚、不思飲食、小便渾濁、大便溏瀉等症狀,這些都是濕熱損傷形體與正氣所致。
【按語】李杲說:對於酒病患者,常常有人用大熱或大寒的藥物來治療,然而酒病是無形的元氣受病,反而用藥物攻伐有形的陰血,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使用大熱的藥物會損傷陰液,使用大寒的藥物會傷害胃氣,導致元氣消亡,人的七神無所依托,會折損人的壽命,即便不立即危及生命,也會形成虛損之病。因此創製這個方劑,以葛花為君藥,佐以氣味辛香的藥物;用神曲,佐以行氣化滯的藥物;用茯苓、澤瀉,佐以甘溫的藥物。服藥後取汗,這就是所謂的在外解散肌肉之邪,在內清瀉陽明之熱,使上下內外的病邪分彆消解,讓胃中的穢濁之氣變為芳香,使濁物化為清液,從而達到平和的狀態。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