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
主治脾腎兩虛,在半夜之後出現泄瀉,不想進食,食物難以消化等症狀。
藥物組成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炒製)、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二兩,炮製)。
將以上藥物研成粉末。準備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成片,加水一起煮,待棗子煮熟後去掉生薑,取出棗肉搗爛,與藥末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二神丸
去掉吳茱萸,五味子。
五味子散
去掉肉豆蔻、補骨脂。
【集注】柯琴說:泄瀉痢疾屬於腹部疾病,而腹部是三陰經彙聚之處,任何一臟不協調,都能引發泄瀉痢疾。所以對於三陰經病症導致的泄瀉,仲景分彆立方主治:太陰經有理中湯、四逆湯;厥陰經有烏梅丸、白頭翁湯,少陰經有桃花湯、真武湯、豬苓湯、豬膚湯、四逆湯散)、白通湯、通脈四逆湯等方劑,可以說詳儘地考慮到了病情,各種治法也都具備了。然而這些隻是針對單一臟腑立法,若是三個臟腑相互關聯,病症長久不愈,比如半夜之後泄瀉這一病症,還沒有涉及到。從雞鳴到平旦,屬於一天中的陰氣階段,但也是陰中之陽。由於陽氣應當到來卻未到來,虛邪便得以留存而不能離去,所以在黎明時發生泄瀉。其病因有四種:一是脾虛不能克製水濕,二是腎虛不能運化水濕,所以二神丸以補骨脂的辛燥為君藥,通過補腎來運化水濕,以肉豆蔻的辛溫為佐藥,通過補脾來克製水濕,用薑、棗製成藥丸,又是利用其辛甘之性來生發各種陽氣;一是命門火衰不能生養脾土,一是少陽氣虛無法促進萬物生發,所以五味子散,以五味子的酸溫為君藥,來收斂坎宮耗散的火氣,使少火能夠生氣以培補脾土,以吳茱萸的辛溫為佐藥,順應肝木想要發散的趨勢,為水氣開辟滋生的道路,以順應春季生發之氣。這四種病因,雖然各不相同,但表現出的症狀卻一樣,都是水濕亢盛造成危害。二神丸是起製約作用的方劑,五味子散是促進化生的方劑。這兩個方劑的理論不同但作用相同,所以既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來增強療效,也可以合並使用來取得更好的功效。合並成為四神丸就是既製約又促進化生的方劑,有了製約就能促進化生,長久的泄瀉自然就會痊愈。稱之為“四神”,比起理中丸、八味地黃丸,療效是不是更快一些呢!
【按語】命門沒有火氣,就不能起到為中焦脾胃腐熟水穀的作用;腎氣不穩固,又有誰來行使封閉固藏的職能呢。所以肝氣剛剛萌發,即使不疏泄也會發生疏泄過度的情況。雖然這看似是肝木之邪侵犯脾土,實際上也是腎對脾的克製。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脾腎雙補,固澀止瀉並平抑肝木。所以用補骨脂溫補腎氣,肉豆蔻補養脾氣。五味子收斂固澀,吳茱萸瀉肝。腎臟溫暖則氣得以蒸騰,肝臟平和則脾氣旺盛,脾的關門功能正常,水穀就能腐熟消化了。
續命湯
主治中風後出現偏癱,患者表現為身體無法自行控製活動,嘴巴不能言語,神誌昏蒙不知疼痛部位,有的還肢體拘攣難以轉身側臥。
藥物組成麻黃、桂枝、石膏、乾薑、杏仁四十枚)、川芎、當歸、人參、甘草各三兩)。
以上九味藥,用水一鬥煎熬,煮取四升藥汁,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應當會微微出汗。用薄被輕覆背部,靠著小桌而坐,出汗後病症自然痊愈。若不出汗則再次服藥。服藥期間飲食無需禁忌,但不可吹風。該方還可治療脈象沉伏、無法安臥、咳嗽氣逆上衝、麵目浮腫等症狀。
【集注】趙良說:痱病,是由於營衛氣血不能滋養身體內外,所以身體不能正常活動,關節屈伸不利,精神失常。然而此病症有虛症與實症之分。虛證多由飲食、房事不節以及七情內傷引發,就像《內經》所說的“內奪而厥,則為喑痱”這類情況。實症則是外感風寒暑濕之邪導致。虛證不能以實證的治法來治療,否則會進一步耗散氣血。如今這個方劑明確表明治療中風痱,此屬營衛受實邪所致,所以命名為續命湯。續命湯是麻黃湯的變方,加入乾薑用以驅散血分所受的寒邪,石膏用以解除肌表所受的風邪,當歸能調和血脈,人參可補益元氣,川芎可行血散風。它能同時治療咳嗽氣逆上衝、麵部浮腫,也是因為這些症狀同樣由風寒引起。
三生飲
主治突然中風,昏迷不省人事,口眼向一側歪斜,半身不能活動,以及痰厥、氣厥等病症。
藥物組成為南星一兩,生用)、川烏五錢,去掉外皮,生用)、附子五錢,去掉外皮,生用)、木香二錢)。
以上藥物,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水煎煮;還需加入人參一兩。
【集注】柯琴說:風為陽邪,如果風中沒有夾雜寒邪,不太容易傷人,隻有風中夾帶著寒邪,危害才會變得嚴重。寒邪較輕且在肌表的,適宜通過發汗來驅逐邪氣;寒邪較重且侵入體內的,若不溫中補虛,終究無法救治。這裡選用南星、川烏、附子這三味大辛大熱的藥物,並且不經過炮製,再佐以木香,借助它們至剛至銳的藥力來運用,並非專門用來治療風邪,同時也是為了治療寒邪。然而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必定是人體正氣虛弱,如果隻知道貿然地攻逐邪氣,要是正氣虛弱難以支撐,難道不會出現邪氣反攻的禍患嗎?所以必須用人參一兩左右,來駕馭邪氣,這是薛己的真知灼見,能夠讓治療立於不敗之地,從而收到萬無一失的效果。如果是醫術平庸之人,必定會認為人參會留住邪氣而不敢使用,這就是《內經》中岐伯反複叮囑的,要謹慎詳熟陰陽之理,不要與眾人一般見識。看這個方劑每次服用五錢,必須服用四次邪氣才會排出;現在那些膽小怕事的醫生,使用烏頭、附子時,一定會將其炮製成熟後才敢用,還會用黃芩、黃連來監製,這樣怎麼能夠挽救如此危急的病症呢?古人與今人醫術上的差距,確實如此啊。本方去掉川烏、附子,就是星香散,治療痰厥、氣厥就足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稀涎千緡湯
主治風痰壅滯不能下行,導致喉中痰聲如拉鋸般作響,或者因感受濕邪而出現身體腫脹、胸腹脹滿等症狀。
藥物組成半夏十四枚,選用大個的)、豬牙皂角一挺,炙烤)、甘草一錢)、白礬二錢)。
將以上四味藥研成粉末,取少許生薑自然汁,衝入一盞溫水中,調服一錢藥末,給患者灌下,待患者吐出痰涎,即可蘇醒。
【集注】柯琴說:攻逐邪氣有發汗、湧吐、瀉下三種方法,仲景針對吐法設立了梔子豉湯、瓜蒂散兩方,是用來引導熱邪向上排出,驅逐寒邪並使其向外發散。還有一些情況並非因外感所致,而是由於長期飲用醇酒、食用厚味食物,邪氣逐漸積聚,凝結形成頑固的痰邪,一旦人體正氣虛弱,痰邪便乘虛上湧,堵塞咽喉,致使氣息不能暢通,患者突然昏倒,眼睛上翻直視,喉中痰聲如同拉鋸,這就是痰厥。先輩們所說的怪病大多與痰有關,指的就是這種情況。若不用峻猛的藥物來攻逐,頑固的痰邪難以迅速消退,所以用生薑、半夏的辛味來消散痰邪,用甘草的甘味來促使痰邪上湧,用白礬的澀味來收斂痰邪,用牙皂的峻猛之力來開通堵塞。這是一種如同破關奪門般的迅猛之勢,隻適合平素體質壯實而突然正氣虛弱的人使用,待堵塞稍有疏通,接著服用其他藥物,不可過多使用以免損傷元氣。如果是平素體質虛弱的人,就應當攻補兼施,在六君子湯中加入牙皂、白礬粉末來催吐,這樣或許較為妥當。倘若誤當作中風來治療,那就離治愈患者的生機越來越遠了。
秦艽升麻湯
主治風寒之邪侵犯胃部,出現口眼歪斜,厭惡風寒,四肢拘攣緊張,脈象浮緊等症狀。
藥物組成升麻、葛根、秦艽、白芷、防風、桂枝、甘草、人參、芍藥、蔥白。
以上十味藥,加水煎煮後服用。
【集注】李中梓說:大地的元氣極為重要,它是五臟的主宰。當木氣過盛、風邪亢盛時,脾胃這個倉廩之官就會受到克製。脾主四肢,所以會出現痿軟、麻木疼痛的症狀。口是脾土在體表的外在表征部位,眼是肝木在體表的外在表征部位,所以口眼都會發病。升麻、白芷都是入陽明經的主藥,所以將它們作為直接針對病所用藥。桂枝、芍藥調和營衛,防風、秦艽驅散風邪,蔥根輔助祛風藥物發汗,這樣藥力就能夠無所不至。又借助人參、甘草起到補養和中的作用,那麼人體的正氣就能周流全身,邪氣又怎麼會不散呢!
防風黃芪湯
主治中風後不能言語,脈象遲緩且虛弱的病症。
藥物組成防風、黃芪二者用量相等)。
加水煎煮後服用。
【集注】柯琴說:風邪,是各種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致病的風邪到來時,迅猛如同風雨。善於治病的醫生,在病邪初犯皮毛時就進行治療,所以用防風來驅逐肌表之邪。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必定是人體正氣虛弱,所以用黃芪來振奮鼓舞正氣。黃芪與防風同用,其功效更為顯著,這是因為一者主攻邪,一者主補正,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唐代柳太後中風後不能言語,許蔭宗熬製了數十斛防風黃芪湯,放置在床下熏蒸,太後置身於藥氣之中,第二天就能說話了,這是通過外氣來通內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病愈。《內經》說:五味之氣通過鼻子吸入,貯藏於心肺,向上能使耳目靈敏,聲音清晰。創製這個方劑的人,想必是知曉這個道理的。熏蒸的藥力尚且能夠治愈疾病,更何況是內服呢!現在的人治療風病,隻認為發散邪氣才是正確的治法,而禁用人參、黃芪等藥物。卻不知雙目失明不能視物,口緊閉不能言語,都是由於元氣不足所導致的。又有誰知道補氣就可以抵禦風邪,正氣強盛則邪氣自然退卻的道理呢!要領悟並靈活運用其中的奧妙,全在於個人的領悟。確實如此啊!
玉屏風散
主治風邪長時間留存而不能消散的病症,對於自汗不止的患者也適宜。
藥物組成防風、黃芪、白術用量相等)。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酒調服。
【集注】柯琴說: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人體正氣必定虛弱。所以治療風病,不擔心沒有辦法驅散風邪,而擔心沒有辦法抵禦風邪;不害怕風邪不能祛除,而害怕風邪再次襲來。為什麼呢?因為發散藥物使用太過,會導致汗孔不能閉合。糊塗的醫生不懂得托裡固表的方法,一味地試用各種祛風藥物來驅趕風邪,結果離開的邪氣走了,新來的邪氣又至。邪氣纏綿難愈,終究沒有解除的日期。防風能通行周身,被稱為治療風病的仙藥,向上能清除頭麵七竅之風,向內可消除骨節的疼痛麻木,向外能解除四肢的拘攣緊張,是祛風藥物中的潤劑,治療風病單單選用這味藥,可見其作用重大且功效專注。然而衛氣的作用,是溫暖肌肉、充實皮膚、使腠理致密並掌管汗孔的開合,隻有黃芪能夠補養三焦並充實衛氣,是汗孔抵禦風邪的關鍵藥物,而且它無汗時能發汗,有汗時能止汗,功效與桂枝相同,所以又能消除頭目風熱、嚴重的癩疾、腸風下血以及婦人子宮受風等病症,是補養方劑中的祛風藥。因此防風與黃芪同用,其功效更加顯著。白術能健運脾胃,溫暖肌肉,培補脾胃土氣就可以平息風邪。以防風善於驅趕風邪,搭配黃芪來固護肌表,那麼在外就有所護衛;搭配白術來固護內裡,那麼在內就有所依靠。這樣風邪被驅散後就不會再次來襲。對於想要驅散風邪的人來說,這個方劑就應當像屏障一樣依賴,像美玉一樣珍視。那些自汗不止的患者,也是因為輕微的邪氣在肌表,導致皮毛肌肉不固所致。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