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心法要訣1-3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傷寒心法要訣1-3(1 / 1)

三陰受病傳經欲愈脈症

傷寒病發展到第三天,三陽經的病邪似乎已發展到儘頭。此時若出現熱勢輕微且煩躁的症狀,那麼病邪有可能傳入陰經。但要是患者能夠正常進食而且不嘔吐,脈象變小且尿液清澈,這就表明病邪不會再往裡傳變。

【注釋】傷寒曆經三日,三陽經受邪至此階段,按照規律三陰經當會受邪。此時患者體表發熱雖然輕微,但出現煩躁,這意味著邪氣離開了陽經而傳入陰經,病情未解。倘若患者反而能夠正常進食且不嘔吐,脈象平和細小,小便清澈,這表明邪氣並未傳入陰經,疾病不會進一步傳變,而是有自行痊愈的趨勢。

太陰陰邪脈症

太陰經受陰寒邪氣侵襲,脈象沉遲,會嘔吐食物、腹部脹滿且時而疼痛,手足自然溫暖,腹瀉卻不口渴,這種情況用理中湯主治。若有心悸,就在理中湯裡加茯苓;腹部脹滿,就去掉白術加附子;嘔吐多,就去掉白術加生薑;即便嘔吐和腹瀉嚴重,還是要用白術;口渴想喝水,就加倍用白術;肚臍下感覺要發作奔豚,就把白術換成桂枝;體內寒重就增加乾薑用量;腹痛明顯就加倍用人參。

【注釋】太陰陰邪,指的是病邪循著陰寒的特性轉化而成的寒症。沉遲的脈象,是太陰陰邪所對應的脈象。嘔吐食物、腹部脹滿且時不時疼痛,這是太陰經裡寒的病症。手足自然溫暖,表明邪氣已經侵入陰經。自行腹瀉卻不口渴,說明臟腑沒有熱邪,這種情況適宜用理中湯來主治。若出現心下悸動,就添加茯苓;若腹部脹滿,就去掉白術,添加附子;若嘔吐頻繁,就去掉白術,添加生薑。即便嘔吐且腹瀉嚴重,仍然使用白術。若口渴想要喝水,就加倍使用白術。若肚臍下方有氣上衝,好似要發作奔豚病,就去掉白術,換成桂枝。若是中焦寒邪較重,就加倍使用乾薑;若是腹痛明顯,就加倍使用人參。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太陰篇。

太陰陽邪脈症

當太陰經受陽熱之邪侵襲時,會出現咽喉乾燥、腹部脹滿疼痛的症狀。如果誤行攻下之法,病情較輕時會出現時不時的疼痛,病情嚴重則會出現劇烈的實痛。若為嚴重實痛,適宜用大承氣湯;若是誤下後出現時痛,可用桂枝加芍藥湯;若腹痛加劇,就用桂枝加大黃湯。若脈象虛弱,在使用桂枝加芍藥湯或桂枝加大黃湯時,應當審慎斟酌用藥。

【注釋】“陽邪”,指的是太陰經的邪氣循著陽熱的方向轉化而形成的熱證。“嗌乾”,說的是咽喉乾燥,這是太陰經有熱的表現。“腹滿痛”,屬於太陰經邪氣過盛的症狀。“誤下”,指的是錯誤地使用攻下之法,使得邪氣陷入太陰經,此時應當區分病情的輕重。“時痛”,意思是腹部有時疼痛,有時不痛,這種情況適宜用桂枝加芍藥湯來調和。“大實痛”,是說腹部脹滿劇痛,沒有間歇一直疼痛,適宜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攻下。如果同時兼有陽明胃腑實熱的情況,就用大承氣湯來攻下。要是脈象虛弱,即便應當使用大黃、芍藥,也應該斟酌減少用量,因為這類患者胃氣虛弱,容易因藥物作用而出現變證。詳細內容可查看《傷寒論》太陰篇。

太陰陽明表裡同病

腹部脹滿有時減輕,過後又恢複到脹滿的原樣,這是由於寒邪導致的虛寒,使得氣向上逆行。如果腹部脹滿一直不減輕,並且伴有不大便的症狀,這表明病情已經轉屬陽明,這時才可以使用攻下之法。

【注釋】腹部脹滿有時減輕,減輕後又恢複原樣,就是說腹部時而脹滿時而不脹滿,減輕後又恢複平常脹滿的狀態,這是太陰經受寒邪侵襲,寒邪導致的虛寒之氣上逆引起的脹滿,屬於可以用溫法治療的病症,適宜用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腹部脹滿一直不減輕,即一直處於脹滿狀態,一整天都不緩解,或者出現不大便的情況,這說明病情已經轉屬陽明,是實熱在體內壅滯導致的脹滿,屬於可以用攻下之法治療的病症,適宜用大承氣湯。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太陰篇。

少陰陰邪脈症

少陰經受陰寒邪氣侵襲時,脈象呈現沉細之象。患者會感覺背部寒冷,總是想要睡覺,口中並無燥熱之感。同時伴有咽喉疼痛、腹部疼痛、骨節疼痛,還可能出現手足厥冷、腹瀉且糞便中有未消化食物的症狀,這種情況使用四逆湯治療,病情就能好轉。

【注釋】“少陰陰邪”,指的是邪氣循著陰寒特性轉化而成的寒證。“脈沉細”,是少陰陰寒邪氣所對應的脈象。“背寒”,即背部感覺怕冷,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欲寐”,指總是隻想睡覺,表明陰氣旺盛。“口中和”,意味著口中不乾燥。“咽痛腹痛,下利清穀”,說明寒邪在體內較為強盛。“骨節疼痛,四肢厥冷”,是寒邪在體表泛濫的症狀,適宜用四逆湯來溫暖中焦、驅散寒邪。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少陰篇。

少陰陽邪脈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少陰陽邪致病時,脈象呈現沉細數。若出現口燥咽乾的症狀,宜用大承氣湯。少陰病若見心煩且無法安臥,黃連阿膠湯是主治方劑。

【注釋】這裡所說的“陽邪”,指的是少陰經邪氣循著陽熱方向轉化而形成的熱證。少陰病通常有嗜睡症狀,若是陰邪致病,脈象沉細且無力;若是陽邪致病,脈象就會在沉細基礎上加快且有力。疾病剛開始就出現口燥咽乾,這是津液無法向上滋養,熱邪極盛的表現,此時宜用大承氣湯急速攻下,以瀉陽熱來救護陰液。少陰病有嗜睡症狀,兩三日之後,若變化出現心煩、不能入睡,這是陽邪侵擾陰分,致使陰不能寧靜,適宜用黃連阿膠湯,以清瀉陽熱、補益陰液。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少陰篇。

少陰太陽表裡同病

少陰病脈象沉,卻反而出現發熱症狀,此時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如果兩三日過後,沒有出現裡證,那就減去細辛,換成甘草,使用這樣的方劑效果良好。

【注釋】少陰病出現脈象沉,屬於陰寒一類的病症,正常情況不應發熱,現在反倒發熱,說明同時兼有太陽經表證。適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迅速溫陽並解表。若過了兩三日,發熱仍未解除,且沒有裡寒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就去掉細辛,換成甘草,以緩和地溫陽並調和。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少陰篇。

厥陰陰邪脈症

厥陰受陰寒邪氣侵犯,脈象微細,四肢厥冷,肌膚發冷,這是寒盛導致的臟腑厥冷,人煩躁得無法安寧。還會出現陰囊收縮女性則是乳房、陰部收縮)、舌頭縮短、舌苔滑潤發黑的症狀。此時治療,四逆湯和當歸四逆湯,可先選用當歸四逆湯。若少腹滿脹,按壓疼痛且伴有厥冷,就在當歸四逆湯裡加入吳茱萸和生薑。蛔厥症表現為厥冷並嘔吐蛔蟲,時而安靜,時而又煩躁,進食就嘔吐,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氣味引發,煩躁也是因蛔蟲活動所致,這種情況宜用烏梅丸。

【注釋】厥陰陰邪,指邪氣循著陰寒特性轉化形成的寒症。微細是厥陰陰寒邪氣對應的脈象。厥指四肢厥冷,膚冷指肌膚發冷,臟厥指寒盛導致的臟腑厥冷。躁難安指煩躁沒有安寧的時候。囊縮指外腎因寒邪收縮入腹,女性表現為乳房、陰部收縮。舌短即舌頭縮短,苔滑黑指舌苔不乾且色黑。四逆指四逆湯,當歸四逆指當歸四逆湯。先說先服當歸四逆湯。少滿痛指少腹滿脹,按壓疼痛。厥指厥冷,薑萸入指在當歸四逆湯加入吳茱萸、生薑。蛔厥指厥冷且嘔吐蛔蟲。靜而複時煩指煩躁時而停止時而發作。得食而嘔蛔聞臭指嘔吐因蛔蟲聞到食物氣味引發。煩因蛔動指煩躁因蛔蟲活動引發。烏梅圓蛔厥指針對蛔厥症宜用烏梅丸。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厥陰篇。

厥陰陽邪脈症

厥陰經受陽熱之邪侵襲出現熱厥,表現為手足厥冷後又發熱。還會有消渴症狀,即口渴多飲但小便量少,同時感覺有熱氣上衝,致使心口疼痛。伴有少腹煩悶脹滿,陰囊因受熱邪燒灼,筋脈收縮而外腎縮入腹中,舌頭乾燥焦枯且卷曲。若大便堅硬,仍可使用攻下之法,適宜用大承氣湯。若出現四肢厥冷,難以區分是寒厥還是熱厥時,適宜用四逆散來疏解暢達厥陰經氣。若是咳嗽,就在方劑中加入生薑、五味子,下利時同樣添加;若有心下悸動症狀,添加桂枝;若腹痛,添加附子;若腹瀉且伴有肛門墜脹感,添加薤白;若小便不通暢,添加茯苓。

【注釋】陽邪,是指厥陰病邪氣從陽化熱的證候。厥,是指手足寒冷。厥冷之後又出現發熱,發熱之後又出現厥冷,這稱為熱厥。厥冷輕微則體內熱勢也輕微,厥冷嚴重則體內熱勢也嚴重。消渴,是指飲水多但小便少。熱氣上衝導致心痛,是火邪挾帶木邪肝木)上逆所致。煩滿,是指少腹部下腹)煩悶脹滿。囊縮,是指外腎陰囊)被熱邪灼傷,筋脈收縮而陷入腹內。舌焦卷,是指舌苔乾燥焦枯且卷縮。便硬,是指大便堅硬,此時尚可使用攻下藥,適宜用大承氣湯。四逆,是指四肢厥冷。不分,是指寒熱所致的厥逆,症狀相似難以分辨,適宜用四逆散,以疏泄通達厥陰經氣。如果厥逆未能緩解,可再仔細審辨其屬於寒症還是熱症。若兼有咳嗽,可加生薑、五味子;兼有下利,也加這兩味藥,所以說“同也”。若心下悸動,加桂枝;腹痛,加附子;瀉利伴有裡急後重下利時肛門有重墜感),加薤白;小便不利,加茯苓。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少陰篇和厥陰篇。

少陰厥陰外熱裡寒脈症

少陰裡寒外熱症,表現為麵色發紅、身體反而不怕冷,四肢厥冷、腹瀉且便中夾有未消化食物,脈象微弱欲絕,治療應先選用通脈四逆湯。若服藥後腹瀉停止但脈搏仍未恢複,可加人參;麵色赤重者加蔥白;腹痛加芍藥;咽喉疼痛加桔梗;嘔吐加生薑。

【注釋】少陰病裡寒外熱證,麵色發紅而不惡寒,是陰寒內盛格陽於外的外熱表現;四肢厥冷、腹瀉且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脈象微弱欲絕,是陰極而裡寒極盛之象,應當用通脈四逆湯主治。服用四逆湯後腹瀉停止,若脈搏仍未恢複,加人參;麵色發紅明顯者,加蔥白;腹痛者,加芍藥;咽喉疼痛者,加桔梗;嘔吐者,加生薑。詳細內容見《傷寒論》少陰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感

第一天若患太陽與少陰經同時受邪的病症,會出現頭痛、口乾、口渴且煩躁的症狀。第二天若是陽明與太陰經同時發病,會有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身體發熱、胡言亂語的表現。第三天要是少陽與厥陰經同時患病,會出現耳聾、陰囊收縮、四肢厥冷,喝不進水,神誌昏迷、頭目昏蒙的狀況,到第六日正氣耗儘,生命就難以保全了。

【注釋】所謂兩感,就是臟腑表裡同時患病。第一天,頭痛,這是太陽經病症;口乾、煩躁、口渴,這是少陰經病症。第二天,身體發熱、胡言亂語,這是陽明經病症;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這是太陰經病症。第三天,耳聾,這是少陽經病症;陰囊收縮且四肢厥冷,這是厥陰經病症。循著經絡依次傳變的邪氣,其引發疾病的過程較為緩慢,而兩感的邪氣致病過程非常迅速。這是因為陽邪極為酷烈,人體正氣無法抵禦,所以三天之後就水米不進,六腑之氣即將衰竭,人昏迷不醒,五臟的神氣已經衰敗,之所以還沒有立即死亡,全靠胃氣還沒有完全耗儘,所以又過三天,胃氣耗儘人才死亡。張潔古創製大羌活湯,用羌活、獨活、黃芩、黃連之類藥物,辛甘之藥來發散太陽經表邪,苦寒之藥來清解少陰經裡熱,對於那些表裡症狀不是很急的情況,確實是合適的方法。但若是第一天就頭痛、口乾、煩躁、口渴;第二天就身體發熱、胡言亂語、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第三天就耳聾、陰囊收縮且四肢厥冷、水米不進、昏迷不醒,病情傳變如此迅速,恐怕使用大羌活湯這種藥性平緩的方劑,反而會錯失治療時機,應當遵循張仲景所說的治療有先後順序的理論,審視表裡哪個病症更為急迫,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或許患者還有存活的可能。所以對於這種病症,在剛開始發病,第一天表裡都有熱象時,依照少陰病患病二三日,出現口燥咽乾的治法,使用大承氣湯這樣的重劑來瀉除陽邪的酷烈之勢;表裡都有寒象時,依照少陰病剛開始得病,反而發熱、脈象沉的治法,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解除陰邪的危急。第二天,表裡都實證時,依照陽明病出現胡言亂語、有潮熱、腹部脹滿有時減輕,但減輕的程度不明顯的治法,使用大承氣湯攻下;表裡都虛時,依照三陽合病,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麵部垢膩、胡言亂語的治法,使用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第三天,表裡有熱時,依照厥冷嚴重熱邪也深重的治法,使用大承氣湯攻下;表裡有寒時,依照脈象微弱似有若無、手足厥冷的治法,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溫通。治療如果遲緩就來不及了,在這些治療方法中,有不少患者得以存活,後世的學者要留意這些內容。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鳳凰龍旗棄公主掛帥當女帝 被他吻時心動 全宗穿七零,我和崽崽們被團寵啦 民國文裡走劇情【快穿】【穿書】 這屆死刑犯的遺產過於離譜 六個陰鷙反派淪陷後,女配跑路了 納川棺 七零全家盼我死,軍區大佬派專機來接 曠世歎 武道烙印:我的功法能自動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