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心法要訣1-6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傷寒心法要訣1-6(1 / 1)

手足汗

手足不斷出汗,若大便堅硬、小便通利,原本應當采用攻下之法。但若是寒邪侵襲人體,手足出汗且發涼,小便不利,此時若用攻下之法,就會導致形成固瘕,出現泄瀉,糞便澄澈清冷的症狀。

【注釋】胃主宰四肢,是津液生成的關鍵所在。如今熱邪聚集在胃中,蒸化胃裡的津液,使其旁流到四肢,所以手足不斷出汗,而且小便通利,這樣一來胃中的津液必然會乾涸,大便也必然堅硬,這種情況原本適合使用攻下之法。然而,如果寒邪侵襲人體,導致胃中陽氣虛弱,脾不能正常約束津液,津液就會四處泛濫,就如同陰寒之氣過盛,淫雨連綿不斷,所以會出現手足出汗且發涼的情況。陽氣虛弱,失去運化功能,寒邪在體內無法化解,因此小便不利。現在即便大便堅硬且手足出汗,但這與熱邪外泄導致的情況不同,千萬不能貿然攻下,若誤用攻下之法,必然會發生病變,形成固瘕,出現泄瀉不止,糞便澄澈清冷的症狀。

潮熱時熱

午後定時發作一次的發熱稱為潮熱,持續不停的發熱且伴有汗出如熱氣蒸騰則不同。有時發熱並伴有自汗,且無裡證的情況,應在發熱自汗發作前服用桂枝湯。

【注釋】潮熱,屬於陽明腑證。陽明經氣在申時下午35點)、酉時下午57點)旺盛,所以潮熱在午後發作,就像潮水漲落一樣準時,因此得名潮熱,這是可以使用攻下之法的證候。持續不停的發熱,熱氣透手,汗出連綿不斷,稱為蒸蒸發熱,同樣屬於陽明裡實之證,也是可以攻下的證候。有時發熱且自汗,指的是發熱的程度時輕時重,並且伴有自汗。這種情況類似潮熱但發作次數不同,類似蒸蒸發熱但會有休止。潮熱和蒸蒸發熱,必定同時伴有可攻下的裡證表現。而時熱時止的發熱,必然不伴有可攻下的裡證,所以說“無裡證”。因為沒有裡證,發熱又有汗出,可知是風邪一直留滯在表,所以用桂枝湯主治。但必須在發熱汗出之前服用桂枝湯,原因是桂枝湯並非為所有時熱自汗的情況而設,而是為時熱自汗且有表證無裡證的情況所設。這裡重點在於無裡證,並非說隻要有時熱自汗就都能服用桂枝湯。

譫語鄭聲

譫語屬於實症,聲音高亢有力,表現為胡言亂語且沒有條理,頻繁更換話題。鄭聲屬於虛證,聲音低微細小,特點是頻繁重複某一句話,且聲音含糊不清。譫語或鄭聲若與陽經病症同時出現,都屬於熱證;若與陰經病症同時出現,總歸是寒證。陽經熱證若沒有可攻下的症狀,應當采用清解之法;陰經寒證若沒有可溫陽的症狀,應當采用清補之法來治愈。

【注釋】言語由心所主宰。當人的心氣實熱,致使心神過於亢奮,就會表現為譫語。譫語既然屬於實證,所以聲音悠長且洪亮有力,說話毫無條理,不斷雜亂地變換話題。而當心氣虛熱,導致心神不足時,就會出現鄭聲。鄭聲屬於虛證,故而聲音短促且細微,隻是反複重複某一句話,並且聲音呢喃含糊。這是因為心神有餘時,能夠隨機變化,所以表現為雜亂無章地說話;而心神不足時,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所以隻能重複某一個聲音。大凡譫語、鄭聲與陽經的病症同時出現,都屬於熱證,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攻下之法;要是與陰經的病症同時出現,總歸屬於寒證,這種情況可以采用溫陽之法。倘若雖然與陽經病症同時出現,但卻沒有適合攻下的症狀,就不能使用攻下之法,應當采用清解的治法;要是與陰經病症同時出現,卻沒有適合溫陽的症狀,就不能使用溫陽之法,應當采用清補之法來使病症痊愈。

渴症

發汗、催吐、攻下這三種治法會損傷津液,導致胃中乾燥,陽氣侵襲三陰經時,也會因熱邪傷津出現口渴。口渴想喝水時,應少量給予,以免水液停留引發其他病症。太陽經口渴,若小便不利,宜用五苓散;陽明經口渴,表現為頻繁飲水,宜用白虎湯;少陽經出現寒熱往來等症狀,伴有心煩口渴時,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添加天花粉。

【注釋】口渴的病症,大多是因為發汗、催吐、攻下這三種治法損傷了人體的津液,使得胃中乾燥,所以會想要喝水。陽邪侵犯三陰經時,太陰經會出現咽喉乾燥,少陰經會出現口燥,厥陰經會出現消渴。三陰經出現的口渴,也是因為陽邪損傷津液所致,所以說口渴的原因同理。三陰經口渴的治法,在三陰經相關內容中有詳細闡述。凡是口渴想要喝水的,應當少量給予,以滋潤乾燥的胃,胃功能恢複正常,口渴就會痊愈。如果隨意大量飲水,不僅口渴不會緩解,還會導致水液停留引發疾病。太陽經導致的口渴使用五苓散,是因為水液停留在下焦,出現小便不利的症狀。陽明經導致的口渴使用白虎湯,是因為胃中有熱,所以會不停地飲水。少陽經已經出現寒熱往來等症狀,伴有心煩口渴時,使用小柴胡湯來和解少陽,去掉半夏以避免燥性,添加天花粉來滋生津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舌苔

從舌頭可察知身體狀況,正常時舌心及舌體應潤澤且呈紅色。若舌色比正常紅得更深,呈赤色,說明體內有熱,但程度較輕;若舌體外邊紅而裡邊發紫,表明熱邪較為嚴重。舌苔滑潤色白,可能是體表受寒,若此時還有邪氣傳變跡象,可能病在少陽經。見到沉、遲、細、緊這類脈象,往往意味著臟腑有寒邪凝結。舌苔乾燥且薄,通常表示人體的氣和津液都已虧虛。舌苔呈黃黑色但仍潤澤,說明裡熱程度尚淺;若舌苔變得焦乾,甚至有芒刺、乾裂,顯然裡熱已深。要是舌麵黑而滑潤,又同時出現三陰經的症狀,這如同水克火,病情極為凶險,生存希望渺茫。

【注釋】舌頭是心臟外在的表征,正常顏色應該是紅潤有光澤,這表示身體無病。如果剛開始受到外邪侵襲,整個舌頭顏色變得比正常紅得更深,那就說明體內有熱。要是舌體外圍發紅而內部發紫,表明熱邪更為嚴重。舌苔呈現滑潤的白色,這是體表受寒的表現。如果舌苔逐漸變厚,就意味著邪氣已經傳至少陽經。對於體內有熱的情況,適宜用辛涼藥物發汗解表;體表受寒的,則適宜用辛溫藥物發汗。邪氣在少陽經時,會呈現胸中有寒、丹田有熱的狀態,此時用小柴胡湯來和解表裡。這裡所說的“胸中”,代表表,位置相對較淺;“丹田”代表裡,位置相對較深,但並非是指實際的胸部和丹田部位,而是說此時半裡的熱邪尚未完全形成,半表的寒邪仍然存在。所以僅從舌苔發白這一症狀而言,可能是寒症,也可能是熱症。倘若舌苔滑潤厚實,同時出現陰證的脈象,這是臟腑虛寒凝結的表現,需要用理中湯加上枳實,通過溫陽的方式來化開寒結。要是舌苔乾燥單薄,並且伴有陽證的表現,這是氣虛且津液枯竭的症狀,應該用白虎湯加上人參,既能清熱又能滋補。如果白色的舌苔逐漸變成黃色,這說明邪氣已經離開表部進入裡部,但此時熱邪還比較淺。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適宜用三黃石膏湯;如果邪氣已經完全入裡,就用涼膈散。要是舌苔變得焦乾發黑,或者出現芒刺、裂紋,這表明裡熱已經很深了,適宜用梔子金花湯;如果同時還伴有脘腹滿痛的症狀,就需要用大承氣湯。紅色屬火,黑色屬水。當黑色舌苔與三陽症同時出現時,這是熱到極點反而出現了與自身相克的水的顏色水克火),此時通過清熱、攻下的方法,病情還可以治療。但如果黑色舌苔與三陰症同時出現,那就屬於水來克火的嚴重情況,病人存活的可能性極小。救治的時候,可以用生薑擦拭舌頭,如果黑色稍微減退,就要趕緊用附子理中湯、四逆湯之類的藥物來救治,病人才有可能存活。

胸脅滿痛

邪氣傳入裡證,必定先影響胸部。若邪氣從胸部進而蔓延到脅部,就屬於少陽經病症。若脈象浮且隻是胸部滿悶,不涉及脅部,仍屬於太陽經表證。如果病過了一定時日仍不痊愈,出現陽明經相關症狀,同時伴有乾嘔、潮熱以及胸脅滿悶,可用大柴胡湯加芒硝來表裡雙解。要是心下及腹部牽引脅部,出現脹滿堅硬疼痛,伴有乾嘔、小便不通,就需用十棗湯攻下。

【注釋】邪氣向裡傳變必定先從胸部開始。若脈象浮,僅有胸部滿悶而未涉及脅部,仍屬於太陽經表證範疇,適宜用麻黃湯。若胸部和脅部都滿悶,這屬於少陽經病症,適宜用小柴胡湯。若患病十多天還未痊愈,有胸脅滿悶,同時伴有乾嘔、潮熱,這是少陽經兼陽明經的情況,適宜用大柴胡湯加芒硝來表裡雙解。若表證已解,心下及腹部牽引脅部,出現脹滿堅硬疼痛,伴有乾嘔、小便不利,這是水飲停聚、內有實證,適宜用十棗湯攻下。

嘔症

嘔吐的病因為什麼會與少陽經相關呢?因為表邪傳入裡,裡氣抗拒,氣上逆從而引發嘔吐,所以這災禍歸屬於少陽經。太陽經的嘔吐是因為表證未解,進食後想要嘔吐是胃陽的問題。太陰經隻有吐而沒有嘔,厥陰經嘔吐會吐出涎沫或蛔蟲。少陰經嘔吐伴有下利是因為有水氣,飲水和嘔吐相互關聯的情況屬於水飲之病。

【注釋】嘔吐之症在各個經絡都可能出現,為何說與少陽經相關呢?由於表邪傳入體內,裡氣與之抗拒,氣向上逆行從而導致嘔吐,所以這種情況歸屬於少陽經,適宜用小柴胡湯治療。若出現心下硬滿且心煩,或者不大便的症狀,適宜用大柴胡湯。表證未解所導致的嘔吐,屬於太陽經病症,適宜用柴胡桂枝湯。進食後就想嘔吐,這與胃陽有關;胃陽,指的是陽明經。若是中寒所致,適宜用吳茱萸湯;如果服用此湯後嘔吐更嚴重,屬於表熱,適宜用葛根加半夏湯。嘔吐涎沫,或者嘔吐出蛔蟲,屬於厥陰經病症。適宜用吳茱萸湯;嘔吐蛔蟲的,適宜用烏梅丸。嘔吐並且伴有下利,這表明體內有水氣,屬於少陰經病症,適宜用真武湯。飲水後嘔吐,嘔吐後又想飲水,飲水與嘔吐相互關聯不停,這是水飲停聚,適宜用五苓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往來寒熱如瘧寒熱

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如此反複交替,這是少陽經的證候。這種寒熱交替的情況,適宜用小柴胡湯。如果寒熱發作像瘧疾一樣,一天發作三五次,這是太陽經表邪未除,要用麻黃湯、桂枝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

【注釋】先出現寒冷,接著發熱,發熱之後又寒冷,寒熱交替不停,所以叫做往來寒熱,這是少陽經的主要證候,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寒熱發作有固定的時間,一天發作一次,或者隔天發作一次,這叫做瘧疾,屬於雜病範疇。要是寒熱發作沒有固定規律,一天發作三五次,叫做如瘧,這是太陽經還有未儘的表邪,適合用麻桂各半湯。如果熱多寒少,宜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如果有汗,宜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如果無汗,也宜用麻桂各半湯。這些都是治療太陽經未儘微邪的方法。

目眩耳聾

少陽經病症出現目眩,神誌通常能保持正常。若因各種不當治療引發病症逆亂,導致神誌昏亂,便難以救治。誤發濕溫病人的汗,會出現耳聾、不能言語,且麵色和身體發青的症狀。

【注釋】目眩,是指眼前發黑視物不清;耳聾,是指耳朵聽不見聲音,這都是少陽經的主要病症表現,並非死亡的征兆。此時眼睛仍能視物、耳朵仍能聽聞,說明神氣還算完整。但若是因為發汗、催吐、攻下等治療方法使用不當,導致出現各種變症、逆症等壞症,出現目眩且神誌昏亂、言語無序的情況,這是神氣離散、正氣虛脫的表現,所以說難以救治。如果因為錯誤地讓患濕溫病的人發汗,進而出現不能言語、耳聾聽不見聲音、身體和麵色發青的症狀,這種情況叫做重暍,也屬於死症。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非常現場 蒲劇 穿越成黑山羊?彆急等我先變個人 我在修真界當雜役 我在修仙世界玩全息遊戲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變身流氓鸚鵡,讓校花全網社死! 彆捧!大佬光環太耀眼了 LPL彆聯係了,我們真不熟! 長生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