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心法要訣1-7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傷寒心法要訣1-7(1 / 1)

腹滿痛

腹部脹滿且有時疼痛,這屬於正氣不足的病症;腹部脹滿並且疼痛劇烈,則屬於邪氣有餘的病症。錯誤地使用攻下之法,會使邪氣陷入太陰經裡。若出現發熱、自汗、大便堅硬的症狀,表明病已轉變為陽明經病症。

【注釋】腹部脹滿且間斷性疼痛,這表明正氣不足,可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若不痊愈,就使用理中湯。腹部脹滿且疼痛劇烈,表明邪氣有餘,宜用桂枝加大黃湯。這些情況都是因錯誤地使用攻下治法,致使邪氣陷入太陰經裡的病症表現。如果出現潮熱、自汗,以及大便堅硬的症狀,那就意味著原本太陰經的邪氣已經轉屬陽明經,此時適宜用大承氣湯治療。

吐症

寒邪侵襲人體中部導致嘔吐食物,無法正常進食。不口渴且伴有四肢厥冷、嘔吐的症狀,是寒邪導致的虛寒性嘔吐。進食後嘔吐且口渴,是火邪導致的嘔吐,屬於逆症。飲水與嘔吐相互關聯,是水飲內停的病症。

【注釋】“中寒吐食”指寒邪侵襲人體中部,出現嘔吐食物且不能進食的情況。一般來說,不口渴且四肢厥冷並伴有嘔吐,這是虛寒性嘔吐,適宜用理中湯、吳茱萸湯之類方劑治療。凡是口渴且進食後就嘔吐的,這是火邪所致的嘔吐,若是實熱證,適宜用黃連解毒湯;若是虛熱證,適宜用乾薑黃連黃芩湯,或者竹葉石膏湯。口渴後飲水,飲水後嘔吐,嘔吐後又口渴,這是水飲上逆的病症,適宜用五苓散治療。

熱痢寒痢

熱痢和寒痢有不同表現,熱痢時小便紅赤,伴有口渴,排泄物穢濁黏稠;寒痢時排泄物澄澈清冷,小便色白。寒痢用理中湯若不見效,宜用固澀之法,若依舊無效,通過利小便的方法可使病情好轉。

【注釋】自行下利而不口渴的,屬於太陰經虛寒證。下利且想要喝水,是因為體內有熱。這是通過口渴與否來辨彆寒痢和熱痢。小便顏色黃赤,排泄物氣味穢濁、質地黏稠的,都屬於熱痢。小便顏色清白,排泄物澄澈清冷、夾雜不消化食物的,都屬於寒痢。熱痢若有表證,症狀輕的用升麻葛根湯,症狀重的用葛根湯來發汗解表。若有裡證,根據情況選用三承氣湯來攻下。沒有表證和裡證的,症狀輕的適宜用黃芩湯,症狀重的適宜用葛根黃連黃芩湯來清熱。寒痢適宜用理中湯,起到溫陽補益的作用。如果服用理中湯後沒有效果,這屬於下焦滑脫不禁,適宜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固澀止瀉。若仍然沒有效果,這是清濁不分,水液直走大腸,適宜用五苓散或者豬苓湯來利小便,病情就可能好轉。

但欲寐

人體陰氣偏盛出現嗜睡,沒有表證與裡證,將其喚醒後又會入睡,不必驚慌。風溫病表現為脈象浮、發熱、出汗,多眠且身體沉重,呼吸伴有鼾聲。

【注釋】人體陰氣偏盛,出現似睡非睡、想要入眠且嗜睡的情況,這是少陰經的病症。如果隻是想要入眠、嗜睡,卻沒有表證與裡證,身體無其他不適且脈象弱小,就知道病情已經緩解。然而,病解之後的睡眠,叫他就會醒來,醒來後又睡,這是陰氣逐漸恢複的表現,並非陰寒太盛困阻陽氣,所以不必驚慌。風溫病同樣也會出現嗜睡、多眠的症狀,但它還有脈象浮、發熱、出汗、身體沉重以及呼吸時鼻息發出鼾聲等不同症狀。

陰陽咽痛

咽喉疼痛,若伴有咽乾、腫脹,屬於陽熱之症;若咽喉既不乾也不腫,屬於陰寒之證。陽熱證用桔梗湯等方劑治療,陰寒證則在桔梗湯基礎上加附子、乾薑來治療。

【注釋】咽喉疼痛這一病症,有寒證和熱證的不同情況。如果出現咽喉乾燥、腫痛,這屬於三陽經的熱證,適宜用桔梗湯、半夏苦酒湯、豬膚湯等方劑來調理治療。要是咽喉沒有乾燥和腫痛,隻是疼痛,這屬於三陰經的寒證,適宜用四逆湯加上桔梗來主治。

氣上衝

自覺有氣上衝且嘔吐蛔蟲,這是厥陰經原本就有的病症表現。若隻是氣上衝而不嘔吐蛔蟲,說明邪氣仍在陽經表證階段,宜用桂枝湯。若氣上衝並伴有少腹牽引陰部拘急疼痛,宜用燒褌散。若氣上衝至喉部,胸部滿悶,呼吸困難,宜用瓜蒂散。

【注釋】自覺有氣上衝並且嘔吐出蛔蟲,這是厥陰經病的典型症狀。如果隻是感覺氣往上衝,但不嘔吐蛔蟲,那就表明病邪還停留在陽經的表證階段,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桂枝湯來治療。要是出現氣上衝,同時少腹部牽引著陰部出現拘急疼痛的症狀,這屬於陰陽易病,此時適宜用燒褌散。要是氣向上衝逆到喉部,感覺胸部滿悶,連呼吸都變得困難,這是寒邪實邪阻滯在胸部,適宜用瓜蒂散來治療。

饑不欲食

感覺饑餓卻不想進食,甚至嘔吐蛔蟲,這是厥陰病的症狀。經過瀉下治療後不想進食,這屬於陽明病。若出現心中煩悶不適、頭部出汗的症狀,宜用梔子豉湯。若出現四肢厥冷、脈象緊且心煩的症狀,表明邪氣在胸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注釋】感覺饑餓卻不想吃東西,還嘔吐蛔蟲,這是厥陰經病原本的症狀。經過攻下之法治療後,雖有饑餓感卻不能進食,這屬於陽明經病。陽明經病會出現心中煩悶、懊惱不寧,心裡煩躁得厲害,頭上出汗,這表明熱邪在胃中,適宜用梔子豉湯來湧吐熱邪。厥陰經病會嘔吐蛔蟲、四肢厥冷、脈象微弱,現在脈象不微弱反而緊,且更加心煩的,不是虛寒之邪,而是寒邪實邪停留在胸中,適宜用瓜蒂散來催吐。

手足厥冷

太陰經病症表現為手足溫暖,不會出現厥冷;少陰經病症會出現手足厥冷,且無法溫暖;厥陰經病症的寒厥需分辨程度輕重,熱厥則要依據熱與厥相互關聯的情況來辨彆病的深淺。

【注釋】太陰經的病症,不會出現手足厥冷,反而會有手足自然溫暖的現象。少陰經的病症,會出現寒厥,也就是手足因寒而厥冷,不存在熱厥的情況。厥陰經的病症,有寒厥和熱厥兩種。寒厥,隻是單純的寒而不會發熱;熱厥,則是先發熱然後出現厥冷,接著又從厥冷轉為發熱,熱與厥相互交替,沒有停歇。應當辨彆陰陽的程度以及病的深淺,可用當歸四逆湯、承氣湯等方劑進行治療。具體詳細內容在厥陰篇中有闡述。

少腹滿痛

小腹部位脹滿,用手按壓有疼痛感。如果同時出現四肢厥冷,小便顏色清白,這是寒邪凝結在膀胱;若沒有厥冷症狀,且小便通暢,這是瘀血蓄積在膀胱;若小便不通暢,則是水液停蓄在膀胱導致的禍患。

【注釋】當出現小腹脹滿,用手按壓感到疼痛的症狀時,如果伴有四肢厥冷,同時小便顏色呈現清白,這表明是寒邪凝結在膀胱,適宜使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生薑來治療。要是沒有四肢厥冷的情況,而且小便自行通利,這意味著瘀血蓄積在膀胱,適宜用桃仁承氣湯。若小便不通暢,就是水液停蓄在膀胱,適宜用五苓散。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這是水熱互結蓄積,適宜用八正散。

神昏狂亂蓄血發狂

神誌昏蒙、胃中積熱,陽熱過盛就會發狂,可用三黃石膏湯、三承氣湯、白虎解毒湯治療。蓄血發狂的情況,若小便通暢,少腹硬痛,屬於太陽經病症;陽明經蓄血,會出現大便色黑,患者如同發狂且容易健忘,可用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治療。還需知道,有時候在將要出汗時,患者會突然發狂,這是將要痊愈的表現。

【注釋】“神昏胃熱”,指的是神誌昏蒙是因為胃經熱邪過盛,上擾心神。“重陽狂”,意思是熱邪侵入陽分,就會導致狂亂。“三黃”,說的是三黃石膏湯,用於治療神誌昏蒙、狂亂,且表現為表實證無汗的患者。“三承”,即三承氣湯,用於治療神誌昏蒙、狂亂,且裡實證大便不通的患者。“白解湯”,指的是白虎解毒湯,用於治療神誌昏蒙、狂亂,既無表證也無裡證,卻熱邪極盛的患者。太陽經蓄血導致發狂,會出現少腹部硬滿疼痛,小便通暢。如果小便不通暢,那是水熱互結,並非蓄血。陽明經蓄血,患者會如同發狂且容易健忘,大便顏色發黑。如果大便顏色不黑,那是熱邪極盛,並非蓄血。蓄血症狀較輕的,使用桃仁承氣湯;症狀較重的,使用抵當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即可。然而,發狂的病症中,也有陽盛陰虛的人,在將要出汗,疾病即將痊愈的時候,會突然發狂,隨後汗出而病症緩解,對此應當有所認識,這種情況不需要用藥。

循衣摸床

出現循衣摸床的症狀有兩個原因。一是太陽病采用火劫發汗,熱邪損傷了陰液。此時若小便通利,患者多能存活;若小便不利,患者多會死亡。二是陽明經熱邪極盛,由於發汗、催吐、攻下這三種治療方法使用不當,導致病情惡化。熱邪愈發深重,脈象堅實有力的,還能夠使用攻下之法,病情尚有救治可能;脈象虛弱的,不能承受攻下之法,救治難度較大。當陰陽虛實難以辨彆,不知如何用藥時,單獨使用人參或者六味地黃丸等藥物,或許能使病情好轉。

【注釋】循衣摸床是一種危險、嚴重的病症表現。其一是因為患太陽病時,采用火療等強迫發汗的方法火劫取汗),致使陽熱過盛而損傷陰液。如果陰液尚未枯竭,那麼小便就會通利,這種情況下患者存活的可能性較大;如果陰液已經枯竭,就會出現小便困難,此時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較大。其二是由於陽明經熱邪極度亢盛,而醫生在運用發汗、催吐、攻下這三種治療方法時,使用時機或用藥劑量等不合適,從而導致病情惡化,形成難以治療的壞症。此時熱邪更加深重,如果患者脈象堅實有力,表明正氣尚足,還能夠承受攻下之法,病情通過攻下之法還有治愈的可能;若脈象虛弱無力,說明正氣已虛,無法承受攻下之法,治療就會很困難。當病情發展到這種嚴重且複雜的程度,陰陽虛實往往很難辨彆清楚,醫生常常不知該如何用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大劑量的獨參湯、六味地黃丸,或者乾生地黃湯,定時給患者服用,常常能夠挽救患者生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陽陽邪停飲

太陽經感受陽邪會出現水逆病症,症狀為消渴、發熱、出汗、心煩,小便不利,喝水就吐,脈象浮數,這種情況宜用五苓散治療。

【注釋】當人體受到太陽經陽邪侵襲時,會出現水逆和消渴的病症。所謂水逆,是指患太陽中風症時,出現口渴想要喝水,但水喝進去就嘔吐的現象;而消渴,則是指喝水量增多,然而小便量卻很少。發熱、出汗,這是風邪侵襲的表現。心煩,是體內有熱的緣故。小便不通暢,喝水就吐,這是水飲停聚體內的症狀。脈象浮數,是風熱之邪在表的脈象。上述這些症狀,都適宜用五苓散治療。服用五苓散時,要多飲用溫熱的水,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樣既能從外部解除太陽經的邪氣,又能從內部通利停聚的水飲,病症就會痊愈。如果患者不能飲用暖水,反而想喝冷水,這表明體內熱邪較盛,此時可以在五苓散的基礎上,添加寒水石、石膏、滑石來清熱。詳細內容在《傷寒論·太陽上篇》中有記載。

太陽陰邪停飲

太陽經感受陰邪會伴有水飲內停的情況。患傷寒,不出汗,身體發熱,主要症狀為乾嘔、咳嗽、輕微氣喘。治療應采用外散表寒、內化水飲的方法,用小青龍湯。若出現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腹瀉,就去掉麻黃加入茯苓;若有噎塞感,把麻黃換成附子;氣喘則加杏仁;口渴就加天花粉並減少半夏用量。

【注釋】所謂太陽經感受陰邪且伴有水飲內停,是指人體患太陽傷寒症,體表的邪氣未解除,表現為發熱且無汗,同時還有乾嘔、咳嗽以及輕微氣喘等水飲病的主要症狀。這種情況適宜用小青龍湯,通過向外發散寒邪,向內驅散寒飲,病症便可痊愈。有時還會出現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者腹瀉,或者噎塞感,或者氣喘,或者口渴等症狀,這些是水飲病可能出現的兼證,同樣以小青龍湯為主進行治療。當出現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時,這是水飲停留在下焦;而出現腹瀉,是水液走於大腸,這兩種情況都要去掉麻黃,加入茯苓,專門用來滲利水濕。噎塞感,表明體內寒邪較重,此時把麻黃換成附子,用以驅散體內寒邪。氣喘是氣向上逆,添加杏仁來降氣平喘。口渴則添加天花粉,同時減少半夏用量,以避免半夏的燥性,達到生津的目的。詳細內容在《傷寒論·太陽下篇》。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廢鐵輪回:開局氣炸全網 凡道仙緣 庶民不配當狀元?她爺是開國帝師 撿來的後娘,您的嫁妝有點多 執魔仇儘 星際萬人嫌,靠躺平治愈星際大佬 陛下,你管這叫沒落寒門?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