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心法要訣2-5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雜病心法要訣2-5(1 / 1)

泄瀉死症

泄瀉的患者,如果身形衰弱而脈象卻實大,出現五虛症狀且伴有噦逆乾嘔)、手足寒冷,肛門大便直瀉無法控製,又出現下部泄瀉同時上部咳嗽的情況,那麼生命就很危險了。

【注釋】五虛,說的是脈象細弱、皮膚寒冷、氣息微弱、水漿不能入口、大便失禁。大孔,指的是肛門,即肛門不能約束大便。

參苓白術散

對於濕瀉,可用胃苓湯來分利清濁。寒瀉的話,在理中湯基礎上添加附子。飧瀉宜用升陽益胃湯進行治療,使用時可加倍芍藥的用量並減少黃連。脾瀉適用參苓白術散,該方由扁豆、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蓮肉組成,再加上薏苡仁、山藥、縮砂仁、桔梗。腎瀉則宜用二神丸或四神丸。

【注釋】參苓白術散,藥物組成是扁豆、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蓮肉、薏苡仁、山藥、縮砂仁、桔梗。二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組成,在二神丸這個方劑基礎上加入吳茱萸、五味子,就叫做四神丸。

青六散芍藥芩連葛根湯八柱散

對於食瀉,實證用攻下法,虛證用消導法;飲瀉實證,可斟酌使用神佑丸,虛證則用春澤湯或甘露飲;痰瀉實證用攻下法,虛證用六君子湯;火瀉用由甘草、芍藥、黃芩、黃連、葛根組成的方劑;暑瀉將紅曲與六一散均勻調配使用;滑瀉用八柱散,八柱散是在理中湯加入附子基礎上,再加入罌粟殼、烏梅、訶子、肉豆蔻。

【注釋】食瀉患者,若形體壯實、正氣不虛,適宜用大承氣湯、化滯丸等藥物瀉下;若形體虛弱、正氣不足,適宜用枳術丸、平胃散等方劑來消食導滯。“神佑斟”意思是,雖然應當用神佑丸來驅逐水飲,但也需斟酌用量,不可過度。“春澤”指春澤湯。“甘露飲”指五苓甘露飲。芍藥芩連葛根湯由甘草、芍藥、黃芩、黃連、葛根組成。青六散是六一散加上紅曲。八柱散是在附子理中湯基礎上,加入罌粟殼、烏梅、訶子、肉豆蔻。

瀉心導赤散茯苓車前子飲苓桂理中湯

口糜口腔潰瘍糜爛)與泄瀉,雖說通常認為與熱有關,但二者上下相互轉移出現,必然存在體虛的情況。心和脾分彆開竅於舌和口,小腸與胃若發生病變,就會導致其消化運化功能失常。出現口糜時,適宜用含有生地、木通、黃連、甘草梢的方劑;泄瀉時,適宜用參苓白術散。如果小便量少,可飲用茯苓、車前子煎的藥;若是虛火導致,宜用苓桂理中湯來治療。

【注釋】口瘡糜爛並伴有泄瀉這一病症,古代經典醫籍中沒有記載。從醫理推斷,雖然一般認為此症屬熱,但它表現為上麵出現口糜,下麵泄瀉就停止;泄瀉剛停止,口糜隨即又出現。觀察這種上下相互轉移的情況,可知並非單純實熱所能導致。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心脾有熱,所以向上會引發口舌生瘡、紅腫糜爛。胃主要負責消化水穀,小腸主要承擔受盛和消化的功能,心脾的熱邪向下轉移到小腸和胃腑,那麼它們運化的功能就會失常,所以向下會引發泄瀉。口糜發作時,晚上服用瀉心導赤散,用開水衝泡後服用,該方由生地、木通、黃連、甘草梢組成。出現泄瀉時,早晚服用參苓白術散,用糯米湯送服。如果小便非常少,並且泄瀉不止,這是水液流入大腸導致的,適宜用茯苓、車前子,二者各取等量,煎湯後隨時飲用,以利水導熱。如果服用寒涼藥物對口瘡沒有效果,那麼就是虛火上泛,適宜用理中湯加肉桂,並大量增加茯苓的用量,以降陽利水。陽氣下降則口糜自然消除,水液通利則泄瀉自然停止,兩種病症可以同時痊愈。

痢疾總括

大瘕瀉、小腸瀉、大腸瀉,還有腸癖、滯下,這些都是古代對痢疾的稱呼。其外在病因是風、暑、濕、蒸等邪氣入侵,內在病因是飲食不謹慎。白痢多傷及氣分,赤痢多傷及血分。寒痢或虛痢疼痛輕微,熱痢則疼痛窘迫。實證的墜脹感在排便前,虛證的墜脹感在排便後。初起的痢疾多由濕熱導致,久病的痢疾多因寒虛引起。

【注釋】大瘕瀉,症狀表現為裡急後重,頻繁前往廁所卻難以排出大便,同時伴有尿道疼痛。小腸瀉的症狀是小便澀滯不暢,大便帶有膿血,並且小腹部疼痛。大腸瀉是進食後很快就有強烈便意,大便顏色發白,伴有腸鳴且疼痛劇烈。腸癖是由於飲食不節製,作息沒有規律,人體受到陰邪侵襲,邪氣傳入五臟,致使腹部脹滿閉塞,進而出現飧瀉,時間一長就發展成腸癖,症狀為腹痛並伴有下血。滯下是因為積聚的汁液、垢膩與濕熱之邪停滯在腸道內,從而引發下痢。這些都是古代對痢疾的不同稱謂。痢疾這一病症,主要症狀為裡急後重、下痢膿血以及小便赤澀。裡急是因為腹痛且腸道有積滯。後重是指下墜感,這是氣滯所導致。小便赤澀是由於濕熱鬱積阻滯。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人體外受風、暑、濕、蒸等邪氣,內又因過度食用生冷食物而引發。白痢是從大腸而來,因為大腸與肺互為表裡,肺主氣,所以白痢屬於傷氣。赤痢從小腸而來,小腸與心互為表裡,心主血,所以赤痢屬於傷血。寒邪閉阻時疼痛嚴重,寒邪散開時疼痛就會減輕,痢疾發作後疼痛也會有所緩解,所以寒痢疼痛輕微。虛證患者氣少,氣沒有壅滯的情況,所以疼痛也比較輕微。熱證大多屬實,熱性急切,導致氣血不得通暢,所以窘迫疼痛十分明顯。後墜感向下壓迫肛門,糞便排出後墜脹感就停止,這叫糞前墜,是由於積滯導致,所以稱為實墜。糞便排出後仍有墜脹感,這並非積滯所致,所以叫做糞後墜,也就是虛墜。剛開始患痢疾多是由於濕熱,患病時間久了則多是寒虛引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噤口痢、水穀痢、風痢、休息痢、熱痢、寒痢、濕痢、五色痢

噤口痢是飲食都無法吞咽,水穀痢是糟粕與膿血混雜而下,風痢有墜脹感、排便時出清血,休息痢是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熱痢的糞便如魚腦般濃稠黏膩且穢臭,寒痢的糞便稀溏、色白且有清腥氣味,濕痢的糞便如黑豆汁般渾濁,五色痢是糞便中五色膿血相雜,出現這種情況提示臟氣衰敗,病情凶險。

【注釋】噤口痢,指的是患痢疾時不能進食,或者嘔吐而無法進食。水穀痢,表現為糟粕與膿血混合著向下泄瀉。風痢,類似腸風病,症狀是在排便時下清血,同時伴有墜脹疼痛。休息痢,其特點是症狀有時發作,有時停止。五色痢,是指糞便中有五種顏色的膿血相互夾雜而下,如果糞便伴有臟腑腐壞如屍體般的臭味,那麼病情就很凶險。

痢疾死症

如果痢疾患者無法攝入水漿,並且泄瀉不止,同時出現氣息微弱、脈象細弱、皮膚寒冷的症狀;或者出現下痢全是膿血、不能進食、嘔吐且臟腑之氣上逆,伴有身體發熱、脈象洪大的情況,那麼生命就難以保全。

【注釋】持續下痢不停,不能攝入水漿,氣息微弱,脈象細弱,皮膚寒冷,這種情況是因為陽氣斷絕而麵臨死亡危險。下痢排出的全是膿血,不能進食,嘔吐且臟腑之氣上逆,身體發熱,脈象洪大,這是由於陰氣斷絕而可能導致死亡。

倉廩湯大黃黃連湯

初患痢疾若有表熱症狀,適宜用倉廩湯。若裡熱上衝於心,宜用大黃黃連。寒痢則適合用理中湯加訶子、肉豆蔻、縮砂仁。白痢居多時加附子,赤痢居多時加肉桂,這是不言而喻的。

【注釋】剛開始患痢疾且伴有表證發熱的情況,不適合采用攻下之法,正確的方法是先解表,使用倉廩湯通過發汗來解表。如果裡熱旺盛,向上衝心,導致嘔吐、噤口不能進食),此時應先攻下裡熱,用大黃、黃連,用好酒煎煮後服用以攻裡熱。寒痢適宜用理中湯,再加入訶子、肉豆蔻、縮砂仁。如果白痢較多,就添加附子;赤痢較多,就添加肉桂。

芍藥湯

初起痢疾,若表裡都無大熱,宜用由黃芩、黃連、枳實、木香、芍藥、當歸、檳榔、甘草、少許肉桂組成的方劑。若小便澀滯赤黃,加大滑石用量;若痢疾次數頻繁、窘迫疼痛,加入大黃。

【注釋】剛開始得痢疾,如果外在沒有表熱,體內熱邪也不旺盛,適宜使用芍藥湯。芍藥湯的藥物組成是黃芩、黃連、枳實、木香、芍藥、當歸、檳榔、甘草,再加上少許肉桂。如果小便澀滯且顏色赤黃,就加大滑石的用量。如果痢疾發作次數沒有節製,下墜疼痛非常嚴重,就加入大黃。

香連和胃湯參連開噤湯貼臍法

痢疾在攻下治療後,應調理氣血,適宜使用香連和胃湯。該方由黃芩、芍藥、木香、黃連、甘草、陳皮、白術、縮砂仁、當歸組成。若赤痢因下血過多而致體虛,應加以固澀,可添加炒椿根白皮、炒地榆。若白痢日久導致氣虛,則加入人參、茯苓、炒乾薑來補益。對於實證且出現噤口痢疾,若適宜攻下,就用大黃黃連湯攻下;若不適宜攻下,內服以人參、黃連、石蓮子煎湯,慢慢服用,咽下後病情就會好轉。外用貼臍王瓜藤散,即取經霜後的王瓜藤、莖、葉,燒成灰後用香油調和,放入肚臍中,就會有效果。

【注釋】痢疾在使用攻下之法後,若病情大為減輕,此時應該調理氣血,選用香連和胃湯。其藥物組成為黃芩、芍藥、木香、黃連、甘草、陳皮、白術、縮砂仁以及當歸。倘若赤痢因下血量多而導致身體虛弱,這種情況下應當采用固澀的方法,添加經過炒製的椿根白皮和地榆。若是白痢持續時間較長,導致人體氣虛,就加入人參、茯苓以及炒乾薑來進行補益。對於屬於實證且出現噤口痢疾的患者,如果適合采用攻下之法,就使用大黃黃連湯來攻下實邪。若不適合攻下,那麼在體內方麵,用人參、黃連、石蓮子一起煎湯,慢慢地給患者服用,一旦咽下,病情就會有所好轉。在體外方麵,使用貼臍王瓜藤散,也就是將經曆過霜的王瓜藤、莖、葉燒成灰,再用香油進行調和,然後放置到肚臍之中,這樣做就會產生療效。

真人養臟湯

久痢若出現寒熱錯雜的情況,可用烏梅丸來治療;若是因寒虛導致滑脫不禁的痢疾,則適宜用養臟湯。養臟湯由人參、白術、肉豆蔻、當歸、訶子、肉桂、芍藥、罌粟殼、甘草、木香組成。

【注釋】對於長時間不愈的痢疾,若臟腑出現寒熱錯雜、難以區分的情況,適宜使用烏梅丸來進行調和。若是因為寒邪內盛、正氣虛弱,導致腸道滑脫、不能固攝的痢疾,適宜用養臟湯來溫補,養臟湯的藥物組成就是人參、白術、肉豆蔻、當歸、訶子、肉桂、芍藥、罌粟殼、甘草、木香。

香連平胃散胃風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水穀痢,可用調中益氣湯治療。濕痢適宜用木香、黃連與平胃散合方。若是濕痢且伴有體虛,宜用胃風湯,胃風湯是由肉桂、粟米,以及在八珍湯基礎上去掉地黃組成。

【注釋】水穀痢,是由於脾胃虛弱,食物腐熟運化功能不足所致,適宜使用調中益氣湯進行治療。濕痢適宜用木香、黃連,與平胃散組合成方。若濕痢同時存在體虛的情況,適宜使用胃風湯,胃風湯的組成是肉桂、粟米,以及在八珍湯的基礎上減去地黃。

五色痢休息痢治法

五色痢和休息痢,都與臟腑受損有關。這可能是因為過早使用收澀藥物,或者滯熱之邪沒有完全瀉下,蘊積在腸胃中,從而損傷了臟腑之氣。如果使用各種補養藥物都不見效,就可以推斷,在疾病初期,不是收澀太早,就是瀉下不徹底。此時若診脈發現脈象有力,即便患病時間已久,仍然應當采用攻下之法。其餘的治療方法,則與其他痢疾的治法相同。

【注釋】五色痢和休息痢這兩種痢疾,都是因為過早使用了具有收澀作用的藥物,或者是體內停滯的熱邪通過瀉下沒有完全清除乾淨,這些滯熱蘊積在腸胃之中,進而損傷了臟腑之氣。當使用所有的補養藥物,病情都沒有改善時,就能夠知道,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要麼是收澀藥物使用得太早,要麼就是瀉下沒有達到徹底清除滯熱的效果。對患者進行脈象診斷,如果脈象有力,即便距離患病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依舊應當使用攻下之法來治療。除此之外的其他治療手段,和治療其他類型痢疾的方法是一樣的。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入職殯儀館,你把媳婦帶來了 墨總,你的白月光回來了 長安日記 靈泉雙璧:異世同輝 修仙從冰山聖女開始模擬 古龍群俠:從滿級嫁衣神功開始 鳳臨異世將軍的刁蠻王妃 請說服我體內的怪物 盜墓:我是九門第十門 猴神記外傳之冥魂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