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症總括
麵部、眼睛及全身發黃,隻想安靜安臥,小便渾濁,黃疸病即已形成。進食後似仍饑餓,卻難以吃飽,吃飽後心煩、頭暈,這預示著胃疸即穀疸)即將發作。若已出現黃疸,穀疸病便已確診。其因在於胃有濕熱,且過度饑餓後又過量進食。酒疸是因飲酒無節製引發。女勞疸表現為黃疸且額頭發黑,小腹拘急,小便通利,多因過度勞累、發熱時行房事所致。瘀血發黃也有小腹拘急、小便通利症狀,但額頭不黑。黃汗是汗出染衣呈黃色,麵目微腫,因素有濕熱,出汗後入水沐浴而得。這些大多由濕熱造成,唯有陰黃屬於濕寒。陰黃患者身體沉重疼痛,四肢厥冷如冰。
【注釋】麵部、眼睛及全身發黃,隻想安靜安臥,小便黃而渾濁,這表明黃疸病已成。進食後似饑,難以吃飽,飽後心煩、頭暈,這是胃疸即將發作的表現。胃疸也就是穀疸。若已出現黃色,說明穀疸已確診。其病因是胃有濕熱,且過度饑餓後過量進食。酒疸是因飲酒無節製而發病。女勞疸指黃疸且額頭發黑,小腹拘急,小便通利,是在過度勞累、發熱時行房事引發。瘀血發黃同樣小腹拘急、小便通利,但額頭不黑,具體內容在傷寒篇章。黃汗是汗出黃色染衣,麵目微腫,因體內原有濕熱,出汗後入水沐浴而得。以上多由濕熱形成,僅陰黃屬於濕寒。陰黃表現為身體沉重疼痛,四肢厥冷如冰,詳細內容在傷寒篇章。
疸病死症
黃疸病過了十天,病情反而加劇,膚色如被煙熏,眼睛灰暗發青,氣喘胸悶,口渴煩躁,就像吃了蒜一樣難受,麵色黧黑,冷汗淋漓,以及感染天行疫癘導致的黃疸,都屬於危險的情況。
【注釋】仲景說:黃疸這種病症,一般以十八天為一個周期,治療十天以上病情應該好轉,如果反而加劇,就屬於難治之症。膚色如被煙熏,眼睛的神色灰暗發青,這是陽黃的死症。氣喘胸悶、口渴煩躁不止,胸口如同吃了蒜一樣刺痛,這是黃疸的毒邪侵入臟腑,屬於死症。麵色黧黑,冷汗不斷滲出,這是陰黃的死症。感染天行疫癘而發黃,叫做瘟黃,這種情況致人死亡最為迅速。
麻黃茵陳醇酒湯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茵陳五苓散
表實麻黃茵陳酒,裡實茵陳梔大黃,無證茵陳梔子柏,尿少茵陳五苓湯。
【注釋】對於各種黃疸病症,如果患者表現為表實症且無汗,就用麻黃、茵陳,加入無灰好酒一起煎煮後服用,通過發汗來治療。若患者呈現裡實症且大便不通暢,那麼使用茵陳、梔子、大黃來攻下瀉熱。要是既沒有表證也沒有裡證,便采用茵陳、梔子、黃柏皮來清熱。當患者出現小便短少的症狀時,就用茵陳五苓散來利水滲濕。
胃疸湯
穀疸若屬熱實證,適合采用攻下之法;若不屬於實證,則適宜用胃疸湯。胃疸湯由茵陳與胃苓湯減去甘草、厚樸,再加上黃連、梔子、防己、葛根、秦艽組成。
【注釋】胃疸湯的藥物組成是茵陳、蒼術、陳皮、白術、茯苓、豬苓、澤瀉、黃連、梔子、防己、葛根、秦艽。
茵陳解酲湯梔子大黃湯蔓菁散加味玉屏風散。
酒疸虛茵解酲湯,實用梔豉枳大黃,黃汗一味蔓菁散,石膏茵陳芪術防。
【注釋】對於酒疸,如果是虛證,使用茵陳解酲湯,它是在葛花解酲湯的基礎上加入茵陳。如果是實證,使用梔子大黃湯,該方由梔子、淡豆豉、枳實、大黃組成。黃汗病適宜單獨使用蔓菁子這一味藥,將其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每日三次,用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調服,當小便顏色變清時病症就會痊愈。或者使用加味玉屏風散,其藥物組成為石膏、茵陳、黃芪、白術、防風。
石膏散腎疸湯
女勞疸實證,宜用由煆石膏、飛滑石、大麥湯組成的方劑。女勞疸虛症,適宜用腎疸湯治療。腎疸湯是在升陽散火湯基礎上去掉芍藥,加入黃芩、黃柏、神曲以及四苓白術、茯苓、豬苓、澤瀉)組成。
【注釋】石膏散,由煆石膏、飛滑石各取等量構成,每次服用二錢,用大麥湯調服。
腎疸湯,源自升陽散火湯減去芍藥,藥物組成為升麻、蒼術、防風、獨活、柴胡、羌活、葛根、人參、甘草,再加入黃芩、黃柏、神曲、白術、茯苓、豬苓、澤瀉。
積聚總括
五積、六聚的說法源於《難經》,七症、八瘕的記載出自《千金方》。腸覃和石瘕可通過月經情況來辨彆,痃癖的名稱體現了病在體內位置的深淺差異。臟的積病發作時部位固定,腑的聚病則突然消散沒有根源。症類似積和痃,瘕類似聚和癖。這些病症都是由於腸胃充滿、汁液外溢,又受到外界寒邪侵襲,與體內氣血、食物凝結而形成。
【注釋】五積、六聚的名稱,源自《難經》。五積指肥氣、伏梁、痞氣、息賁、奔豚。六聚是指積滯附著在孫絡、緩筋、膜原、膂筋、腸後、輸脈之處。七症、八瘕的名稱,記載於《千金方》。七症包括蛟、蛇、鱉、肉、發、虱、米。八瘕為青、黃、燥、血、脂、狐、蛇、鱉。腸覃,積滯在腸外,形狀像懷孕,月經按時來潮。石瘕,積滯在胞宮之中,形狀像懷孕,但月經不能按時來潮,所以說通過月經情況辨彆二者。痃,在體表與膜原肌肉之間連接。癖,在體內隱僻的膂脊腸胃之後凝結,所以說名稱體現病的深淺。積屬於臟,為陰,所以發作部位固定,不離開相關臟腑部位。聚屬於腑,為陽,所以發作沒有根源,忽聚忽散。症位置固定且可見,所以類似積和痃。瘕能移動,有時隱匿,所以類似聚和癖。積聚、症瘕、腸覃、石瘕、痃癖這些疾病,都是因為喜怒不能節製而傷臟,飲食過度飽脹而傷腑,腸胃被填滿,汁液向外溢出,被外界寒邪侵襲,與體內的氣血、食物凝結而形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積聚難症
積聚之病,如果結塊牢固堅硬,不能推動且沒有柔軟之感,說明病情已經深重。若患者脾胃虛弱,食量減少,大便溏薄泄瀉,就承受不了攻伐之法。在五積病症中,奔豚病最為難治,倘若發作起來,人體正氣虛弱難以支撐,患者會有瀕死之感,氣從少腹部開始,向上衝至咽喉,神色驚恐,這些都是凶險的症狀表現。
【注釋】積聚病症,當結塊堅固緊實,不能推動,且質地堅硬無柔軟之處時,意味著疾病已經發展到較深程度。脾胃虛弱之人,進食量少,並且大便呈現溏薄泄瀉狀態,此時不能使用攻伐的治療方法。在肥氣、伏梁、痞氣、息賁、奔豚這五積病症裡麵,奔豚病的治療難度最大。一旦奔豚病發作,人體正氣虛弱,無法抵禦病邪,患者會感覺痛苦萬分,如同將要死去,氣從少腹部起始,向上劇烈衝至咽喉部位,同時患者神色驚慌恐懼,這些均是病情險惡的征兆。
積聚治法
積聚之症若患者胃氣強盛可以使用攻下之法,若患者體質虛弱,攻下時需兼用補法,如此才能使正氣與邪氣相安。對於氣、食導致的積癖,適宜用化滯之法,可選用溫白丸、桃仁煎、控涎丹等方劑。
【注釋】積聚病症適宜采用攻下之法,然而隻有患者胃氣強盛、飲食正常時,才能夠使用攻下之藥。若是虛弱之人患積聚,在攻下時必須同時使用補藥,可以采用一次攻下、三次補養,或者五次補養、一次攻下的方法,做到既攻除病邪又不損傷正氣,滋養正氣而不助長邪氣,從而使正氣與邪氣處於相對平和的狀態。凡是治療因氣、食導致的積癖,適宜使用秘方化滯丸,其方劑在內傷門相關內容中。治療積聚、症瘕,適宜使用溫白丸,也就是萬病紫菀丸,方劑中川烏的用量加倍。治療血積、血瘕,適宜使用桃仁煎,該方由桃仁、大黃各一兩,炒虻蟲五錢,樸硝一兩共同研成粉末,先取一斤醇醋,用砂鍋小火煎至多半杯,加入藥末攪拌許久,製成小丸。在服藥前一天晚飯不吃,五更天剛到時,用溫酒送服一錢,會瀉下類似豆汁、雞肝的惡物。若未瀉下,第二天繼續服用,若見到瀉下鮮血則停止用藥。如果沒有虻蟲,可用?蟲代替,但效果不如虻蟲。治療痰積,適宜使用控涎丹,其方劑在痰飲門相關內容中。
疝症總括
《內經》說任脈氣血鬱結會引發七種疝氣。張子和認為七疝主要與肝有關,因為肝經過腹部環繞陰器,任脈沿著腹部內側循行。疝氣的症狀表現為少腹牽引陰部疼痛,氣上衝心,二便困難;或伴有厥冷、嘔吐、腹中出現腫塊如瘕症,或如狐疝般腫物可出入;也可能出現血疝伴有潰膿、癃疝出現小便不通、木疝出現陰囊腫大堅硬等情況。
【注釋】《內經》記載:任脈發生病變,男子會在體內結聚七種疝氣,女子則會出現帶下、瘕聚等病症。瘕聚,就是女性所患的疝氣。說七疝與任脈相關,是因為任脈起始於中極穴,沿著腹部內側循行。說七疝主要與肝有關,是由於肝經經過腹部環繞陰器。因此,各種疝氣疾病,無不與這兩條經脈相關,所以這樣來認識。疝氣的症狀,少腹疼痛牽引陰囊,氣向上衝心,導致大小便不通暢的,這是衝疝。少腹疼痛牽引陰囊,肝臟的逆氣上衝胃部引發嘔吐的,是厥疝。少腹之氣不暢,左右出現腫塊並作痛的,為瘕疝。平臥時腫物進入腹部,站立時腫物從腹部進入陰囊,就像狐狸白天出洞排尿,夜晚入洞不排尿一樣,這是狐疝。少腹疼痛牽引陰囊,在橫骨兩端的約文中部位,腫物形狀如黃瓜,內部有膿血的,是血疝。少腹疼痛牽引陰囊,小便不通的,是癃疝。少腹不疼痛,但陰囊腫大且堅硬的,是木疝。
疝症同名異辮
血疝的症狀表現類似便毒、魚口;?氣的症狀如同?疝;氣疝表現為偏墜;筋疝等同於下疳;水疝和胞痹都表現為小便不通,都屬於癃疝範疇;衝疝症狀類似小腸氣,且伴有腰痛。
【注釋】有人認為,血疝的症狀就如同便毒、魚口。?氣這種疝氣,其症狀與?疝一樣。氣疝,就是我們所說的偏墜。筋疝,指的就是下疳。水疝會出現小便不通的症狀,胞痹也就是膀胱氣,這兩種都屬於癃疝。衝疝的症狀類似於小腸氣,但還會連帶腰部疼痛。
諸疝治法
治療疝氣,要依據左右部位區分是血分還是氣分的問題,還需辨彆虛、實、寒、熱、濕等不同病因。寒邪所致的疝氣,多表現為收縮拘引疼痛;熱邪引發的疝氣,疼痛相對輕微且有鬆弛之感;濕邪導致的疝氣,會出現腫脹且沉重下墜;虛證引起的疝氣雖也有腫脹下墜,但程度較輕。
【注釋】對於疝氣病症,一般來說,發生在左邊陰囊的,屬於血分問題;發生在右邊陰囊的,屬於氣分問題。若是寒邪導致的疝氣,寒主收引,會使得疼痛較為劇烈;若是熱邪引發的疝氣,熱會使局部鬆弛,疼痛程度相對較輕。要是濕邪引起的疝氣,會出現腫脹,並且有沉重下墜的感覺;而虛症導致的疝氣,同樣有腫脹下墜現象,隻是程度比較輕,沒有那麼沉重。
當歸溫疝湯烏桂湯
中寒冷疝歸芍附,桂索茴楝澤萸苓,外寒入腹川烏蜜,肉桂芍草棗薑同。
【注釋】當歸溫疝湯,由當歸、白芍、附子、肉桂、延胡索、小茴香、川楝子、澤瀉、吳茱萸、白茯苓這些藥物組成。烏桂湯,由川烏、蜂蜜、肉桂、白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組成。
烏頭梔子湯
外寒內熱所致疝痛,將烏頭與梔子同炒,以水酒送服並加鹽,可使疝痛緩解。?疝無論新病久病,用三層茴香丸皆可痊愈。
【注釋】這裡的茴香丸,方劑記載於《醫宗必讀》。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