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閉遺尿死症
嘔吐呃逆與小便不通同時出現的病症,稱為關格。若患者頭部出汗,那麼生命就危在旦夕。傷寒病中,出現發狂、頭目昏冒且遺尿的情況,多會死亡;若小便不通且脈象細澀,也難以存活。
【注釋】當上部出現嘔吐、呃逆,飲食無法順利進入體內,下部又出現小便不通暢的症狀時,這表明人體陰陽之氣相互阻隔不通,這種病症就叫做關格。如果此時患者頭部出汗,這意味著陽氣即將衰竭,所以生命會麵臨危險。在傷寒病症中,如果患者出現發狂、頭目昏冒的表現,這屬於陽邪亢盛;同時又有遺尿的症狀,這說明陰氣不能內守。要是小便不通,並且脈象呈現細澀之象,由此可知陰氣也已經枯竭。所以,出現上述這些情況,患者大多會有生命危險。
治癃閉熨吐汗三法
采用陰陽熨臍法,用蔥白與麝香,通過冷熱交替熨燙肚臍,可使尿液自行排出。若宣通上部,可用木通與蔥煎湯服用後探吐。若要通過體表發汗來通利,用蔥湯熏蒸使身體出汗,小便就會通暢。
【注釋】取一斤蔥白細細切碎,加入五分麝香攪拌均勻,分成兩包放在肚臍上。先用炭火加熱的熨鬥熨燙,大約半炷香時間後換另一包,再用冷水冷卻的熨鬥熨燙,如此冷熱交替熨燙,直到尿液通暢。若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或者服藥後立刻嘔吐,又或者服用攻下藥物後大便不通,適宜采用宣上法:用木通和老蔥煎湯服用,稍等一會兒探喉催吐,再次服藥後再次催吐,直到尿液通暢。若服用各種藥物無效,並且身體無汗,適宜采用達外法:把蔥湯倒入木桶,讓病人坐在小凳上,蔥湯沒過肚臍,腰間係裙覆蓋身體,過一會兒出汗,尿液就會自行排出。想排尿時不要出桶,就在桶內排尿,以免出桶後體表氣收斂,尿液又回縮。
小便不通
通關丸
若因熱邪熾盛、實邪內阻導致水液不能正常運化,出現大便堅硬,同時伴有癃閉症狀,可用八正散加木香來治愈。若是陽虛致使水液不能正常運化,患者多會出現四肢厥冷、惡寒的症狀,此時宜用金匱腎氣丸。陰虛導致水液不化,患者常在午後發熱,且口不渴,可使用知柏地黃丸加少量肉桂組成的通關丸。因氣虛導致水液不化,患者不會有急迫脹滿感,但會倦怠乏力、懶於言語,這種情況適合用春澤煎。
【注釋】如果小便不通是由於體內熱邪熾盛、實邪阻滯,致使水液代謝失常所引起,這種情況下適宜使用八正散,並在其中加入木香進行治療。對於陽虛導致水液不能正常代謝的患者,金匱腎氣丸為合適的方劑。若是陰虛造成水液運化不暢,患者表現為午後發熱,並且沒有口渴的症狀,通關丸是較為適宜的用藥選擇,通關丸由知母、黃柏以及少量肉桂組成。當氣虛引起水液不化時,患者通常不會有強烈的脹滿急迫感,但會感到倦怠無力、不願說話,此時春澤湯較為適用,春澤湯即五苓散加上人參組成。
八正散
石淋就好像煮水器具中堿垢凝結一樣,這是因為濕熱之邪煎熬膀胱所致。對於一切熱淋病症,可用八正散治療。八正散由扁蓄、木通、瞿麥、梔子、滑石、甘草、車前子、大黃組成。
【注釋】石淋這種病症,形象地說,就如同燒水的器具內壁上結的堿垢。其病因是人體受到濕熱之邪的侵襲,這些濕熱之邪在膀胱內不斷煎熬,使得尿液中的雜質凝結成類似結石的物質。而熱淋這類病症,無論具體症狀表現如何,都可以選用八正散來進行治療。八正散的藥物組成包括扁蓄,它能利尿通淋、殺蟲止癢;木通可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瞿麥能利尿通淋、破血通經;梔子能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滑石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暑的功效;甘草可調和諸藥;車前子能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大黃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這些藥物相互配伍,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的作用,以治療熱淋病症。
小薊飲子
血淋是由於心臟將熱邪遺留至小腸。若為實熱證,仍適宜采用攻下之法,效果良好。清熱可選用小薊、梔子、滑石、淡竹葉,再加上當歸、藕節、木通、蒲黃、生地黃。
【注釋】“淡”指淡竹葉,“藕”指藕節,“蒲”指蒲黃。
海金沙散鹿角霜丸
膏淋患者的尿液渾濁,有時如同鼻涕,這是因為精液和尿液一同排出。可使用海金沙、滑石等藥。如果熱邪強盛,在八正散基礎上加蒼術;如果是虛證,使用秋石、茯苓、鹿角霜,用糯米糊製成藥丸,效果甚佳。
【注釋】“海”指海金沙,“秋”指秋石,“苓”指茯苓,“鹿角”指鹿角霜,需用糯米糊將其製成藥丸。
加味八正散
氣淋若是因為肺熱而難以清肅,可用八正散加石葦、木香、冬葵子、沉香。若是內傷導致氣虛,水液不能運化,五苓散配合補中益氣湯自然能通利有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注釋】氣淋因肺熱難清肅時,方劑為八正散添加石葦、木香、冬葵子、沉香。內傷氣虛致水液不運化時,用五苓散與補中益氣湯合用。
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清心蓮子飲
勞淋若因內傷引起,勞損脾臟可用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勞傷腎陽用金匱腎氣湯,勞傷腎陰用知柏地黃湯。若因思慮勞心導致,宜用清心蓮子飲,此藥由蓮子、地骨皮、黃芪、黃芩、車前子、麥門冬、生甘草、人參、白茯苓組成。
【注釋】當勞淋是由內傷所致時,如果是勞損了脾臟,就使用補中益氣湯與五苓散聯合應用。要是勞傷了腎陽,應選用金匱腎氣湯。若是勞傷了腎陰,則用知柏地黃湯。要是因為過度思慮而勞心引發勞淋,就適宜服用清心蓮子飲。這個方劑的組成藥物是蓮子、地骨皮、黃芪、黃芩、車前子、麥門冬、生甘草、人參以及白茯苓。
琥珀散
痰淋可用七氣湯合青州白丸子治療,若痰淋伴有熱燥,需清熱滋陰。各種淋證都可使用較為平和的方劑,即由琥珀、木香、冬葵子、扁蓄、木通、滑石、當歸、鬱金組成的方子。
【注釋】“七氣湯”可在論述各種氣病的篇章中找到。“青州白丸子”可在類似中風病症的篇章中找到。“滋陰”所指的藥物是通關丸。“木”指木香,“葵”指冬葵子。
桂附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加白果方坎離既濟湯加山萸肉五味子方
遺尿、小便失禁以及淋證且尿液色白,可用桂附地黃丸合補中益氣湯加白果來煎服。若以此治療後無效,或者尿液顏色發紅,可選用由生地、知母、黃柏、山萸肉、五味子組成的方劑。
【注釋】出現遺尿、小便失禁,以及各類淋症且尿液顏色呈白色的情況,都屬於寒虛之症。若是寒證,可使用桂附地黃湯加白果;若是虛證,則用補中益氣湯加白果。凡是遺尿、小便失禁及各類淋證,若尿液顏色發紅,或者使用上述補益方法後沒有效果的,也存在熱虛的情況,此時宜用坎離既濟湯,即生地、知母、黃柏,再加山萸肉、五味子組成的方劑。
大便燥結總括
熱燥屬於陽結,患者能進食且脈象浮數有力,常與三陽經熱證同時出現。寒燥屬於陰結,患者不能進食且脈象沉遲有力,常與三陰經寒證同時出現。實燥是胃中實熱結聚導致的大便堅硬乾燥,常與腹部脹滿疼痛同時出現。虛燥是脾虛所致,先出現大便堅硬,後轉為溏便,常與氣短、腹部拘縮同時出現。氣燥是氣道阻隔引起的乾燥,常與噎膈、反胃同時出現。血燥是血液乾枯導致的乾燥,常與久病、年老體虛同時出現。風燥是長期患有風病導致的乾燥,應從風病論治。直腸結是指燥屎堅硬,結在肛門難以排出的情況,應采用導便之法治療。
【注釋】熱燥也就是陽結,這類患者具有能夠進食的特點,其脈象呈現浮數且有力的狀態,並且往往會和三陽經的熱證一同出現。寒燥指的就是陰結,此類患者表現為不能進食,脈象是沉遲且有力,常常與三陰經的寒證一並呈現。實燥意味著胃中因實熱結聚而使得大便堅硬乾燥,一般會和腹部脹滿疼痛的症狀同時出現。虛燥乃是由於脾虛造成的,先是出現大便堅硬的情況,之後又轉變為溏便,同時會伴有氣短以及腹部拘縮的症狀。氣燥是由於氣道受到阻隔從而引發的乾燥現象,經常會和噎膈、反胃等症狀同時存在。血燥是因為血液乾枯而產生的乾燥,多見於久病之人或者年老體虛者。風燥是指長期患有風病所導致的乾燥症狀,治療時應當按照風病的治療方法來處理。直腸結指的是燥屎變得巨大且堅硬,結聚在肛門部位難以排出的乾燥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應當采用導便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結燥治法
溫脾湯握藥法
對於熱實之症且脾約的情況,可選用三種承氣湯。寒實之症,可用備急丸和溫脾湯。溫脾湯由大黃、乾薑、附子、肉桂、甘草、厚樸組成。寒虛之症,宜用硫半丸和握藥治療。虛燥之症,在補中益氣湯基礎上加用大黃、芒硝。血燥之症,宜用潤腸丸或更衣丸。氣燥之症,可選用四磨湯或人參利膈丸。風燥之症,適宜用搜風順氣丸。
【注釋】溫脾湯,其藥物組成是大黃、乾薑、附子、肉桂、甘草、厚樸。硫半丸,由硫黃、半夏組成。握藥,是將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甘遂、白檳榔各取五分,研磨成末後混合均勻,用飲用水調和分成兩粒。先使用花椒湯洗手,再用麻油塗抹手心,握住藥丸,過一段時間就會泄瀉,若想停止泄瀉就用冷水洗手。益氣,指的是補中益氣湯,在此基礎上加入大黃、樸消即芒硝)。潤腸丸,由當歸、生地、枳殼、桃仁、火麻仁各等份,研磨成末後,用蜂蜜製成藥丸,早晨用米湯送服。更衣丸,將生蘆薈、朱砂末按等份混合,用飯製成藥丸,用酒送服。四磨湯,由人參、烏藥、沉香、檳榔組成。參利膈,指的是人參利膈丸。搜風順氣,指的是搜風順氣丸。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