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總括
妊娠期胎前病症包括惡阻、胞阻、腫脹滿悶、氣逆心煩、子懸、子癇、子嗽、轉胞、子淋、激經、胎漏、胎動不安等。還有小產、死胎、胎兒發育遲緩,以及子喑、臟燥、鬼胎等一係列病症。其他病症應參照雜病的治法,要知道任何時刻都需顧護胎兒這個根本。
【注釋】這裡說的是在妊娠期胎前階段,會出現惡阻、胞阻、子腫即孕婦肢體麵目腫脹)、子滿妊娠中期以後,出現腹大異常,胸膈滿悶等)、子煩妊娠期間出現煩悶不安)、子懸妊娠胸脅脹滿,甚至喘急,煩躁不安)、子癇妊娠晚期或臨產前及新產後,突然發生眩暈倒仆,昏不知人,兩目上視,牙關緊閉等)、子嗽妊娠期間出現咳嗽)、轉胞妊娠期間,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脹急疼痛)、子淋妊娠期間出現尿頻、尿急、淋瀝澀痛)、激經懷孕後仍按月行經,量少而無損於胎兒)、胎漏妊娠期出現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胎動不安妊娠期間出現腰酸、腹痛、小腹下墜,或伴有少量陰道出血)、小產妊娠1228周內,胎兒已成形而自然殞墮者)、墮胎妊娠12周內,胚胎自然殞墮者)、子死腹中胎兒在子宮內死亡)、胎萎不長妊娠腹形明顯小於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子喑妊娠晚期出現聲音嘶啞,甚或不能出聲)、臟燥婦人精神抑鬱,情誌煩亂,無故悲傷欲哭,哭笑無常等)、鬼胎婦人經閉數月,腹部異常增大,伴有陰道流血,麵色萎黃,形體消瘦等類似妊娠的病症,但並非真正懷孕)等病症,都應當逐一詳細辨彆並牢記。其餘像胎前階段出現的傷寒、傷食、瘧疾、痢疾、霍亂、泄瀉等病症,應當在雜病相關門類中參考其治法進行治療。但關鍵是要時刻保護胎兒,避免錯誤用藥傷害胎兒。
惡阻總括
女性懷孕後出現惡心、嘔吐的症狀,稱作惡阻。若隻是擇食,可隨意滿足其飲食需求,過了相應孕期不適症狀就會自行緩解。症狀嚴重的則需要用藥治療,其根本多為胃弱,還需進一步分辨是因胎氣上逆、痰飲阻滯,還是兼夾熱症、寒症,再分彆進行治療。
【注釋】女性懷孕一個多月後,頻繁出現嘔吐症狀,這種情況叫做惡阻。如果沒有其他病症,隻是對食物有所選擇,那就按照她的意願提供食物。症狀較輕的,過了特定孕期,不用服藥自然就會痊愈;症狀嚴重的,就必須用藥治療。治療應以胃弱作為主要考量因素,進而仔細審查,判斷究竟是因為胎氣上逆阻礙氣機,還是痰飲阻滯氣機,又或者同時伴有熱症或寒症,然後根據不同情況分彆治療。
惡阻症治
保生湯
因胎氣阻逆引發的惡阻,僅有嘔吐症狀,沒有其他兼雜病症,可用保生湯治療。保生湯由砂仁、白術、香附、烏藥、陳皮、甘草組成,根據情況酌量添加人參或枳殼,以生薑為藥引。
【注釋】惡阻病症,存在因胎氣阻逆而引發的情況。女性受孕後,胞宮之門閉塞,體內臟腑之氣阻滯不暢,再挾帶胎氣向上逆行至胃部,所以就導致惡心、嘔吐。如果是平素脾胃虛弱所導致的惡阻,即便沒有痰飲,也不兼夾寒熱之邪,同樣會出現惡阻症狀,此時適宜使用保生湯。保生湯的藥物組成是砂仁、白術、香附、烏藥、陳皮、甘草。之所以用生薑作為藥引,是利用其能止嘔的功效。如果患者氣虛,可酌情添加人參;如果患者氣實,就酌情添加枳殼。
加味六君湯
因痰飲導致的惡阻,會吐出痰水,還伴有心煩、頭目眩暈症狀,可用加味六君湯治療。該方在六君湯基礎上加枇杷葉、藿香、旋覆花、縮砂仁、枳殼。若胃中有熱且大便秘結,加黃芩、大黃通利;若胃寒喜溫熱,加肉桂、乾薑溫胃。
【注釋】惡阻若是由痰飲引起,患者嘔吐時必定吐出較多痰水,而且會感到心煩,頭目眩暈。這必定是患者平素脾胃虛弱,致使體內停聚痰飲。適宜使用加味六君湯,即在六君子湯的藥物組成基礎上,加入枇杷葉、藿香、旋覆花、縮砂仁、枳殼。如果患者胃中有熱,出現大便秘結的情況,就加入黃芩、大黃來通利大便;如果患者胃寒,喜歡溫熱食物,就加入肉桂、乾薑來溫暖胃部。
六君湯的藥方在首卷可見。)
加味溫膽湯
因胃熱導致的惡阻,會厭惡食物,喜愛飲用涼飲,還伴有心煩、昏亂不適等症狀,可用加味溫膽湯治療。該方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組成的溫膽湯基礎上,再加黃芩、黃連、蘆根、麥門冬,以生薑為藥引。
【注釋】惡阻若由胃熱引起,患者必然會出現嘔吐,同時感覺心中燥熱煩悶,喜歡喝涼的飲品。適宜使用加味溫膽湯。這個方劑是以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組成的溫膽湯為基礎,再添加黃芩、黃連、蘆根、麥門冬,同時用生薑作為藥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胞阻總括
妊娠期出現腹痛的症狀稱作胞阻。必須仔細分辨疼痛部位,在胃脘部的,多由傷食引起;在腰腹部的,多因胎氣不安導致;在小腹部的,往往是胞宮受寒,或是水液停聚、小便困難造成。
【注釋】孕婦出現腹痛的情況,被叫做胞阻。需要詳細判斷疼痛的位置,如果疼痛部位偏上,處於心口和胃脘之間,大多是因為飲食積滯引發的疼痛;要是疼痛部位偏下,在腰部與腹部之間,大多是由於胎氣不寧致使的疼痛;倘若疼痛在小腹部位,那必然是胞宮的血脈受到寒邪侵襲,又或者是水液停聚體內、小便排泄困難而引發的疼痛。
胞阻症治
加味平胃散、延胡四物湯
孕婦心胃部疼痛大多是傷食停滯所致,可用平胃散,由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組成,加草果、枳殼、神曲來消食。若便秘,可加大黃並加倍甘草用量,以防峻猛之藥傷胎。若是腰腹疼痛、胎動下血,宜用四物湯,以延胡索為君藥,既能止痛又能保胎。
【注釋】孕婦出現心胃部疼痛,多數是因為飲食積滯不化。這種情況適宜用平胃散治療,平胃散由陳皮、厚樸、蒼術、甘草組成。在此基礎上添加草果、枳殼、神曲,用來消除食積。如果出現大便秘結的情況,且持續時間較長,就加入芒硝、大黃來攻下積滯,但一定要加倍使用甘草,以此緩和硝、黃的峻猛藥性,這樣才不至於傷害胎兒。要是孕婦出現腰腹部疼痛,伴有胎動和下體出血的症狀,就應當使用四物湯,並且以延胡索作為主藥,通過它來止痛並保護胎兒。
四物湯方見首卷)。
加味膠艾四物湯、蜜硝湯
孕婦腹腰疼痛劇烈時,要警惕有流產風險。宜用膠艾四物湯,加入杜仲、大豆淋酒、蔥白,既能止痛又可保胎。若因外感邪氣致病,應添加羌活、獨活以疏散風寒;若體內有熱且大小便不通,可用蜂蜜、芒硝煎湯內服以通利二便。這正如醫經所說,有病症存在,恰當用藥不會損傷胎兒。
【注釋】胞胎通過胞蒂係於腰部。凡是孕婦出現腹腰疼痛的情況,必須要防範胎兒滑落流產)。適宜采用膠艾四物湯,再添加杜仲、大豆淋酒、蔥白,以此來緩解疼痛並保護胎兒。倘若孕婦是因為外感風寒邪氣而致病,那麼就添加羌活、獨活,用以疏散風寒之邪。要是孕婦體內有熱,並且出現大小便閉結不通的症狀,那麼就用蜂蜜、芒硝煎湯,通過內服來通利大小便。《黃帝內經》等醫經有雲,隻要是針對病症合理用藥,即便藥性峻猛,也不會對胎兒造成損傷。
膠艾四物湯方見首卷)。
加味芎歸飲、導赤散、五苓散
孕婦因胞宮血液受寒出現小腹部疼痛,可用加味芎歸飲溫通,該方由人參、吳茱萸、阿膠、蘄艾、炙甘草、當歸、川芎組成。若因小便澀痛,多為膀胱水液代謝異常且熱邪較盛,宜用導赤散清利,其組成為木通、生地、甘草。若水濕內盛且陽氣虛弱、水液不化,五苓散滲濕利水效果良好,它由白術、澤瀉、肉桂、茯苓、豬苓構成。
【注釋】孕婦出現小腹部疼痛,是由於胞宮之中的血液受到寒邪侵襲,適宜使用加味芎歸飲來溫通散寒。加味芎歸飲的藥物組成有人參、吳茱萸、阿膠、蘄艾、炙甘草、當歸、川芎。如果是因為小便艱澀疼痛,那就是膀胱水液代謝方麵的病症,且熱邪較盛,此時要用導赤散來清熱利水,導赤散由生地、木通、甘草組成。要是水濕之邪旺盛,陽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液,就用五苓散來滲濕利水,五苓散由茯苓、白術、澤瀉、豬苓、肉桂組成。
子腫子氣子滿脆腳皺腳總括
孕婦出現頭麵及四肢腫脹,且小便短少,這是因水濕之氣致病,稱作“子腫”。若僅膝蓋到足部腫脹,小便正常,是濕邪致病,名為“子氣”。孕婦全身腫脹,伴有腹脹氣喘,若發生在懷孕六七個月時,叫做“子滿”。僅兩腳腫脹,皮膚厚的,屬於濕邪,稱為“皺腳”;皮膚薄的,屬於水濕,叫做“脆腳”。
【注釋】孕婦若出現頭麵部及全身浮腫,同時小便量少的情況,這是由於水濕之氣引發疾病,所以命名為“子腫”。要是腫脹僅從膝蓋蔓延至足部,且小便量正常,這是由濕邪引發的疾病,故而叫做“子氣”。若孕婦全身都出現腫脹,腹部脹滿且氣喘,這種情況出現在懷孕六七個月的時候,就稱作“子滿”。若隻是兩腳腫脹,並且皮膚厚實,這屬於濕邪致病,叫做“皺腳”;若皮膚薄,就屬於水濕致病,叫做“脆腳”。總體而言,水濕引發的病症大多伴有氣喘急促,氣邪引發的病症大多伴有腹部脹滿。氣喘急促主要與肺臟相關,腹部脹滿主要與脾臟相關。這是因為這類孕婦平素體內就有水濕邪氣潛伏,所以懷孕後就會出現腫脹脹滿的病症。當胎兒還未成形時,如果受到水濕的浸泡侵蝕,胎兒往往會受到損害。但胎兒成形之後,還是可以進行調理治療的,因此在懷孕五六個月之後出現這些症狀的孕婦,多數能夠順利生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腫子氣子滿脆腳皺腳症治
茯苓導水湯
妊娠期出現的水腫脹滿、子氣、皺腳、脆腳等病症,均因水氣或濕邪傷及脾肺所致。若水氣過盛浸漬胎兒,孕婦會氣喘且難以平臥;若濕邪過盛損傷胎兒,孕婦會脹滿難忍。這些情況都適宜用茯苓導水湯治療。該方由木香、木瓜、檳榔、大腹皮、白術、茯苓、豬苓、澤瀉、桑皮、砂仁、蘇葉、陳皮組成,能調和脾肺、利水化濕。腹脹嚴重的,加枳殼理氣破結;腿腳腫脹的,加防己通利下焦濕邪;氣喘的,加苦葶藶子宣泄上焦水濕。
【注釋】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的水腫脹滿,以及子氣、皺腳、脆腳等各種病症,都是由於水氣或者濕邪侵犯脾肺,從而引發疾病。倘若水氣太過強盛,進而浸漬胎兒,那麼孕婦必然會出現氣喘症狀,而且難以平臥休息;要是濕邪過於強盛,損傷到胎兒,孕婦就會感到腹部脹滿,痛苦不堪。這些病症都適宜采用茯苓導水湯來進行治療。茯苓導水湯的藥物組成包括木香、木瓜、檳榔、大腹皮、白術、茯苓、豬苓、澤瀉、桑皮、砂仁、蘇葉、陳皮,該方具有調和脾肺功能、通利水濕的作用。如果孕婦腹脹特彆嚴重,可添加枳殼,以理氣破結消除脹滿;若隻是腿腳腫脹,可添加防己,用來通利下焦的濕邪;要是孕婦氣喘,可添加苦葶藶子,以此宣泄上焦的水濕。
子煩症治
知母飲
孕婦若沒有其他病症,隻是時常感到心煩,這種情況稱為“子煩”。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蘊鬱生熱,熱邪上擾心臟所致。適宜用知母飲治療,知母飲由子芩、知母、麥冬、茯苓、黃芪、甘草組成。若熱邪較盛,可加犀角;若孕婦氣虛,加人參;若孕婦口渴,加石膏,一同煎服。
【注釋】孕婦若是不存在其他病症,僅僅是經常出現心煩的情況,這種現象就叫做“子煩”。其病因是胎兒在母體內產生鬱熱,進而向上侵擾心臟。治療適宜使用知母飲,知母飲的藥物組成為子芩、知母、麥冬、茯苓、黃芪、甘草。如果體內熱邪較為強盛,可添加犀角;若孕婦身體氣虛,就添加人參;要是孕婦出現口渴症狀,添加石膏,然後一起加水煎煮後服用。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