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懸胎上逼心症治
孕婦出現胸膈部位脹滿的症狀,稱作“子懸”。若喘得厲害,則是胎兒向上壓迫心臟所致。這兩種情況都適合用紫蘇飲治療。紫蘇飲由當歸、川芎、白芍、陳皮、大腹皮、紫蘇梗葉、甘草組成。身體虛弱的孕婦,可加人參一同煎服。
【注釋】孕婦若是出現胸膈部位脹滿的情況,就將此症狀命名為“子懸”。要是孕婦在胸膈脹滿的基礎上,喘氣更為厲害,這就叫做“胎上逼心”。以上兩種病症都適宜使用紫蘇飲進行治療。紫蘇飲的藥物組成包括當歸、川芎、白芍、陳皮、大腹皮、紫蘇梗葉、甘草。如果孕婦身體虛弱,就在方中加入人參一起加水煎煮後服用。
子癇症治
羚羊角散、鉤藤湯
突然跌倒、抽搐且不省人事,片刻後自行蘇醒,過一會兒又像正常人一樣,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癇。它是由肝、心二經感受風熱之邪引發的,適宜用羚羊角散治療。羚羊角散由防風、獨活、杏仁、酸棗仁、五加皮、甘草、薏苡仁、茯苓、木香、羚羊角組成。若抽搐嚴重,可使用鉤藤湯,其由鉤藤、桑寄生、人參、茯神、當歸、桔梗組成。要是孕婦出現口眼歪斜、半身不能活動的症狀,那就已經發展成中風後的殘疾病症,應當參照中風相關治法進行治療。
【注釋】孕婦若突然發生跌倒、肢體抽搐,同時喪失意識不省人事,但在短時間內又能自行蘇醒,過了一會兒就如同常人一般,這種病症就叫做子癇。其發病原因是肝臟與心臟兩條經絡受到風熱邪氣的侵襲。治療適宜采用羚羊角散,該方的藥物組成包括防風、獨活、杏仁、酸棗仁、五加皮、甘草、薏苡仁、茯苓、木香以及羚羊角。倘若孕婦抽搐的症狀較為嚴重,就需要使用鉤藤湯,鉤藤湯由鉤藤、桑寄生、人參、茯神、當歸、桔梗構成。要是孕婦出現口眼向一側歪斜、半邊身體不能隨意運動的情況,那就表明已經演變成中風後的殘疾症狀,此時應當參考中風病症的治療方法來進行醫治。
子嗽症治
枳桔二陳湯、桔梗湯
妊娠期出現咳嗽症狀被稱作子嗽,其病因有陰虛火旺、痰飲上逆以及外感風寒的不同。若是因痰飲所致,用二陳湯加枳殼、桔梗來治療;若是外感風寒引發,可用桔梗湯,其由紫蘇葉、桔梗、麻黃、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貝母、前胡組成。若咳嗽持續時間長,屬於陰虛情況,適宜滋陰潤肺,用清潤之法,可選用麥味地黃湯治療。
【注釋】女性在妊娠期間出現咳嗽的症狀,這種情況就叫做子嗽,咳嗽時間久了往往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子嗽的病因,有的是因為體內陰虛,虛火內生;有的是由於痰飲上逆;還有的是因為外感風寒邪氣,情況各有不同。如果是因為體內有痰飲而導致咳嗽,就用二陳湯加上枳殼、桔梗來治療。要是因為外感風寒而咳嗽,就使用桔梗湯,桔梗湯由紫蘇葉、桔梗、麻黃、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貝母、前胡這些藥物組成。倘若咳嗽持續了很長時間,屬於陰虛類型,就適宜采用滋陰潤肺的方法,以達到清潤的目的,這種情況可以用麥味地黃湯來治療。
六味地黃湯的藥方在本書首卷可以找到。)
轉胞症治
舉胎四物湯、阿膠五苓散
飲食正常,但心煩不能安臥,且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稱為轉胞。急救時可采用丹溪舉胎法,暫時緩解急迫症狀。隨後,用四物湯加升麻、人參、白術、陳皮煎服。服藥後,用手指探喉引發嘔吐,吐後再次服藥並再次探吐,如此進行三四次,胎兒便可上舉,小便也會通暢。若此法無效,說明體內有飲邪,需用五苓散加阿膠,以清利水道。
【注釋】女性在妊娠期間,由於胎兒壓迫,導致胞係發生扭轉,出現小便不通的情況,同時飲食正常,隻是心煩難以入睡,這種病症就叫做轉胞。遇到這種情況,適宜采用丹溪所提出的舉胎方法來急救:讓專業的穩婆將香油塗抹在手上,輕輕把胎兒托起,這樣尿液就會自然排出,從而暫時緩解小便不通的緊急狀況。之後,用四物湯加入升麻、人參、白術、陳皮一同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藥物之後,用手指探入咽喉引發嘔吐,嘔吐之後再次服藥並再次引發嘔吐,像這樣重複三四次,胎兒就會上舉,小便也會恢複通暢。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後症狀仍未改善,那就表明體內存在水飲之邪,此時需使用五苓散加上阿膠,以此來清利水道,使水飲排出。
四物湯的藥方在本書首卷可以查閱到。)
子淋症治
加味五淋散
出現小便頻繁、尿液渾濁,排尿時有窘迫、澀痛之感,可用五淋散治療,五淋散由黑梔子、赤茯苓、當歸、白芍、黃芩、甘草組成,再添加生地、澤瀉、車前子、滑石、木通。
【注釋】孕婦在妊娠期間,若出現小便次數增多、尿液渾濁,且排尿時感覺窘迫不暢、伴有疼痛,這種病症就叫做子淋。適宜用五淋散來治療,五淋散的基礎配方為黑梔子、赤茯苓、當歸、白芍、黃芩、甘草,在此基礎上,添加生地、澤瀉、車前子、滑石、木通。這些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水的作用,從而讓小便恢複正常通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激經胎漏尿血總括
女性懷孕後仍來月經,這種情況叫做激經,要是孕婦沒有緣由地出現下體出血,或者流出黃汁、豆汁樣液體,且腹部不疼痛,這稱作胎漏。若胎兒已經受損而出現下體出血,腹部必定會疼痛。尿血是從尿道口流出,漏血是從陰道流出,這三種情況雖然都有出血症狀,但治療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不仔細辨彆清楚。
【注釋】女性在成功受孕之後,仍然像以往來月經一樣有陰道出血情況,這種現象就被叫做激經,這通常表明女性體內血分相對充盛。倘若孕婦毫無原因地出現陰道出血,或者流出黃色汁液、類似豆汁的液體,同時腹部並沒有疼痛感,這種情況就被叫做胎漏。如果是因為胎兒受到損傷而導致陰道出血,那麼孕婦的腹部肯定會出現疼痛。另外,孕婦還有可能出現尿血的病症,此時孕婦的腹部同樣不會疼痛,不過尿血這種病症和胎漏病症是有區彆的。尿血是血液從尿道外口排出,而胎漏的漏血是從陰道口流出。激經、胎漏、尿血這三種情況都會有出血表現,但由於發病機製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對此一定要詳細分辨清楚。
激經胎漏尿血症治
阿膠湯黃芪湯銀苧酒加味四物湯
激經若不伴有其他病症,無需治療,隨著胎兒長大,能吸收更多養分,月經自然會停止。胎漏下血大多因為血熱,可用阿膠湯清熱。阿膠湯由四物湯加阿膠、黑梔子、側柏葉、黃芩組成。若漏下黃汁或類似豆汁且量多,胎兒可能因滋養不足而乾枯,有墜墮風險,宜用黃芪湯黃芪二兩、糯米一合煎服)或銀苧酒苧麻根、紋銀煎酒服用)。若是尿血,多因膀胱血熱,宜用四物湯加血餘炭、白茅根來涼血。
【注釋】如果女性懷孕後出現激經,但沒有其他病症同時出現,就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因為隨著胎兒逐漸發育壯大,胎兒能夠攝取更多的母體血液營養,激經現象就會自然停止。要是出現胎漏下血的情況,大多是由於體內血熱,適宜用阿膠湯來清熱止血。阿膠湯的配方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阿膠、黑梔子、側柏葉、黃芩。如果孕婦漏下黃色汁液,或者漏下類似豆汁的液體且量比較多,這表明胎兒可能因為得不到充足滋養而出現乾枯,很可能會發生墜墮。此時適宜使用黃芪湯,也就是用二兩黃芪和一合糯米一起加水煎煮後服用。或者使用銀苧酒,即把苧麻根和紋銀一起煎酒服用。要是孕婦出現尿血症狀,這大多是因為膀胱有血熱之象,適宜用四物湯加入血餘炭、白茅根,以此來涼血止血。
四物湯的藥方在本書首卷能夠找到。)
胎不安小產墮胎總括
孕婦氣血充足、身體壯實時,胎氣就能安穩堅固。若衝、任二經虛弱受損,胎兒就難以堅實發育。像暴怒會傷肝,房勞會傷腎,懷孕後患上其他疾病,侵犯胎氣,還有因跌打磕碰、從高處墜落,從而損傷胎兒甚至導致墮胎的情況。懷孕五到七個月,胎兒已具人形的,稱為小產;懷孕三個月,胎兒尚未成形的,叫做墮胎。胎兒無故自行墜下,下次懷孕依舊如此,多次墮胎,這就叫滑胎。多是因為房勞過度,欲火煎熬,致使胎氣不安,對此不可不謹慎對待。
【注釋】當孕婦氣血充足,身體健壯結實的時候,胎氣就能夠安穩牢固。但如果衝脈與任脈這兩條經脈虛弱受損,那麼胎兒就無法穩固地發育成長。像孕婦突然大發脾氣,會損傷肝臟;頻繁進行房事,會損耗腎臟。這些情況都會讓胎氣變得不穩定,很容易引發胎動不安的狀況。另外,女性在懷孕之後,如果患上了其他疾病,就會對胎氣造成乾擾侵犯,進而導致胎氣不安,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還有,孕婦要是不小心發生跌打磕碰,或者從高處摔落,就可能會損傷胎兒,甚至出現墮胎的後果,這同樣是有可能發生的。不過,小產和墮胎還是有差彆的,在懷孕五到七個月的時候,胎兒已經發育出人的形態,這個階段發生流產就叫做小產;而在懷孕三個月時,胎兒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形態,此時發生流產則稱為墮胎。前麵提到的這些小產和墮胎情況,都有各自明確的原因。要是女性懷孕三、五、七個月時,胎兒無緣無故就自行墜下,而且下次懷孕還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次出現墮胎現象,那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滑胎。滑胎大多是由於過度進行房事,體內欲火旺盛,持續煎熬胎氣,從而使得胎氣難以安穩,對於這種情況,一定要謹慎對待。
胎不安小產墮胎症治
加味聖愈湯、加味佛手散、十聖散、加味芎湯、益母丸
妊娠期間胎兒受傷,若僅腹痛但未出血,宜用聖愈湯加杜仲、續斷、砂仁安胎。若出血且腹痛,則宜用佛手散加阿膠、蘄艾、杜仲、續斷、白術、條芩安胎。若是因母體患病導致胎兒受傷有墜墮風險,宜用十聖散,即十全大補湯減去茯苓、肉桂,加續斷、砂仁。若因跌打磕碰致胎兒受傷欲墮,宜用芎歸湯川芎、當歸組成)調服益母丸。若因暴怒、房勞損傷肝腎致胎動不安,宜用逍遙散、地黃湯治療。
【注釋】在女性妊娠過程中,如果胎兒受到損傷,出現腹痛但沒有陰道出血症狀時,適宜使用聖愈湯,並在此基礎上加用杜仲、續斷、砂仁,以此來安固胎氣。要是不僅有陰道出血,同時還伴有腹痛症狀,就適宜用佛手散,再加入阿膠、蘄艾、杜仲、續斷、白術、條芩,達到安胎的目的。倘若因為母體患有疾病,進而導致胎兒受傷,有墜墮的危險,適宜采用十聖散,也就是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去掉茯苓和肉桂這兩味藥,然後添加續斷和砂仁。若是孕婦因跌打、碰撞等外力因素,致使胎兒受傷,有流產的可能,適宜用芎歸湯由川芎和當歸組成)來調服益母丸。如果是因為突然大怒或者過度房勞,損傷了肝臟和腎臟,從而導致胎動不安的情況,適宜選用逍遙散、地黃湯進行治療。
聖愈湯、佛手散、逍遙散、地黃湯的藥方,在本書首卷都能找到。)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