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經散
白芍當歸沒藥琥珀桂心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精細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少許薑汁和溫酒調和後服用。
更生散
當歸生地川芎人參各二錢)荊芥穗三錢)乾薑八分,炮)
加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六黃湯
當歸熟地自製)黃芪各二錢。炙)生地黃柏炒黑)黃芩炒黑)黃連各一錢。炒黑)
加水煎煮後服用
黃芪湯
黃芪三錢,炙)牡蠣粉二錢)白術二錢,土炒)茯苓一錢)麥冬二錢)熟地三錢)防風一錢)甘草七分,炙)
在上述藥方中的藥材基礎上),添加一合浮小麥,然後加水煎煮後服用。注:“合”是古代容量單位,一合約為現在的20毫升)
七珍散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細辛一錢)防風辰砂各五錢。另研)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煮成的湯來調和藥末後服用。
茯神散
茯神一兩,去木)人參黃芪炙)赤芍牛膝琥珀龍齒各一錢五分。研)生地一兩五錢)桂心五錢)當歸二兩)
把上述藥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妙香散
甘草五錢,炒)遠誌製,去心)山藥薑汁炙)茯苓茯神去木)黃芪各一兩。炙)人參桔梗各五錢)辰砂三錢,另研)麝香二錢,另研)木香一錢五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精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當歸、熟地煎成的湯藥來調服這些藥末。
參麥飲
人參麥冬
加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當歸湯
人參當歸熟地麥冬白芍各二錢)五味子三分)桂枝一錢)
把上述藥物切碎,加水煎煮後服用。
竹葉歸芪湯
人參白術土炒)當歸黃芪各二錢。炙)竹葉二十片)甘草五分,炙)
把上述藥物切碎,加水煎煮後服用。
旋覆花湯
旋覆花赤芍藥荊芥穗半夏曲前胡甘草炙)茯苓五味子杏仁去皮尖,麩炒)麻黃各等分)
將上述藥物切碎如豆粒大小,每次取四錢,加入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原水量的十分之七,濾去藥渣,在飯前溫熱時服用。有出汗症狀的人不適合使用此藥。
人參澤蘭葉湯
人參五錢)澤蘭葉丹皮牛膝各二錢)生地三錢)熟地五錢)
取五枚藕節,加水煎煮,煎好後用藥液衝服童便。
槐連四物湯
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槐花黃連各一錢。炒)禦米殼五分,去蒂,蜜炙)
把上述藥材切碎,放入水中煎煮,煎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湯。
芍藥湯
芍藥炒)當歸黃連各半兩。炒)檳榔木香甘草各二錢,炙)桂二錢五分)黃芩三錢,炒)
上述藥物每次服用半兩,加水煎煮。要是症狀沒有減輕,就加入大黃。這類病症還有因為中氣虛弱、脾氣鬱結導致的,治療時應當仔細審察分辨。
真人養臟湯
人參白術白芍藥各二錢)肉桂肉豆蔻訶子各一錢。煨)木香甘草罌粟殼各八分)
把上述藥物切碎,加入生薑、大棗,一起加水煎煮後服用煎出的藥湯。
人參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各一錢五分)枳殼桔梗人參茯苓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將上述藥物切碎,與生薑、蔥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湯。
香連丸
黃連十二兩,淨)吳茱萸十兩,去枝梗)
首先,把其中兩味藥具體哪兩味需依完整方劑確定)用熱水攪拌混合,放入瓷製容器內,放在熱水中隔水燉煮一整天。之後,一起翻炒至黃連呈現紫黃色,去掉吳茱萸,僅留黃連,將其研磨成粉末。每四兩黃連粉末,加入一兩木香粉末,用淡醋和米飲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開水送服。對於久痢且中氣下陷的患者,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這些藥丸;中氣虛弱的患者,用四君子湯送服;中氣虛弱且有內寒的患者,在方中加入生薑、肉桂。
藿香正氣散
藿香一錢五分)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術炒)白芷半夏曲陳皮厚樸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炙)
把上述藥物切碎,添加生薑、大棗,加水進行煎煮,煎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湯。
三合散
當歸白芍茯苓熟地各一兩)柴胡人參各一兩五錢)黃芩半夏製)甘草各六錢)川芎一兩)
將上述藥物製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取一鐘半的水,與藥末一同煎煮後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黃芪當歸散
人參白術土炒)黃芪當歸白芍各三錢)甘草八分)
把上述藥材切碎,加入生薑、大棗,加水煎煮,煎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湯。
桂附地黃湯
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附子製)肉桂各一錢)
將上述藥物切碎,加水煎煮,煎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液。
回生丹
錦紋大黃一斤,研磨成粉末)、蘇木三兩,打碎,用五碗河水煎煮,取三碗藥汁備用)、大黑豆三升,用水浸泡後取出豆皮,用絹袋裝上豆皮,與豆子一起煮熟,去掉豆子不用,將豆皮曬乾,煮豆的汁水留存備用)、紅花三兩,炒至顏色發黃,加入四碗好酒,煎煮翻滾三五次,去掉藥渣,取藥汁備用)、米醋九斤,陳釀的為佳)。
將一斤大黃粉末放入乾淨的鍋中,加入三斤米醋,用文火熬煮,用長木筷不停地攪拌使其成為膏狀,接著再加入三斤米醋繼續熬煮,之後又加入三斤米醋,依次加完。然後加入三碗黑豆汁,繼續熬煮,接著加入蘇木汁,再加入紅花汁,熬製成大黃膏。將大黃膏盛放到瓦盆裡,把鍋上殘留的大黃鍋粑也鏟下來,與後麵的藥物一起研磨:
人參、當歸用酒清洗)、川芎用酒清洗)、香附用醋炒製)、延胡索用酒炒製)、蒼術用淘米水浸泡後炒製)、蒲黃隔著紙炒製)、茯苓、桃仁各一兩,去掉皮、尖,並去除油脂)、川牛膝五錢,用酒清洗)、甘草炙製)、地榆用酒清洗)、川羌活、廣橘紅、白芍各五錢,用酒炒製)、木瓜、青皮各三錢,去掉瓤後炒製)、乳香、沒藥各二錢)、益母草三兩)、木香四錢)、白術三錢,用淘米水浸泡後炒製)、烏藥二兩五錢,去掉外皮)、良薑四錢)、馬鞭草五錢)、秋葵子三錢)、熟地一兩,用酒浸泡,經過九次蒸製和晾曬,按照這種方法炮製完成)、三棱五錢,用醋浸透,用紙包裹後煨製)、五靈脂五錢,用醋煮化,烘乾後研磨成細粉)、山萸肉五錢,用酒浸泡,蒸製後搗成泥狀)。
以上三十味藥,連同之前的黑豆殼,一起晾曬後研磨成粉末,放入石臼中,加入大黃膏攪拌均勻,再加入一斤煉熟的蜂蜜,共同搗杵上千次,取出製成藥丸。每丸重量約二錢七八分,在安靜的室內陰乾,需要二十多天。不能在太陽下暴曬,也不能用火烘烤,陰乾後每丸重量僅二錢多一點。用熔化的蠟包裹藥丸進行防護,也就是製成蠟丸。使用時去掉蠟殼,用水調服。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