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症治
半夏厚樸湯
女性感覺咽喉中如同有烤炙的肉塊,又好像梅核梗塞在咽喉部位。半夏厚樸湯對此療效顯著,該方由半夏、厚樸、蘇葉、茯苓,以生薑為藥引煎熬而成。
【注釋】《千金方》記載:咽喉部位感覺黏黏的,就像有烤炙的肉,想吐吐不出來,想吞吞不下去。這就是所說的咽喉中如同有烤炙的肉塊,俗稱梅核氣。大概是由於內在七情失調,外加外感寒邪所引發,適宜用《金匱要略》中的半夏厚樸湯主治,該方由半夏、厚樸、蘇葉、茯苓,加入生薑一起煎煮。
血風瘡症治
加味逍遙散
女性全身出現類似丹毒的皮疹,瘙癢疼痛不定時發作,搔抓後會形成瘡瘍。這是血風、風濕以及血燥共同作用導致的,可用加味逍遙散加上黃連、生地來治療。病愈後若皮膚出現白屑、變得強硬,這是血虛不滋潤的表現,需服用養榮湯。
【注釋】女性患血風瘡,全身會起皮疹,形態類似丹毒,有時瘙癢,有時疼痛,搔抓後就會變成瘡瘍,這是由風濕之邪侵襲,加上體內血燥引起的。適宜用加味逍遙散,並添加黃連、生地進行治療。如果瘡瘍結痂痊愈後,又出現白色皮屑,皮膚變得強硬,這是因為血液虧虛,肌膚得不到滋潤,此時應該服用益氣養榮湯。
加味逍遙散方劑見前文前陰痛相關內容)。
益氣養榮湯方劑見首卷)。
臁瘡症治
桂附地黃丸
婦人因憂思鬱怒損傷肝脾,導致濕熱內生,在兩小腿內側生出瘡瘍。生於外側屬足三陽經,相對容易治療;生於內側屬足三陰經,治療往往較困難。初起時局部紅腫,可用敗毒散;若膿水淋漓,宜用補中益氣湯煎服;若午後發熱,表明陰虛,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若食量減少、畏寒,則需服用桂附丸。
【注釋】婦人長期憂思鬱怒,會傷害肝脾,或者飲食不規律,損傷胃氣,致使濕熱向下流注。若再被外界寒濕之邪侵襲,就必定會在兩小腿內外側生出瘡瘍。瘡瘍生在小腿外側,涉及足三陽經,治療相對容易;若生在小腿內側,屬於足三陰經的範疇,常常難以治愈。剛開始出現紅腫症狀時,適宜使用人參敗毒散;瘡瘍破潰後膿水不斷流出,適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還出現午後發熱的情況,這是陰虛的表現,應該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要是食量減少、身體疲倦、怕冷,這是腎陽不足的症狀,適宜服用桂附地黃丸,桂附地黃丸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肉桂和附子。
人參敗毒散方劑見產後痢疾相關內容)。
補中益氣湯方劑見首卷血崩相關內容)。
六味地黃丸方劑見首卷)。
足跟痛症治
督脈起始於腎經經過之處,當腎、肝、脾三陰經出現虛熱時,會引發足跟疼痛。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中真水。倘若足跟疼痛長時間不愈,出現腫脹、破潰流膿的情況,就需服用八珍湯。
【注釋】足跟是督脈起始的部位,足少陰腎經也從這裡經過。如果腎、肝、脾三陰經出現虛熱,就會導致足跟疼痛。適宜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配方煎服,以此大力滋補腎中的真水。要是疼痛持續很久沒有痊愈,還出現腫脹、破潰流膿的症狀,就應該服用八珍湯,來大補人體的氣血。
雜症門彙方
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蘇葉茯苓各二錢)
以上藥物,加入生薑一同煎煮後服用藥液。
清熱行血湯
桃仁一錢)紅花一錢)丹皮五靈脂生地各二錢)甘草五分)穿山甲赤芍各一錢)
把上述藥物混合,加適量水進行煎煮,煮好後服用煎出的藥汁。
八珍湯的藥方和用法可查閱首卷內容)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