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草防風青黛各三錢)釣藤鉤二錢)黃連五錢)牛黃一錢)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小粉末,用麵糊製成粟米大小的藥丸,根據患兒年齡大小確定用量,用金器煎湯化開後服用。
急驚後調理法
急驚風之後,身體狀況若還未恢複清爽,存有痰熱,可用琥珀抱龍丸來調治,若出現神虛氣弱且兼有痰熱的情況,清心滌痰湯會很有功效。
【注釋】急驚風治療時多使用寒涼藥物,這也是在病情緊急時采用的治標方法。隻要痰火稍有減退,就應當調補氣血。倘若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必定會轉變為慢驚等病症。所以,急驚之邪一旦消退,若仍有餘熱留存,應當用琥珀抱龍丸來治療;若是出現脾虛且多痰的情況,適宜用清心滌痰湯來治療。
琥珀抱龍丸
人參琥珀茯神各五錢)山藥一兩,炒)甘草四錢,炙)檀香三錢)天竺黃枳殼麩炒)枳實各五錢。麩炒)辰砂三錢)膽星五錢)赤金箔二十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煉蜜製成藥丸,每丸重量為一錢。年齡大的孩子服用一丸,年齡小的孩子服用半丸,用淡薑湯化開後送服。
清心滌痰湯
竹茹橘紅半夏薑製)茯苓枳實麩炒)甘草生)麥冬去心)棗仁炒)人參菖蒲南星川黃連
以生薑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清心滌痰湯效靈,補正除邪兩收功,參苓橘半連茹草,枳實菖棗星麥冬。
慢驚風
慢驚風大多是因為先天稟賦薄弱,或者因用藥過猛損傷正氣而形成。發作時抽搐緩慢,時發時停,麵色呈現白中帶青黃,身體溫熱,患兒昏睡、眼睛閉合,有時眼睛半睜露出睛珠,脈象遲緩,神情淒慘,大便顏色發青。對於氣虛兼夾痰邪的情況,醒脾湯有療效;若是脾虛肝旺,緩肝理脾湯很靈驗。
【注釋】慢驚風這一病症,有的是因為先天稟賦虛弱,導致脾土虛弱、肝木過旺;有的則是因為急驚風時過度使用峻猛的藥物,從而轉變成這種病症。發作時抽搐動作緩慢,間歇性發作,麵色淡黃,或者青白色相間,身體必定是溫熱的,患兒處於昏睡狀態、眼睛閉合,有的睡臥時眼睛不能完全閉合而露出睛珠,脈象表現為遲緩,精神狀態淒慘,大便呈青色,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治療應該以培補元氣為主,對於虛弱且夾有痰邪的,用醒脾湯來治療;若是脾虛導致肝旺的,就用緩肝理脾湯來治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醒脾湯
人參白術土炒)茯苓天麻半夏薑製)橘紅全蠍去毒)僵蠶炒)甘草炙)木香倉米膽南星
以生薑作為藥引,加入適量的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氣虛夾痰醒脾治,參術天麻白茯苓,橘半全蠍僵蠶草,木香倉米膽南星。
緩肝理脾湯
廣桂枝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炒)白術土炒)陳皮山藥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以煨薑和大棗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肝旺脾虛緩肝湯,桂枝參苓芍術良,陳皮山藥扁豆草,煎服之時入棗薑。
夾熱夾痰慢驚
慢驚風若夾有熱邪或痰邪,會出現身體發熱、內心煩躁、口中流涎的症狀。這種情況適宜用清心滌痰的方法治療,可選用青州白丸子、柴芍六君煎。
【注釋】慢驚風這一病症,原本沒有熱證可說,但因脾虛會導致虛熱內生,所以會出現痰涎向上泛湧,咽喉部位氣息粗重,身體發熱、內心煩躁的症狀,這就是所說的虛證夾有痰熱。對於痰熱同時存在的情況,用清心滌痰湯來治療。若是脾虛肝旺且痰邪強盛的,用青州白丸子、柴芍六子君湯來治療。
清心滌痰湯方劑可查看急驚後調理法相關內容)。
青州白丸子
生川烏五錢,去皮臍)生半夏七兩)南星三兩,生)白附子二兩,生)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裝入生絹袋內,使用井水蕩出藥粉,若一次未蕩儘就繼續,直至藥粉全部蕩出為止。將蕩出的藥粉放置在瓷盆內,白天日曬、夜晚露置。每天早上撇去舊水,另外用新水攪拌。春季如此操作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十天。之後去掉水並曬乾,再研磨成極細粉末。接著用糯米粉煎成稀粥,取上層清液,與藥末一起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薄荷湯送服。
柴芍六君子湯
人參白術土炒)茯苓陳皮半夏薑製)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釣藤鉤
以生薑和大棗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脾虛木旺風痰盛,四君人參術草苓,痰盛陳半因加入,肝風更用柴芍藤。
慢脾風
慢脾風的病機是肝強脾弱,肺氣也虛弱,肺金失去對肝木的製約,肝木亢盛而生風。常因長期的嘔吐、泄瀉損傷脾胃,出現閉目搖頭,麵唇發青,額頭出汗、昏睡,身體四肢發冷,舌頭短縮、聲音嘶啞,嘔吐出清稀液體等症狀。治療應以溫中補脾為主,根據具體症狀選用固真湯、理中湯等。
【注釋】慢脾風這一病症,大多是由於長期嘔吐、泄瀉,致使脾氣嚴重受損,從而導致脾土虛弱無法滋養肺金,肺金虛弱不能克製肝木,肝木因此強盛,專門克製脾土,所以稱作脾風。患兒出現閉口搖頭,麵唇顏色青黯,額頭出汗、昏睡,四肢冰冷,舌頭短縮、聲音嘶啞,頻繁嘔吐清水的症狀,這是純粹的陰盛陽衰之症。此時,祛風卻無外風可祛,治驚也無外驚可療,隻適宜大力補脾土,生發胃氣、回陽救逆為主。因吐瀉導致陽氣虛脫的,用溫中補脾湯治療;大病之後形成慢脾風的,用固真湯治療;若出現四肢冰冷的,在理中湯基礎上加附子治療。
溫中補脾湯
人參黃芪蜜炙)白術土炒)乾薑陳皮半夏薑製)附子製)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以煨薑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慢脾溫中補脾湯,參芪白術共乾薑,陳半附苓縮砂桂,白芍甘草共丁香。
固真湯
人參白術土炒)肉桂去粗皮)白茯苓山藥炒)黃芪蜜炙)甘草濕紙裹煨透)附子去皮臍,湯泡浸)
以生薑和大棗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固真湯治慢脾風,人參白術桂茯苓,山藥黃芪煨甘草,附子浸泡最宜精。
理中湯該方劑可查閱“不乳”相關內容)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