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疽偏腦疽
腦疽生長在項部後方進入發際的正中間位置,歸屬於督脈經。
偏腦疽生長在項部後方進入發際內,向旁邊偏離一寸半的地方,歸屬於膀胱經,與濕瘰鬁有所不同。
腦疽長在項部正中屬於督脈,長在左右兩側的偏腦疽屬於太陽經,陽證的正腦疽和陰證的偏腦疽,在病情的難易程度上有區彆,其治療方法與癰疽的基本大法相同。
【注釋】這種疽病有正腦疽和偏腦疽之分。正腦疽歸屬於督脈經,長在進入發際處,稱為腦疽,俗名叫對口;偏腦疽歸屬於太陽膀胱經,稱為偏腦疽,俗名叫偏對口。正腦疽是由於陽氣亢盛、熱邪至極而產生的,其症狀大多是局部焮紅腫脹疼痛,顏色鮮紅鮮活,根部收束、頂部尖銳,疼痛時發時止。督脈陽氣極為旺盛,起始於尾閭,向上貫穿頭頂,挾帶毒邪上升,所以正腦疽容易化膿、容易腐潰、容易收斂,大多屬於順證。而偏腦疽是由寒熱錯雜所引發的,其症狀為漫腫,顏色灰暗,瘡形平塌,質地堅硬。足太陽經外表屬陽、內裡屬陰,經氣從頭走向足部,陽氣下降、陰氣凝聚,所以偏腦疽難以化膿、難以腐潰、難以收斂,大多屬於逆證。還有兼有風濕的情況,其瘡根又容易向周圍擴散、旁流。所以對於順逆這兩種病症,治療時應當辨彆是癰還是疽。腦癰的特點是皮薄容易破潰;腦疽的特點是皮厚難以破潰。初起若有表證,會使人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適宜服用荊防敗毒散;若有裡證,會使人出現口唇焦紫、口渴嚴重、大便乾結燥結的症狀,適宜服用內疏黃連湯。如果瘡瘍之勢已經形成,按照癰疽腫瘍、潰瘍相關門類的大法來進行治療。
荊防敗毒散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川芎枳殼麩炒)茯苓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薑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寒甚,加蔥三枝。
【方歌】荊防敗毒治初瘡,憎寒壯熱汗出良,羌獨前柴荊防桔,芎枳參苓甘草強。
內疏黃連湯見“腫瘍門”相關內容)。
天柱疽
天柱疽生長在項部後方大椎骨的高尖部位,歸屬於督脈經。
天柱疽發於天柱骨處,是上焦鬱積的熱邪蘊蓄在督脈所致。艾灸後出現水皰才屬順症,若患處色黑、形態凹陷則為逆症,情況凶險。
【注釋】這種疽生長在項後高骨處,此骨名為天柱骨,也就是大椎骨。疽剛開始發作時,形狀像臥蠶,因上焦鬱熱,蘊蓄於督脈,會導致肩背拘緊,癢感深入骨髓。應在疽上用艾灸治療,如果艾灸後起皰,這是順證;若不起皰,則是逆症。
甚至出現患處顏色發黑、形態凹陷,流血不止,潰爛後神誌昏迷,伴有嘔吐、惡心等症狀,這是極為凶險的情況。其內外治療方法與腦疽相同。
魚尾毒
魚尾毒長在項後發際下方兩側的角處,俗名叫燕尾,它其實就是偏腦疽的輕症,左右兩邊都會出現。
魚尾毒生長在項後發際的角部位置,無論是在左邊還是右邊,病情都較為輕淺。這是由於膀胱經濕熱引發,發病七天左右就會破潰。破潰後膿液流出,腫脹消退,疼痛自然就會緩解。
【注釋】這種毒瘡生於項後發際兩旁的角部,是由足太陽膀胱經的濕熱凝結而引發的。該毒瘡要麼在左邊,要麼在右邊,病情都較輕。初起時適宜用荊防敗毒散治療;快要化膿時,適宜服用托裡排膿湯。它的外治方法,和癰疽腫瘍、潰瘍等各種病症相同。
托裡排膿湯
當歸白芍酒炒)人參白術土炒)茯苓連翹去心)金銀花浙貝母各一錢。去心)生黃芪二錢)陳皮八錢)肉桂六分)桔梗胸之上加一錢)牛膝下部加八分)白芷頂之上加五分)甘草四分)
取一片生薑,加入三盅水,煎熬至剩下一盅,在飯後間隔一段時間,溫熱後服用。
【方歌】托裡排膿治潰瘡,排膿消腫實稱強,歸芍四君翹桂芷,銀芪貝桔膝陳良。
荊防敗毒散見“腦疽”相關內容)。
百脈疽
百脈疽生長在環繞頸項的部位。
百脈疽發病時的腫脹、顏色和形態表現為,腫物牽引耳部並環繞頸部,顏色呈紫紅色,伴有疼痛、發熱、不想進食、氣逆咳嗽等症狀。如果進行針刺,刺出膿液為吉利之象,刺出鮮血則情況凶險。
【注釋】這種疽初發時,有大小不等的數塊漫腫,環繞在頸項周圍,顏色紫紅,患者感到疼痛發熱,沒有食欲,氣往上逆並伴有咳嗽,腫勢還會牽引到耳部。發病十五日後可以針刺,若延誤時間,毒邪會攻向咽喉。針刺後流出膿液的,病情趨向好轉;若流出的是鮮血,病情就較為嚴重。其餘的治療方法按照癰疽腫瘍、潰瘍相關門類的方法進行。
結喉癰
結喉癰生長在項部前方、頦下結喉的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