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這一個個特點,就宛如刀子一樣,紮在朱元璋、朱棣的心頭。
“什麼?”
“皇帝不好好當,去做木匠活!?”
“還不認字!然後還有一個太監,九千歲!?”
“我大明,就是這麼亡的?”
“咱怎麼有這麼丟臉的子孫後代?”
朱元璋怒目圓睜,死死盯著天幕中朱由校的畫麵,猶如一頭暴怒的猛虎,渾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殺氣,雙手不停地在周圍尋找鞭子,恨不得穿越時空,狠狠教訓這個不爭氣的子孫,顯然朱由校的種種行徑,徹底挑戰了他的底線。
“這……好像元順帝啊!”
朱標則是嘴角抽動,想到了擁有同樣愛好的人:“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好像也比較喜歡木匠活,宮中至今都有他親手做的龍船和宮漏……”
“什麼……這,這……難道就是報應?”
朱標此言一出,朱元璋如遭雷擊,瞬間回想起當年攻破大都後,繳獲的元順帝的戰利品。
那艘長120尺、寬20尺的龍船,被他們鄭重其事地抬到金陵,朱元璋還曾以此教育朱標等人,要引以為戒,好好學習,萬萬不可玩物喪誌。
如今,大明竟也出現了這樣一位癡迷木匠活的皇帝,朱元璋不禁想起在大元統治下的苦難歲月,心中已然明了,攤上這樣的皇帝,大明走向滅亡似乎已成定局。
“報應麼……”
一個幽靈,元順帝的幽靈仿佛漂浮在大明上空。
朱標同樣歎息,看著天幕:“怎麼老四的後代,是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會讓他當皇帝?”
“木匠皇帝?”
“文盲皇帝,不認識字,他怎麼當到的皇帝?”
永樂朝,朱棣也是懷疑人生的看著天幕,然後,一會兒看看天幕,一會兒看看朱高熾、朱瞻基,他的後代,如此不堪嗎?
“好家夥……這樣都能當皇帝啊!”
“我們朱家,難道找不出其他人當皇帝了嗎?”
“等於,我這算什麼?再怎麼爭,連一個不認字的子孫後代都不如?
漢王朱高煦更是備受打擊,差點道心破碎。
唯有朱厚照,心態與眾不同。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十分有趣:“哈哈……這家夥,竟然連字都不認識!還在宮中當木匠……好玩,朕還有這麼好玩的孫子後代麼?”
朱由校的事跡,在他眼中竟成了新奇有趣的故事,甚至從中獲得了啟發與鼓舞。
“朕哪有一個字都不認識啊……”
“後世不是謠傳嗎?”
“好歹朕小時候,都在大本堂學習過……”
“不處理魏忠賢,是……”
朱由校聽聞這些言論,隻是輕輕搖頭,無奈地歎息一聲,隨後便將此事拋諸腦後,繼續沉浸在自己的木匠世界中,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工具。
“其實,稱朱由校為文盲皇帝,並不準確。”
“大明對於皇子的教育,有著一套嚴格的規定,按理說,朱由校是接受過係統教育的。大部分人之所以以訛傳訛,皆因他不喜批閱奏折,常將奏折交由魏忠賢處理。然而,從流傳下來的奏折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是做過批示的。”
倒是他剛剛低頭,林嘯為他辯解的話就來了。
這倒是讓他忍不住抬頭看了看,看到了林嘯為同學們展示他的批示奏折。
“再有,他之所以疏於政務,皆因那木匠愛好太過癡迷。每日醉心於木匠活,樂此不疲,哪還有精力處理奏折?這就好比大家沉溺於遊戲之時,全身心投入其中,又怎會有心思去做其他事情?正因如此,清朝以及如今的部分網民,才將他稱為文盲皇帝。
林嘯還了天啟帝一個清白,天啟帝朱由校忍不住笑了:“還是林嘯老師懂朕。”
“當然,木匠皇帝並非朱由校一人。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同樣熱衷於木匠活。兩位癡迷木匠的皇帝,都將國家推向了滅亡的邊緣。同學們,這算不算是元順帝對朱元璋的一種詛咒呢……”
為了讓眾人更清晰地學好知識,林嘯也拿出元順帝的例子作對比。
“嗯……也有木匠皇帝?”
這知識,學習不多的朱由校真不知道,更是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