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鎮的晨霧還沒散透,青石板路上就落了層淺淡的濕意。蘇軟桃站在阿婆院門口,手裡攥著個鼓囊囊的布包,裡麵是阿婆連夜給她收拾的江南特產——曬乾的桂花用棉紙包了三層,筍乾碼得整整齊齊,還有一小罐阿婆自製的醬菜,瓶身上貼著張紅紙,寫著“軟桃愛吃”。
“阿婆,這些太多了,京城也能買到。”蘇軟桃看著阿婆還在往馬車上搬東西,趕緊上前攔著。
阿婆卻擺擺手,踮著腳把一筐江南蜜橘放進車廂,聲音帶著點沙啞:“京城的哪有家裡的地道?你煮桂花羹要乾桂花,燉肉要筍乾,這些都是我親手曬的,乾淨。”她說著,悄悄往蘇軟桃手裡塞了個紅布包,指尖帶著點顫:“這是阿婆攢的,給你做嫁妝,彆讓蕭公子看見,你自己收著。”
蘇軟桃捏著布包,裡麵的銀子沉甸甸的,眼淚一下子湧了上來:“阿婆,我不要您的錢,您自己留著花。”
“傻孩子,”阿婆幫她擦了擦眼淚,笑著說,“阿婆身體好,還能種菜賣錢,這錢你拿著,以後在京城受了委屈,也能有點底氣。蕭公子是好人,可日子是自己過的,手裡有錢,心裡不慌。”
蕭璟淵站在旁邊,看著這一幕,悄悄彆過臉——他早就知道阿婆在準備,昨晚特意讓秦風多備了份厚禮,放在馬車角落,想著到了京城再交給阿婆托人送來的同鄉,不讓老人家吃虧。
“阿婆,您放心,我會好好照顧軟桃的。”蕭璟淵走過來,認真地說,“以後我每個月都讓軟桃給您寫信,年底我們再來看您,到時候陪您一起曬桂花。”
阿婆點點頭,拉著蘇軟桃的手不肯放,直到村口傳來鄰裡的聲音——王嬸提著籃子來了,裡麵是剛蒸的糯米糕;賣豆腐的李叔扛著塊新做的豆腐,說“軟桃帶回去,做豆腐羹好吃”;張大爺也來了,手裡拿著把竹扇,是他親手編的,說“京城夏天熱,用這個涼快”。
“你們這是……”蘇軟桃看著圍過來的鄰裡,眼眶更紅了。
“軟桃要走了,我們來送送。”王嬸笑著說,把糯米糕塞進她手裡,“以後常回來,我們還等著吃你做的藥膳呢。”
馬車要走的時候,阿婆還站在村口揮手,衣角被風吹得飄起來。蘇軟桃隔著車窗,看著阿婆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變成一個小小的黑點,才把臉埋在蕭璟淵的肩上,小聲哭了起來。
“彆難過,”蕭璟淵輕輕拍著她的背,聲音溫柔,“我們很快就回來,到時候帶阿婆去京城看看,讓她住上一陣子。”
馬車載著滿車的江南特產和鄉情,慢慢駛離小鎮。路上,蕭璟淵怕蘇軟桃傷心,特意繞去了之前她提過的江南小鎮,帶她去吃了小時候常吃的小籠包。鋪子還是老樣子,老板認出她,笑著說“軟桃姑娘,還是要一籠小籠包,加碗餛飩?”
蘇軟桃點點頭,咬了一口小籠包,鮮美的湯汁在舌尖散開,還是小時候的味道。“阿淵,你嘗嘗,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小籠包。”她夾起一個,遞到蕭璟淵嘴邊。
蕭璟淵張嘴,細細品味,笑著說“確實好吃,比京城的還鮮。以後每年春天,我們都來吃。”
夕陽西下時,馬車駛上了回京城的路。蘇軟桃靠在蕭璟淵身邊,手裡拿著阿婆編的竹扇,扇麵上還帶著竹香。她知道,這次離開江南,帶回去的不僅是特產,還有阿婆和鄰裡的牽掛,而這些牽掛,會像江南的暖,一直陪著她在京城的日子。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