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春陽暖融融的,桃記總店的門口早早圍了不少熟客,林曉月和李石頭卻有點緊張——今天是學堂學員第一次來桃記幫工,蘇軟桃特意交代,要從“認菜、端湯、記需求”開始,可兩人還是怕出錯,站在門口互相打氣。
“曉月,你彆緊張,軟桃姑娘說咱們就當練習,”李石頭撓撓頭,手裡還攥著個小本子,上麵記著“當歸羊肉湯——補氣血,適合老人”“蓮子百合羹——清熱,適合年輕人”,是他昨晚熬夜整理的,“要是記不住功效,咱們就看本子。”
林曉月點點頭,卻還是攥緊了圍裙的邊角——她從小在江南鄉下長大,沒見過這麼多客人,怕自己端湯時手抖灑了。
“彆站著了,進來吧,”春杏笑著走出來,拉著兩人進屋,“姑娘說了,先帶你們認食材,後廚剛運來新鮮的薺菜和春筍,正好教你們怎麼分辨好壞。”
後廚裡,蘇軟桃正蹲在竹筐前,手裡拿著一棵薺菜,看到兩人進來,笑著說:“來,看看這薺菜,好的薺菜葉子是鋸齒狀的,根部是白色的,上麵還有細細的絨毛;要是葉子光滑,根發黃,就是老了,口感不好。”
林曉月和李石頭湊過去,認真地看,李石頭還伸手摸了摸薺菜的絨毛,小聲說:“原來這麼多講究,以前在鄉下挖薺菜,隻知道能吃就行。”
“藥膳的根本在食材,認清楚好壞,才能做出好藥膳,”蘇軟桃笑著說,又拿起一根春筍,“春筍要選尖部發紫的,表皮光滑沒有黃斑,這樣的筍才嫩;你們看這根,尖部發綠,就有點老了,得焯水久一點。”
兩人跟著軟桃認完食材,客人漸漸多了,春杏安排李石頭幫客人盛湯,林曉月幫忙記點單。李石頭端著一碗當歸羊肉湯,走到一位白發老伯桌前,緊張地說:“老伯,您的羊肉湯,這個……補氣血。”
老伯笑著接過湯,說:“小夥子,我常來吃,知道這湯好!你是軟桃姑娘的徒弟吧?”
李石頭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是啊,您怎麼知道?”
“看你這麼認真,跟軟桃姑娘一樣,”老伯喝了口湯,讚道,“味道和以前一樣好,你們學得不錯。”
李石頭心裡一暖,緊張感少了不少,後來再給客人盛湯,也敢主動說“這湯適合您”了。
林曉月就沒這麼順利了,她幫一位年輕姑娘點單,姑娘問:“有沒有不甜的藥膳?我不愛吃甜的。”
林曉月一下子慌了,趕緊翻手裡的本子,卻沒找到“不甜的藥膳”,臉一下子紅了,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姑娘,您可以試試薺菜豆腐羹,”蘇軟桃剛好走過來,笑著解圍,“這個羹沒放糖,用蝦皮提鮮,清淡不膩,很適合您。”
年輕姑娘點點頭:“好,那就來一碗。”
等姑娘走後,蘇軟桃拍了拍林曉月的肩膀:“彆慌,記不住沒關係,多練幾次就好了。我剛開始記點單時,也常記錯,後來把客人常問的問題都記在本子上,慢慢就熟了。”
林曉月點點頭,趕緊在本子上寫下“薺菜豆腐羹——不甜,清淡”,心裡暗暗決定,今晚要多整理些客人常問的問題。
中午最忙的時候,王小丫也來了——她是昨天主動申請來幫工的,說“想多練習”。她負責在廚房幫忙切菜,軟桃讓她切薺菜,教她“切得碎一點,煮羹時更容易出味”。王小丫學得很認真,切得又快又碎,軟桃讚道:“你刀工不錯,以後可以多練習切菜,這也是做藥膳的基礎。”
突然,前廳傳來一陣小小的騷動,林曉月慌慌張張跑進來:“姑娘,不好了,我把客人的湯灑了!”
蘇軟桃趕緊走出去,看到一位客人的衣服上沾了些湯漬,林曉月站在旁邊,眼圈紅紅的。客人卻笑著說:“沒事沒事,小姑娘也不是故意的,我這衣服也舊了,洗洗就好。”
蘇軟桃趕緊道歉,讓春杏拿乾淨的布給客人擦,又免費送了客人一碗蓮子百合羹,說:“實在對不起,這碗羹算我們賠罪的。”
客人擺擺手:“不用這麼客氣,我常來吃,知道你們人好。”
等客人走後,林曉月還是很自責,蘇軟桃卻笑著說:“彆難過,誰都有出錯的時候,我以前也灑過湯,後來端湯時多注意,就再也沒灑過了。你看,端湯時手要穩,碗底要托住,慢慢走,就不會出錯了。”
她還親自示範,端起一碗湯,平穩地走了幾步,說:“你試試,彆怕,我在旁邊看著。”
林曉月鼓起勇氣,端起一碗湯,慢慢走,雖然還是有點抖,卻沒灑出來,她鬆了口氣,對軟桃說:“謝謝姑娘,我記住了。”
傍晚收攤後,三個學員坐在桃記的前廳,都拿出小本子寫“幫工心得”。李石頭寫“今天學會了主動跟客人介紹藥膳功效,客人很開心”;林曉月寫“端湯要穩,記點單要提前整理常見問題”;王小丫寫“切菜要按要求來,碎一點更出味”。
蘇軟桃看著他們的本子,笑著說:“你們做得都很好,幫工就是要多學多練,把課堂上學的用到實際中,以後才能獨立做藥膳、管店鋪。”
學員們點點頭,心裡滿是收獲。林曉月看著軟桃溫柔的樣子,突然覺得,做藥膳不僅要學手藝,還要學軟桃姑娘這樣,用心對待客人,用心對待每一碗湯——這大概就是軟桃姑娘常說的“藥膳的初心”吧。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