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藥膳學堂的院子裡,早早擺好了幾十張竹椅,學員們都坐得整整齊齊,手裡拿著小本子和筆——今天是太醫李院判來授課,講“藥膳與體質搭配”,大家都格外期待。
李院判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官服,手裡拿著個布包,笑著走進來:“各位學員好,今天咱們不講複雜的理論,就講怎麼分辨體質,怎麼選適合自己的藥膳,都是實用的東西。”
蘇軟桃坐在旁邊,笑著補充:“李院判是太醫院的老大夫,對藥膳養生很有研究,大家有不懂的儘管問。”
李院判打開布包,拿出兩個瓷碗,一碗裝著生薑羊肉湯,一碗裝著蓮子百合羹,說:“咱們先看這兩碗藥膳,生薑羊肉湯性溫,適合寒底的人;蓮子百合羹性涼,適合熱底的人。怎麼分辨寒底和熱底呢?很簡單,看平時的症狀。”
他走到學員中間,一邊比劃一邊說:“寒底的人,平時手腳容易涼,怕冷,吃點涼的就拉肚子;熱底的人,容易上火,口乾舌燥,大便容易乾。大家可以先對照自己的情況,看看自己是哪種體質。”
學員們都低下頭,小聲討論起來。趙阿福摸了摸自己的額頭,小聲說:“我平時總上火,吃點辣的就長口瘡,應該是熱底吧?”
“沒錯,”李院判笑著說,走到趙阿福身邊,“像你這樣的熱底,就適合喝蓮子百合羹,清熱潤燥;要是喝了生薑羊肉湯,隻會更上火,大家記住,體質不對,再好的藥膳也沒用,還可能傷身體。”
趙阿福趕緊在本子上寫:“我——熱底,適合蓮子百合羹,忌生薑羊肉湯”,還畫了個小叉,怕自己忘了。
李院判又舉了個例子:“比如這位學員,”他指著坐在前排的王小丫,“看你臉色有點白,是不是平時手腳容易涼?”
王小丫點點頭:“是啊,冬天總凍手凍腳,喝了涼粥就會肚子疼。”
“那你就是寒底,”李院判說,“平時可以多喝生薑羊肉湯,冬天喝最好,能驅寒暖身;也可以吃點桂圓、紅棗,都是溫性的食材,對身體好。”
王小丫趕緊記下,臉上滿是收獲的笑容——她以前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喝了涼粥會肚子疼,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和體質有關。
接下來,李院判教大家做“體質測試表”,上麵列了“手腳是否冰涼”“是否容易上火”“大便是否乾燥”等幾個簡單的問題,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答案,快速判斷體質。林曉月做完測試,發現自己是“中性體質”,既不寒也不熱,李院判說:“中性體質最好,大部分藥膳都適合,隻要根據季節調整就行,比如春天吃點薺菜,夏天吃點蓮子,秋天吃點桂花,冬天吃點羊肉。”
學員們都認真地做測試,記筆記,遇到不懂的就舉手問,李院判都耐心地解答。有學員問:“李院判,要是家裡人是寒底,我是熱底,煮藥膳時怎麼兼顧啊?”
“這個問題好,”李院判笑著說,“可以分開煮,或者在一鍋藥膳裡做調整,比如煮羊肉湯時,給寒底的人多放生薑,給熱底的人少放生薑,再搭配一碗蓮子羹,這樣就兼顧了。藥膳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靈活調整。”
課程快結束時,李院判給大家留了個“四季養生口訣”:“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寒底溫,熱底涼,中性體質隨季嘗。”他教大家念了幾遍,說:“記住這個口訣,平時選藥膳就不會錯了,簡單好記。”
學員們跟著念了幾遍,都記住了,趙阿福還在本子上畫了個口訣的示意圖,說:“這個口訣好,回家可以教給家裡人,讓他們也知道怎麼吃藥膳。”
課程結束後,學員們圍著李院判,還想多問些問題,李院判都一一解答,最後說:“以後我每月來一次,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前記下來,下次我來解答。也可以去太醫院找我,隻要說你們是軟桃姑娘的學員,我都歡迎。”
蘇軟桃送李院判出門時,笑著說:“謝謝您今天來授課,學員們都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
“不用謝,”李院判說,“你辦學堂傳揚藥膳,是好事,我能幫上忙就好。以後有需要,隨時找我。”
看著李院判離開的背影,蘇軟桃回到學堂,看到學員們還在討論今天的課程,有的在互相測試體質,有的在默寫養生口訣,院子裡滿是熱鬨的學習氛圍。她笑著想,這樣的課堂,才是她想要的——不僅教手藝,還教實用的養生知識,讓學員們不僅能自己做藥膳,還能教給家人,把藥膳的溫情和健康,傳遞給更多人。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