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時節,洛陽分店的掌櫃林阿妹收到了一封來自揚州的書信,信封上貼著一朵乾桃花——是周虎特意從揚州寄來的,信裡還夾著一張畫著蟹黃的小紙條,旁邊寫著“揚州特產,配春筍絕了”。
林阿妹坐在分店的賬房裡,拆開書信,周虎的字跡很工整,裡麵詳細寫了揚州分店的“本地食材融合技巧”:“揚州人愛吃鮮,我用本地蟹黃加春筍做‘蟹黃春筍羹’,客人反饋很好;還有本地的鯽魚,用來做‘鯽魚豆腐湯’,比江南的鯽魚更肥,湯更鮮……”
她一邊看,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重點,還特意圈出“蟹黃春筍羹”的配方——周虎把用量、火候都寫得清清楚楚,甚至標注了“蟹黃要選母蟹的,鮮度更高”。林阿妹想起洛陽分店的客人偏愛鹹鮮口,覺得這道羹應該也適合洛陽的口味,決定明天就試做。
第二天一早,林阿妹就讓夥計去洛陽的水產市場買蟹黃和春筍,按照周虎的配方開始試做。先把春筍焯水去澀,切成小丁;蟹黃用溫油炒出香味,加料酒去腥;然後加入高湯,放進春筍丁,小火慢燉一刻鐘,最後加鹽和少許胡椒粉調味。
羹做好後,她先嘗了一口,蟹黃的鮮和春筍的嫩融合在一起,鹹鮮適口,沒有江南藥膳的微甜,正符合洛陽客人的口味。她趕緊盛了幾碗,送給常來的老客試吃。
“阿妹,這是什麼羹啊?鮮得很!”老客張大叔喝了一口,眼睛一亮,“比你之前做的春筍蝦餃還鮮,以後得多做這個!”
“這是揚州分店的周掌櫃分享的‘蟹黃春筍羹’,用的是揚州的做法,我稍微調整了點口味,您要是喜歡,以後就加入常供菜單。”林阿妹笑著說。
張大叔點點頭:“喜歡!以後我每次來都點這個,也讓我家老婆子嘗嘗。”
試吃反饋很好,林阿妹立刻給周虎寫回信,還附上了洛陽分店的“北方客人口味適配經驗”:“洛陽客人愛吃羊肉,我把‘當歸羊肉湯’的羊肉用量增加了三成,減了冰糖,加了點辣椒麵,客人說‘驅寒又夠味’;還有‘薺菜豆腐羹’,加了點火腿丁,鮮度更足……”
她還特意畫了張“洛陽食材分布圖”,標注了“哪家的羊肉最新鮮”“哪家的薺菜最嫩”,讓周虎以後要是需要北方食材,能有個參考。
書信寄出去後沒幾天,林阿妹就收到了周虎的回信,裡麵夾著一張揚州水產市場的地圖,還有他寫的“感謝語”:“阿妹,你分享的羊肉做法太有用了!最近揚州降溫,我試做了‘辣炒羊肉’,客人很喜歡,以後咱們多交流,互相學習,把兩家分店都做好!”
蘇軟桃在京城收到兩人的書信,看著裡麵的經驗分享,笑著對蕭璟淵說:“你看,阿妹和周虎現在都會主動分享經驗了,比我預期的還順利。”
蕭璟淵接過書信,翻了翻,上麵不僅有配方,還有客人反饋、食材渠道,甚至還有“遇到客人投訴該怎麼處理”的小技巧,他點點頭:“這就是聯動的好處,一家的經驗能幫另一家少走彎路,以後咱們還要讓更多分店這樣交流,讓桃記的藥膳既能保留江南味,又能貼合各地口味。”
為了讓經驗共享更方便,蕭璟淵還讓人做了個“分店經驗手冊”,把洛陽、揚州分店的技巧都整理進去,還留出空白頁,讓其他分店後續補充。手冊印好後,他給每家分店寄了一本,還在首頁寫了句話:“桃記是一家,經驗共分享,初心永不忘。”
林阿妹收到手冊後,把它放在賬房的顯眼位置,每次有新夥計來,都先讓他們看手冊:“這是咱們桃記的‘寶貝’,裡麵都是其他分店的經驗,多看看,少犯錯。”
周虎則把手冊放在揚州分店的“溫情牆”旁邊,客人看到了,笑著說:“你們桃記還挺用心,不僅藥膳做得好,還這麼團結,難怪生意這麼好。”
夕陽下,洛陽分店的“蟹黃春筍羹”冒著熱氣,揚州分店的“辣炒羊肉”香氣滿溢,兩地的書信在漕運線上往來,傳遞著經驗,也傳遞著桃記的初心。蘇軟桃知道,分店之間的聯動,不僅能讓生意越來越好,更能讓江南藥膳在不同的土地上紮根、生長,讓更多人嘗到這份來自江南的溫暖味道。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