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種煮麥嘗新香
芒種時節,京城被熱浪包裹,庭院裡的桂樹已枝繁葉茂,蟬鳴聲從早到晚不絕於耳。林晚星剛從廚房出來,手裡端著兩碗冰鎮綠豆湯,額角沾著細汗,發間的銀簪被汗水浸得愈發溫潤。
“快喝點解暑。”她將碗遞到廊下乘涼的靖王爺手裡,自己也捧著碗小口啜飲,綠豆的清甜混著薄荷的涼意,瞬間驅散了暑氣,“張嬸家的麥子今日開鐮,剛送了新麥粉來,中午做麥餅吃?”
靖王爺放下碗,目光落在她被汗水濡濕的鬢發上,伸手為她拂去發絲:“讓廚子做吧,這麼熱的天彆在灶台前受累。”他轉動輪椅指向案上的竹籃,“剛收到江南的信,趙靈兒寄來的新茶到了,還附了張畫,說這是她家後院的荷塘。”
畫中荷葉田田,粉荷初綻,岸邊擺著個小小的南瓜餅瓷碟。林晚星看著畫輕笑:“她倒是念念不忘南瓜餅,等秋收後送兩盒桂花味的過去。”正說著,阿香抱著雨瓜走來,孩子穿著小肚兜,手裡攥著塊南瓜形狀的玉佩。
“剛喂了奶,這小家夥就鬨著要來找乾爹乾媽。”阿香將孩子遞到林晚星懷裡,“你看他胖的,比上個月重了兩斤,定是張嬸的鯽魚湯喝多了。”
雨瓜在林晚星懷裡咯咯直笑,小手抓住她發間的銀簪不放。靖王爺小心翼翼地逗弄著孩子的小手:“這孩子眼神亮,將來定是個聰明的。”他忽然想起什麼,“戶部說今年夏糧豐收,按例要開倉放糧,我讓人多備些新麥粉,給街坊們都送些。”
正午的陽光透過桂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蟬鳴聲裡混著嬰兒的笑聲,灶房飄來新麥餅的香氣,將仲夏的午後烘得暖融融的。
二、大暑納涼話豐年
大暑這天格外悶熱,傍晚時分,街坊們都搬著竹凳到王府庭院納涼。張嬸搖著蒲扇講古,貨郎帶來新摘的西瓜,孩子們圍著雨瓜的搖籃唱童謠,一派熱鬨景象。
林晚星端出剛做好的冰鎮桂花糕,雪白的糕點上綴著嫣紅的花瓣:“嘗嘗這個,加了薄荷水,吃著涼快。”她給阿香遞過一塊,看著她熟練地給雨瓜拍嗝,“這孩子晚上睡得安穩嗎?”
“前幾日總鬨夜,李太醫說怕是受熱了,你教我做的綠豆枕墊著,果然好多了。”阿香笑著點頭,忽然指向天空,“快看,螢火蟲!”
孩子們歡呼著追向閃爍的螢火,靖王爺推著輪椅,手裡拿著竹製捕蟲籠:“小心彆摔著,我教你們怎麼引螢火蟲。”他將籠底鋪上南瓜花,很快就引來幾隻螢火,在籠中明明滅滅,像散落的星辰。
張嬸看著這溫馨的場景,感慨道:“去年這時節,誰能想到王爺能這樣逗孩子玩。”她抹了抹眼角,“晚星啊,你真是把這王府的寒氣都焐熱了。”
林晚星望著燈下靖王爺的側臉,他正教小柱子辨認星座,月光落在他漸漸有了力氣的左臂上。她想起去年冬日他病中蒼白的模樣,如今他眉眼間都是暖意,連聲音都帶著笑意。
夜深時,街坊們陸續散去。靖王爺和林晚星坐在廊下,看著籠中的螢火發呆。他忽然輕聲道:“太醫說下個月可以嘗試用左臂握筆了,我想練字給雨瓜寫啟蒙帖子。”
“我陪你練。”林晚星握住他的左手,指尖觸到他刻意鍛煉留下的薄繭,“等你能握筆了,我們一起給雨瓜做周歲抓周的南瓜餅。”
夜風帶著桂葉的清香,籠中的螢火輕輕閃爍,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緊緊依偎在月光裡。
三、立秋曬秋盼歸期
立秋這天,王府的庭院曬滿了收獲的作物:金黃的玉米串,火紅的辣椒,雪白的棉花,還有新收的桂花乾。林晚星正將曬乾的南瓜籽收進陶罐,青禾匆匆跑來:“王妃,江南的信使到了,說趙靈兒下月要來京城!”
“真的?”林晚星驚喜地抬頭,發間的銀簪晃出細碎的光,“快備些她愛吃的南瓜酥,還有雨瓜的周歲禮,我早就繡好了虎頭鞋。”
靖王爺從書房出來,手裡拿著封信:“不僅趙靈兒要來,陛下還準了我秋收後的江南之行,正好趕上那裡的桂花節。”他展開一幅輿圖,“你看這路線,先去蘇州看園林,再去杭州品新茶,最後去田間看秋收,怎麼樣?”
林晚星湊過去細看,輿圖上標著密密麻麻的小點:“這是……各地的糕點鋪?”
“嗯,特意讓驛站打聽的,”靖王爺笑著點頭,“每到一處就嘗嘗當地的糕點,再和你的南瓜餅比一比。”
午後的陽光正好,兩人將曬好的桂花裝進瓷罐,準備做桂花醬。靖王爺嘗試用左臂扶著罐沿,雖還不穩,卻能堅持片刻。林晚星握住他的手腕幫忙,兩人的影子投在曬滿作物的竹匾上,像幅溫馨的曬秋圖。
“你看這滿院的收成,”林晚星望著金黃的玉米串,“就像我們的日子,一點點積攢,越來越豐實。”
靖王爺望著她眼中的笑意,輕聲道:“是啊,最好的收成,是煙火裡的溫暖,是身邊的陪伴。”
秋陽正好,桂香浮動,庭院裡的作物在陽光下泛著金光,仿佛在靜靜等待秋日的遠行,等待更豐盛的歲月,在煙火人間裡緩緩鋪展。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