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開年釀新香
立春這天,京城的積雪漸漸消融,庭院裡的桂樹抽出嫩紅的芽尖,幾隻燕子在廊下盤旋,忙著修補舊巢。林晚星在廚房翻曬去年的桂花乾,竹匾裡的花瓣泛著琥珀色的光,甜香混著潮濕的泥土氣息,在暖融融的室內彌漫。
“孩子們在挖地窖裡的南瓜呢,說是要學你做南瓜醬。”靖王爺走進來,左臂抱著個陶罐,裡麵裝著剛開封的新米,“今年的春米格外飽滿,張嬸說熬粥最是香甜,等下煮南瓜粥給孩子們當早膳。”他的動作自然流暢,左臂早已和常人無異,連篩桂花時揚起的弧度都帶著熟稔的溫柔。
林晚星笑著往米裡加南瓜塊:“還是讓他們少碰地窖,昨日雨瓜差點踩著梯子摔下來,幸好被阿香扶住了。”她指著窗外,念暖正舉著小鏟子在桂樹下挖坑,雨瓜蹲在旁邊遞南瓜籽,兩個孩子的身影在晨光裡晃動,像兩株剛冒頭的春苗,“他們非要種南瓜,說要長出‘能藏人的大南瓜’。”
街坊們來送立春的春餅,張嬸裹著棉袍走進來,手裡捧著個竹籃:“剛烙的春餅,卷著炒合菜吃最香。”她看著庭院裡的孩子笑道,“這倆孩子隨晚星,從小就愛琢磨吃食,將來定是好手藝。”
南瓜粥熬得軟糯香甜,米香混著南瓜的清甜在舌尖散開。靖王爺舀起一勺吹涼,喂給湊過來的念暖,孩子的嘴角沾著金黃的粥汁,像抹了層蜜糖:“慢點吃,鍋裡還有很多,不夠再盛。”陽光透過窗欞落在他身上,將鬢角新添的銀絲染成暖金色。
二、春分踏青春意暖
春分時節,京城被春色鋪滿,護城河兩岸的柳樹抽出新綠,桃花開得如雲似霞。林晚星和靖王爺帶著孩子們去郊外踏青,雨瓜騎著小竹馬在前頭奔跑,念暖坐在靖王爺的輪椅上,手裡攥著串糖葫蘆,糖衣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前麵有賣風箏的!”念暖指著不遠處的攤位,那裡掛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其中一隻南瓜形狀的風箏格外顯眼,尾巴上還綴著桂花圖案,“我要那個南瓜風箏!”
靖王爺笑著買下風箏,用左臂熟練地綁好線軸:“爹教你們放風箏,誰放得高,中午就給誰買桂花糕。”他握著念暖的小手調整風箏角度,春風拂過,南瓜風箏晃晃悠悠地升空,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
林晚星坐在草地上鋪野餐布,竹籃裡裝著剛做的南瓜餅和桂花糕,還有張嬸鹵的雞爪、阿香醃的鹹菜。她看著靖王爺教孩子們放風箏的身影,忽然想起初遇時他清冷的眉眼,如今那雙眼睛裡盛著的暖意,比春日的陽光還要溫柔。
“當年你說最喜歡江南的春天,”林晚星遞過水壺,“如今覺得京城的春天如何?”
靖王爺接過水壺喝了口,目光落在她發間的銀簪上,那支南瓜藤蔓銀簪已陪了她許多年,邊角被摩挲得愈發溫潤:“有你的地方,哪裡都是好春天。”他指向遠處的農田,“你看那片新翻的土地,今年要種些南瓜和桂花,讓孩子們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
野餐時,孩子們圍坐在布上分享糕點,雨瓜把最大的南瓜餅遞給念暖,妹妹則把糖葫蘆上的山楂喂給哥哥。陽光透過花枝灑下斑駁的光影,春風裡混著花香與餅香,將春分的午後釀得暖融融的。
三、清明祭祖念舊恩
清明前夕,林晚星和靖王爺帶著孩子們去給過世的長輩掃墓。雨瓜捧著束金黃的桂花,念暖抱著個小小的南瓜餅,那是她特意學著做的,邊緣還沾著沒揉勻的麵粉。
“曾祖母最喜歡南瓜餅,”林晚星輕聲教孩子們行禮,“當年她總說,過日子就像做南瓜餅,要慢慢揉,細細烤,才能甜到心裡。”她將桂花擺在墓碑前,花瓣在微風中輕輕顫動,“她要是看到你們,定會很歡喜。”
靖王爺整理著墓前的雜草,動作輕柔得像對待珍寶:“曾祖父當年在邊關打仗,總說最想念的就是家裡的南瓜粥。後來他受傷回家,是曾祖母用南瓜和桂花給他調養身子,說‘再苦的日子,加點糖就甜了’。”他看向孩子們,“這些故事要記在心裡,知道今天的安穩日子來之不易。”
回程的路上,雨瓜忽然問:“乾爹,曾祖母的南瓜餅和娘親做的一樣甜嗎?”
靖王爺笑著揉他的頭發:“一樣甜,因為裡麵都藏著心意。就像你給曾祖母帶的桂花,念暖做的南瓜餅,都是最珍貴的心意。”
回到王府時,街坊們已在庭院裡備好青團,碧綠的團子上印著南瓜形狀的花紋。張嬸端來一碗艾草茶:“喝口暖暖身子,剛從田裡采的艾草,做青團最是清香。”阿香抱著小兒子走來,孩子手裡抓著塊南瓜餅乾,正吃得津津有味。
暮色降臨時,桂樹下落滿了金黃的花瓣,廊下的燕子在巢裡呢喃。林晚星和靖王爺坐在庭院裡,看著孩子們追逐嬉戲,灶房飄來新蒸的南瓜饅頭香氣。她靠在他肩頭,輕聲道:“你看這歲月,就像這循環的四季,有花開,有收獲,有溫暖的延續。”
靖王爺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安穩而溫暖:“是啊,最好的歲月,就是這樣一代傳一代,把暖意藏在煙火裡,把牽掛種在時光裡,歲歲年年,綿長不絕。”
春風穿過庭院,吹起林晚星的發絲,也吹落幾片新發的桂葉,落在兩人交握的手上。遠處傳來街坊們的談笑聲,近處是孩子們的歡語,灶房的燈火亮著,像在靜靜守護著這尋常的溫暖,等待著下一個花開的季節,下一段綿長的歲月。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