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青菜300g菜攤剛摘的,洗淨焯水後切碎,擠乾水分)
嫩豆腐200g豆腐坊新鮮製作,壓成泥,擠乾水分)
香菇50g泡發洗淨,切碎)
提鮮)增香)拌餡用)
關鍵步驟:
1.按豬肉大蔥包的方法揉麵、發酵;
2.青菜碎、豆腐泥、香菇碎放入盆中,加入食鹽、生抽、食用油、香油,攪拌均勻製成餡料;
3.發酵好的麵團分劑子、擀皮,每個圓皮放入20g餡料,捏褶封口製成包子生坯;
4.二次發酵後大火蒸12分鐘,關火燜3分鐘即可;
5.成品特點:外皮暄軟,餡料清淡爽口,青菜鮮、豆腐嫩、香菇香,不油膩,適合口味偏淡的人群和孩童。
三)豆沙包·甜口款
適配場景:上學孩童零食、居家主婦甜點、退休老人加餐
基礎原料:
中筋麵粉400g新磨麵粉)
活性酵母4g發麵用)發麵用)
白糖4g幫助發酵)
紅豆500g乾貨鋪新到的,提前浸泡4小時)
白糖200g根據口味調整,拌豆沙用)炒豆沙用)
關鍵步驟:
1.紅豆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至紅豆軟爛,用勺子壓成泥;
2.鍋中加入食用油,燒至五成熱,放入紅豆泥、白糖,小火翻炒20分鐘,至豆沙濃稠、能成團,盛出放涼製成豆沙餡;
3.按豬肉大蔥包的方法揉麵、發酵;
4.發酵好的麵團分劑子、擀皮,每個圓皮放入25g豆沙餡,捏褶封口製成包子生坯;
5.二次發酵後大火蒸12分鐘,關火燜3分鐘即可;
6.成品特點:外皮暄軟,豆沙餡香甜細膩,帶著淡淡的油香,不粘牙,孩童們搶著吃。
匠人心得:“柳氏食道,‘暄’是功夫,‘鮮’是本心。胡同的包子,用的是老廚的手藝、新鮮的料,合的是老街坊‘熱乎、實在’的需,這便是‘老廚守藝’的傳承。做包子如做人,要發得足、捏得勻,不摻假不欺老,才能讓舊鋪的香,暖了胡同人的晨。”
陳老按方子調餡,林晚星和蘇晴幫忙擀皮、捏褶,第一籠豬肉大蔥包剛出鍋,就冒著熱氣。陳老拿起一個掰開,眼睛亮得像胡同裡的燈籠:“林姑娘!這包子真香!外皮暄軟,肉餡足,比我以前做的還地道!劉二的摻假包子,跟這個比就是垃圾!”
四、胡同試新包,反轉化敵為鄰
很快到了上午,胡同裡的老人、主婦都陸續出來了。陳老把蒸好的包子擺在鋪前最顯眼的地方,林晚星和蘇晴、李翠娥幫著擺籠屜、吆喝:“新出爐的熱包子!柳氏加盟鋪陳記包子鋪,暄軟餡足,一口香到底!”
吆喝聲剛落,幾個提著菜籃的主婦就圍了過來。“這是陳記包子鋪?不是說包子不新鮮嗎?”一個主婦問。陳老趕緊遞過一個豬肉大蔥包:“張嬸,嘗嘗!這是林姑娘幫我做的新包子,都是新鮮料,您試試就知道了!”主婦接過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喲!這包子真暄軟!肉餡也香,比劉二的摻假包子強十倍!給我裝五個,我要給老伴也帶幾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豬肉大蔥包和青菜豆腐包很快就賣光了。“這豆沙包真甜!給我裝三個,給娃當零食!”“這包子真實在!以後就來你家買!”
劉二躲在自己的饃鋪後麵,看著陳記包子鋪前的熱鬨,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忍不住走了過去,拿起一個豬肉大蔥包嘗了一口,砸吧砸吧嘴:“這包子……咋這麼香?我那摻紙殼的包子,根本沒法比……”
林晚星看著他,笑著說:“劉掌櫃,想知道怎麼做的?進來我教你。胡同的人這麼多,你賣你的饃,陳老賣他的包子,夠你們兩家做的。你要是願意把換酵母、換肉餡、塗門楣的事跟陳老道個歉,以後不再摻假,我們還能幫你把生意也帶一帶。”
劉二紅著臉,撓了撓頭:“林姑娘,我錯了!我不該換陳老的酵母和肉餡,不該塗他的門楣,更不該摻假。我這就給陳老賠不是,以後再也不耍小聰明了!”陳老看著他,歎了口氣:“隻要你真心改,都是胡同討生活的,以後互相幫襯著來。”
係統光屏亮起【終極劇情反轉·鄰裡和樂】:
【加盟成果:加盟鋪一上午就火了,“豬肉大蔥包”“青菜豆腐包”成爆款,陳記包子鋪的生意比以前好兩倍,一上午賣了兩百多個包子】
【劉二的轉變:他主動給陳老賠了新酵母和新鮮豬肉,還把陳老鋪子的門楣擦乾淨,按林晚星教的方子做“豆沙包”,專賣給上學孩童。他的饃鋪和陳記包子鋪搭成“早食套餐”,買兩個包子送一個饃,生意比以前好了四成,逢人就說“是林姑娘和陳老讓我知道了,做生意要實在,摻假就是砸自己的飯碗”】
【意外之喜:陳老的徒弟聽說師傅生意好轉,特意從外地回來幫忙,師徒倆把豬肉大蔥包和小米粥搭成“老人套餐”,很受胡同老人歡迎;胡同的街坊會還請陳老給其他小吃鋪的掌櫃講“柳氏食道的麵點經”,讓“實在做包、誠信做人”的道理傳到整個城北】
“林姑娘,太謝謝您了!”陳老拿著當天的錢袋,笑得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今天賣了兩百多個包子,賺的錢夠給我那老夥計買壺好酒了!”李翠娥也笑著說:“是啊林姑娘,劉二剛才還來幫忙燒火呢,說以後要跟陳老好好做鄰居!”
夕陽灑在城北的胡同裡,陳記包子鋪的舊招牌被重新漆過,上麵用紅漆寫著“柳氏加盟·陳記包子鋪”。林晚星看著腕上靜靜躺著的“酪”字印記,笑著對蘇晴說:“不管是早巷的粥、長街的酥、窄巷的鹵、老鋪的麵、市集的糕、碼頭的餅、炊巷的湯、街角的鹵味、早市的麵,還是這胡同的包子,隻要有人需要實在的味道,我們就把柳氏食道的‘誠’,一直傳下去。”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