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頭遇冷清,老粥陷困境
東巷的米粉香還沒散儘,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記便泛起暖光。她剛幫阿明把新收的徒弟介紹給街坊,就見阿蕊挎著湯桶匆匆跑來,桶沿還沾著未乾的湯漬:“晚星姑娘,快去南橋頭看看!陳婆婆的粥棚快撐不下去了!”
南橋頭是平州城的“通勤要道”,橋頭的“陳記粥棚”曾是趕路人的心頭好——陳婆婆做粥四十餘年,熬的粥綿密軟糯,可自從三個月前橋頭開了家“便捷粥鋪”,用預煮好的粥加熱售賣,還搭配各類包裝小菜,陳婆婆的粥棚就變得門可羅雀。
林晚星趕到時,隻見陳婆婆坐在褪色的藍布棚下,手裡攥著個掉瓷的搪瓷碗,麵前的大鐵鍋冒著微弱熱氣,鍋裡的白粥隻剩小半鍋。她穿著打補丁的灰布衫,頭發花白得像落了層霜,旁邊的竹籃裡放著幾個沒賣出去的涼饅頭。
“晚星姑娘,你可來了。”陳婆婆聲音沙啞,指了指不遠處的便捷粥鋪,“那鋪子的粥不用等,還送小菜,趕路上工的人都去那買了。我這粥要熬兩個時辰,大家嫌慢,一天賣不出三碗,連買米的錢都快沒了。再過幾天,這陪了我三十年的粥鍋,怕是要當廢鐵賣了……”
話音剛落,一個穿著時髦、塗著紅指甲的女人走了過來,她是便捷粥鋪的老板李姐,手裡拿著一張宣傳單:“陳婆婆,我最後問你一次,把粥棚的位置讓給我,我給你兩百文,夠你買些米過冬。你這老掉牙的熬粥方式,早就沒人要了!”
陳婆婆把粥鍋護在身後,身子挺得筆直:“我不讓!這粥棚是我和老伴一磚一瓦搭起來的,就算喝不上熱粥,我也不賣!”
林晚星眉心的係統光屏隨即亮起:
【柳氏食道傳承係統·橋頭粥品煥新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協助陳婆婆盤活“陳記粥棚”,升級粥品品類,吸引趕路人,完成“老嫗守棚”任務,驗證柳氏食道對“傳統粥品傳承”場景的適配性】
【關鍵線索:南橋頭客群以趕路上工的工人、送孩子上學的主婦、早起趕集的村民為主,偏愛“溫熱綿密、頂飽抗餓、口味多樣”的粥品,且注重“便捷性”;陳婆婆的熬粥手藝紮實,但隻有白粥、小米粥兩種,口味單一,且沒有配套小菜;橋頭附近有菜場、糧鋪、醬菜攤,南瓜、紅薯、瘦肉、青菜等原料易獲取;陳婆婆雖年邁,但熬粥火候把控精準,隻是不懂如何創新口味和提升便捷性】
【隱藏危機:李姐為了逼走陳婆婆,暗中讓夥計在粥裡加沙子,然後假裝顧客投訴,還在橋頭散布“陳婆婆的粥不衛生,喝了拉肚子”的謠言。更過分的是,她趁陳婆婆回家取米時,偷偷把粥棚的棚布剪破,讓陳婆婆的粥在雨天被淋濕,沒法售賣】
二、舊粥試新味,老嫗重燃希望
林晚星舀起一勺白粥嘗了嘗,對陳婆婆說:“陳婆婆,您的粥熬得綿密軟糯,米香十足,比便捷粥鋪的預煮粥香多了。大家不買,不是因為粥不好,是因為口味單一,還沒有配套吃食。咱們給粥加些新食材,再配些自製小菜,肯定能吸引趕路人。”
陳婆婆歎了口氣:“可我隻會熬白粥和小米粥,也不知道加什麼好……”林晚星笑著拿出柳氏手記:“彆擔心,我教你。咱們結合趕路人的需求,做幾款‘特色暖心粥’,再準備些方便攜帶的小菜,要是三天後能把粥賣光,你就繼續守著粥棚;要是賣不完,我幫你跟李姐談,讓她給你合理的補償。”
陳婆婆眼裡燃起微光,點了點頭。林晚星結合係統線索和陳婆婆的手藝,開始設計新粥品配方,陳婆婆負責熬粥,蘇晴幫忙準備食材和小菜,兩人分工協作,很快就投入到忙碌的製作中。
一)南瓜瘦肉粥·頂飽款
適配場景:趕路上工的工人當早餐,頂飽抗餓
基礎原料:
大米300g糧鋪新磨的,提前浸泡1小時)
南瓜200g菜場新鮮的,去皮去籽,切成小塊)
豬瘦肉100g菜場新鮮的,切成小丁)
生薑5g切末)
給瘦肉調味)
澱粉3g給瘦肉上漿)
熬粥用)
蔥花3g撒表麵增香)
關鍵步驟:
1.瘦肉丁加生抽、澱粉,抓拌均勻,醃製10分鐘;
2.鍋中加清水,大火燒開後放入浸泡好的大米,轉小火熬煮40分鐘,至大米開花、粥體濃稠;
3.加入南瓜塊,繼續熬煮20分鐘,至南瓜軟爛融入粥中;
4.另起鍋加少許食用油,油熱後放入生薑末、大蒜末炒香,加入醃製好的瘦肉丁,快速翻炒至變色,盛出;
5.將炒好的瘦肉丁放入粥中,加入鹽,攪拌均勻,再熬煮5分鐘即可;
6.成品特點:粥體綿密,南瓜的甜香混合著瘦肉的鮮香,鹹淡適中,工人喝一碗,能頂到中午不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紅薯小米粥·養胃款
適配場景:送孩子上學的主婦、早起趕集的村民當早餐,溫和養胃
基礎原料:
小米200g糧鋪新收的,提前浸泡30分鐘)
紅薯250g菜場新鮮的,去皮切成小塊)
紅棗5顆乾貨鋪的,去核切成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