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料包組合):小米麵100g獨立小袋)、白芝麻15g、花生碎10g、紅糖塊20g、鹽5g均單獨包裝)
輔料包裝):木質小禮盒1個、煮茶說明卡、小茶筅模型
關鍵步驟:
1.分裝原料:將小米麵、調味輔料分彆裝入透明小袋,注明分量和用途;
2.組合禮盒:把原料小袋、煮茶說明卡、小茶筅模型放入禮盒,用棉紙隔開;
3.貼標簽:禮盒外貼手寫標簽,注明“按說明煮製,現煮現喝最佳”;
4.成品特點:禮盒配料齊全,可按口味自由調配鹹甜,帶著老平州的手工溫度,探親時買著送長輩,成了“院角特色伴手禮”。
四)雜糧茶湯·健康款
適配場景:注重健康人群、老人,營養飲品
基礎原料:
主料混合麵漿):小米麵200g、燕麥麵50g、蕎麥麵50g混合後用冷水調漿)、清水1000
輔料調味):少量冰糖20g,根據口味添加)、枸杞10g洗淨泡軟)
關鍵步驟:
1.煮雜糧漿:銅壺燒水,倒入混合麵漿,小火慢煮12分鐘,邊煮邊攪至無顆粒;
2.調味:加入冰糖、枸杞,繼續煮3分鐘至冰糖融化、枸杞變軟;
3.分裝:倒入帶蓋玻璃罐,冷藏可放2天,喝時加熱即可;
4.成品特點:茶湯淺褐色,帶著雜糧的清香,甜度低、纖維足,注重健康的年輕人當代餐,老人喝著易消化,兼顧營養和口感。
五)配套特色套餐與便攜服務
1.早餐暖胃套餐:1碗鹹香茶湯+1根油條,售價四文,茶湯裝粗瓷碗,油條從院外早點鋪預訂,早上買一套,鹹香配酥脆,不用再單獨準備熱食,趕時間的上班族常買。
2.便攜即食套餐:1罐甜潤茶湯+1塊燒餅,售價五文,茶湯裝易拉罐,燒餅用油紙包好,年輕人裝在包裡當午餐,加熱即食,暖胃又管飽。
3.送禮禮盒套餐:1份茶湯料包禮盒+1個迷你銅壺模型,售價二十文,禮盒含全套原料,模型小巧精致,探親者買著送親友,既送手藝又送紀念,兼顧實用和心意。
阿嬤提前磨好小米麵、煮好茶湯,第二天清晨剛把攤擺好,第一碗鹹香茶湯就被晨練的張爺爺買走了。張爺爺喝了一口,眼睛一亮:“阿嬤,還是你煮的茶湯醇!速食茶湯一股子糊味,哪有這現煮的香!再給我來份早餐套餐!”
不一會兒,院角的街坊就圍了過來,早點鋪李老板訂便攜茶湯,探親的王大姐買茶湯料包禮盒,阿嬤忙得額頭冒了汗,手裡的茶筅卻越用越順,臉上的愁容也散了。
三、銅壺煮香,反轉破詭計
第二天清晨,阿嬤的茶湯攤前擺著剛煮好的茶湯,禮盒堆在木架上,林晚星幫阿嬤寫了塊木牌:“柳氏加盟·陳氏老壺茶湯,新味試吃,買套餐送自製芝麻鹽小袋裝)”。剛擺好,就圍滿了人,連之前去買速食茶湯的李老板都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嬤,給我來三罐甜潤茶湯!”“我要兩份早餐套餐,給店裡夥計當早飯!”“幫我裝兩盒茶湯料包禮盒,送老家親戚!”
阿嬤正忙著給李老板裝茶湯,忽然聽到院外傳來孫婷的聲音:“大家彆買!陳阿嬤的茶湯有怪味!我昨天買了碗鹹香茶湯,澀得咽不下去,肯定摻了玉米麵!”
街坊們停下手裡的動作,疑惑地看著阿嬤。阿嬤急得臉都紅了:“不是的!我的麵都是純小米磨的,煮了四十年茶湯了,怎麼會澀!”
孫婷手裡舉著個拆開的速食茶湯袋故意加了玉米麵衝調),衝街坊們喊道:“大家看!這就是我昨天從她這買的,澀得沒法喝,你們可彆上當!”說著就要遞給旁邊的孩子。
林晚星上前一步攔住她:“孫婷,彆裝了。昨天你往阿嬤的小米麵裡摻玉米麵、往銅壺裡加生水的時候,院角的修鞋匠馬師傅都看見了——他淩晨起來擺攤,正好撞見你在攤前鬼鬼祟祟,而且我們已經把你散布謠言的事告訴了官府,官差馬上就到!”
孫婷的臉瞬間白了,她還想狡辯,就見馬師傅從人群裡走出來:“我親眼看見你往阿嬤的麵袋裡倒東西,還往銅壺裡舀生水,你彆想賴!”街坊們也紛紛幫腔:“我剛喝了阿嬤的甜潤茶湯,醇得很,哪有澀味!”“你那速食茶湯一股子添加劑味,我們才不買!”“阿嬤的茶湯煮了四十年,我們信得過!”
這時,幾個官差快步走來,孫婷腿一軟,被帶走時還不忘瞪了阿嬤一眼。
係統光屏亮起【終極劇情反轉·銅壺傳承】
【加盟成果:陳氏茶湯攤試營業兩天,每天賣出兩百多碗罐)茶湯、八十多份套餐,清晨和上午都得排隊。院外的早點鋪還來訂了五十罐甜潤茶湯、三十份早餐套餐,給客人當早餐;附近的社區服務中心也訂了四十份茶湯料包禮盒,給獨居老人當節日慰問品】
【阿嬤的轉變:她不再坐在矮凳上歎氣,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磨麵煮茶,還學會了提前做好便攜罐裝、包裝禮盒,在每個包裝上貼個小標簽,寫著“罐裝茶湯常溫保存3天,冷藏可延至5天;料包需密封,避免受潮”。她把老銅壺擦得鋥亮,壺旁擺著街坊送的新小米,常對來買茶湯的人說:“煮茶湯就像過日子,得用心磨好每一麵,攪穩每一圈,火候夠了,味才正。以前我以為大家隻圖快,現在才知道,暖人的老味道,從來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院角的雜貨店老板見阿嬤的茶湯攤火了,主動留了個保溫貨架給她放罐裝茶湯,讓顧客隨時能買,銷量比攤前還高;阿嬤還收了個喜歡傳統茶湯的小姑娘當徒弟,教她磨麵、煮茶、調香,讓婆媳傳承的茶湯手藝有了新希望】
清晨的陽光透過老藤的枝葉灑在院角,阿嬤正給李老板遞過剛裝好的罐裝茶湯特意用保溫袋裹好,保持溫度),李老板笑著說:“阿嬤,還是你煮的茶湯地道!客人喝了都誇暖!”阿嬤笑著摸了摸手裡的茶筅,銅壺正煮著糯滑的茶湯,醇厚的焦香順著院角的人流飄遠。林晚星看著腕間的“酪”字印記,對蘇晴說:“不管是街口的米糕,還是院角的茶湯,柳氏食道的核心從來不是多快的效率,而是‘守醇’二字。隻要守住老手藝、用真心煮每一碗茶湯,老銅壺就永遠煮得香,老味道也永遠能暖進人心。”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