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陽暖山塢,川貝枇杷香初釀
秋意漸消,冬寒初至,山塢的清晨裹著淡淡的寒氣,院中的槐樹葉子已落儘,枝椏疏朗地伸向天空,卻被冬陽鍍上一層暖金色。陳晚星一早便在竹篩上鋪開陳禾送來的乾川貝——顆粒呈圓錐形,表麵乳白,帶著細密的紋路,泡在溫水中,漸漸舒展,散發出清苦卻溫潤的藥香,像把冬日的寒涼都輕輕化開。木桌上,謝景淵剛從鎮上換來的枇杷膏裝在陶罐裡,琥珀色的膏體濃稠,挖一勺湊近鼻尖,甜潤的果香混著蜂蜜的醇厚;旁邊的瓷碗裡,是趙老六捎來的南杏仁,去皮後雪白圓潤,嚼一口,帶著淡淡的堅果香,與川貝的清潤、枇杷膏的甜香交織,成了小院清晨的暖甜底色。
“晚星,今日要做川貝枇杷糕吧?川貝都泡軟了,枇杷膏也攪勻了,杏仁也磨成粉了。”謝景淵從灶房出來,手裡提著一個裹著棉絮的竹籃,“昨日孫仲山來說,冬日天寒,鎮上不少人咳嗽,盼著些潤喉止咳的點心,這川貝枇杷糕正好對症。”
晚星正將泡軟的川貝碾成細末,聞言點頭:“是啊,陳禾說川貝能清肺止咳,配著枇杷膏的甜潤,既能給蘇繡娘這樣熬夜繡活兒的人護嗓子,也能給王大山這樣上山砍柴的人防風寒。對了,周嬤昨日來送棗泥,說小石頭受了涼,總咳嗽,今日做糕也留些給他。”
話音未落,院外傳來清脆的撥浪鼓聲,伴著貨郎擔的軲轆聲。一個穿著粗布短褂的漢子挑著貨郎擔站在籬笆外,擔子裡擺滿了糖塊、針線、小玩意兒,腰間係著個布兜,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錢小五。他從擔子裡取出一個紙包,裡麵是雪白的麥芽糖,掰一塊遞過來,甜香四溢。
“晚星姑娘,謝小哥!我是貨郎錢小五,前幾日在鎮上聽張掌櫃說,姑娘做的點心能潤喉止咳,比糖塊還管用。我這幾日走街串巷,風吹得喉嚨乾,總咳嗽,想著用些麥芽糖換幾塊糕,也好路上潤嗓子。”他又從擔子裡取出一小罐蜂蜜,“這是我從山裡采的野蜂蜜,比鎮上的更純,姑娘添進點心裡,能讓糕體更甜潤。”
晚星剛捏起一勺川貝末,聞言看向錢小五手中的麥芽糖,又看了看桌上的枇杷膏、杏仁粉與川貝,心裡有了主意。恰在此時,陳禾背著藥簍走來,簍子裡除了草藥,還放著一小袋曬乾的桔梗:“晚星姑娘,謝大哥!今日的川貝夠不夠?我還帶了些桔梗,能宣肺利咽,和川貝配著,潤喉效果更好。”他看到錢小五,笑著打招呼:“錢叔,您也來換點心呀?”
錢小五咧嘴一笑,露出樸實的笑容:“是啊,陳小子,就盼著姑娘的點心能治治我的咳嗽。”晚星將川貝末放進碗裡,笑著道:“錢叔,陳禾,今日正好做川貝枇杷杏仁糕,你們留下嘗嘗,合口了再換。”
二、川貝枇杷杏仁糕·潤肺止咳款
適配場景:繡娘護喉、樵夫防風寒、冬日止咳食療,常溫可存8天,冷藏可存18天,口感綿密甜潤,川貝的清潤、枇杷膏的果香與杏仁的堅果香交織,桔梗的利咽與麥芽糖的甜暖中和藥味,既適合伏案勞作護喉,也能作為山野勞作防風寒食,溫和潤肺,不刺激咽喉,冬日止咳最宜。
基礎原料:
主料:乾川貝15g提前用溫水泡90分鐘,泡至柔軟,碾成細末)、枇杷膏80g自製或市售無添加款,果香濃鬱)、南杏仁50g去皮,部分磨粉,部分保留碎粒)、陳禾帶來的乾桔梗10g泡軟後切碎,利咽宣肺)、錢小五送的麥芽糖30g隔水融化,增加甜潤)、中筋麵粉120g提供基礎口感,不易散)、糯米粉100g增加軟糯,避免過硬)
輔料:野蜂蜜30g錢小五送的,溫潤甜潤)、冰糖20g砸碎成末,調節甜度)、鹽1g平衡甜味,激發食材本味)、清水40調節麵團濕度)、食用油10刷模具防粘)、長方形模具1個長22、寬16,用於塑形)、蒸鍋1個、料理機用於打杏仁粉)
關鍵步驟:
1.處理核心食材:
泡軟的川貝撈出,用石臼碾成細膩的粉末過篩去除粗渣,確保口感細膩,無顆粒感);南杏仁分成兩份,一份30g放入料理機,打成細膩的杏仁粉過篩後備用),另一份20g切成碎粒保留顆粒感,增加口感層次)。
乾桔梗用溫水泡20分鐘泡至柔軟,去除硬梗),切成細丁;麥芽糖隔熱水融化,攪拌至順滑避免結塊,與其他食材融合更均勻);枇杷膏加入10溫水,攪拌至稀稠適中方便與麵粉混合)。
2.調製麵團:
中筋麵粉、糯米粉、杏仁粉放入大碗中,加入冰糖末、鹽,用筷子攪拌均勻提前拌勻,避免蒸製後出現結塊)。
分多次加入清水、野蜂蜜、融化的麥芽糖,邊加邊用手揉麵,同時加入枇杷膏、川貝粉,揉至麵團初步成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放入桔梗丁、杏仁碎粒,繼續揉至完全融合,形成光滑不粘手的麵團硬度類似軟糯米團,太軟易粘模具,太硬口感乾硬),蓋上濕布醒發40分鐘讓麵粉充分吸收水分,口感更鬆軟,藥香與果香更均勻)。
3.塑形與預處理:
長方形模具內壁均勻刷一層食用油防粘,方便脫模),將醒發好的麵團放入模具中,用手掌輕輕按壓,使其均勻填滿模具,厚度約1.7表麵用刮刀刮平,確保平整美觀)。
用刀在麵團表麵切出28等份提前切好,方便蒸好後直接取用),每塊中央用手指輕輕按壓一個小坑,放入一小撮杏仁碎粒增加顏值與堅果香)。
模具底部鋪一層油紙油紙提前剪好,與模具底部大小一致,防粘效果更佳,也能吸附多餘水汽)。
4.蒸製與定型:
蒸鍋提前加水燒開,待水沸騰後,將模具放入蒸鍋中層,蓋上鍋蓋,轉中火蒸35分鐘蒸製25分鐘時,可揭開鍋蓋觀察,若表麵凝固,用筷子插入糕體中心,拔出後無濕粉帶出,說明已熟)。
蒸好後關火,不要立即開蓋,燜10分鐘避免溫差過大導致糕體回縮、變硬,也能讓藥香充分融入),隨後取出模具,放在冷卻架上晾涼至室溫熱食時偏軟,甜潤味較濃;晾涼後口感紮實,清潤味更突出)。
5.脫模與裝飾:
待糕體完全晾涼後,用刀沿模具邊緣劃一圈,輕輕將糕體完整取出若粘模具,可稍等3分鐘再脫模,利用油溫的潤滑性輕鬆取下)。
每塊糕表麵刷一層薄薄的蜂蜜增加光澤與溫潤甜感),撒上少許杏仁粉提升香氣與顏值),點綴一小撮川貝末直觀展現食材,增強食療感)。
6.成品特點:
糕體呈淡琥珀色,表麵泛著蜂蜜的光澤,點綴著雪白的杏仁粉與川貝末,入口先是枇杷膏的清甜果香,接著是麥芽糖的醇厚甜暖,隨後杏仁的堅果香與川貝的清潤在舌尖散開,桔梗的微甘中和了藥味,最後是麵粉與糯米的紮實軟糯收尾,咽下去後喉嚨裡涼絲絲又暖融融的,藥香不重,甜潤適口,咳嗽時吃一塊,咽喉瞬間舒緩。
錢小五拿起一塊,掰了一半塞進嘴裡,嚼了兩口,眼睛一亮:“這糕比糖塊管用!喉嚨立馬不燥了,咳嗽都輕了!”孫仲山恰好來送草藥,嘗了一塊,點頭道:“川貝與桔梗的配比恰到好處,既能止咳,又不寒涼,老人小孩都能吃!”張掌櫃趕來時,嘗了一塊,當即拍板:“姑娘,這糕酒樓每日要八十塊!冬日客人來吃火鍋,配著這糕,解辣又潤喉,比酸梅湯還受歡迎!”這便定名為“晚星川貝枇杷杏仁糕”。
三、甜糕換糖蜜,溫潤漫山塢
錢小五見糕體合心意,便從貨郎擔裡取出兩包麥芽糖、一罐野蜂蜜,還有一小袋芝麻糖,遞給晚星:“姑娘,這些糖都給你,你做點心添進去,甜潤又香。”晚星笑著收下,打開紙包,麥芽糖的甜香撲麵而來。她裝了八塊杏仁糕,用油紙包好,放進棉絮竹籃謝景淵編的),遞給錢小五:“錢叔,這點心您帶回去,走街串巷時吃,潤喉又暖身,不夠了再來換。”
錢小五接過竹籃,小心翼翼地放進貨郎擔的棉絮裡,又從擔子裡取出一個小布偶:“姑娘,這布偶給小石頭玩,他上次見了就眼饞。”說罷,便挑起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腳步輕快地離去,擔子裡的糖塊與點心的甜香交織,漫向山塢的小路。
陳禾幫著把給張掌櫃的糕體裝進桃木盒王大山送的),又從藥簍裡取出一小包曬乾的百合:“晚星姑娘,這百合能養陰潤肺,下次來我帶些,你再做些百合蓮子糕,先生說冬日吃百合,能安神助眠,適合給蘇繡娘這樣熬夜的人吃。”晚星接過百合,點頭應下:“好啊,下次用百合配著蓮子,做些安神的甜糕,讓蘇嬸繡活兒再晚也能睡好。”
周桂蘭牽著小石頭趕來時,小石頭裹著厚厚的棉襖,手裡攥著布偶,看到糕體便伸手要:“姨姨,糕糕!”晚星笑著遞給他一塊,小石頭咬下一口,含在嘴裡,含糊道:“甜,不咳了!”周桂蘭也嘗了一塊,連連點頭:“這糕比止咳藥還好吃,娃不抗拒,吃了兩塊,咳嗽真輕了。”晚星裝了七塊糕,用油紙包好,遞給周桂蘭:“周嬤,這點心您帶回去,小石頭餓了就吃,能當食療。”
午後的冬陽格外溫暖,晚星將錢小五送的麥芽糖與蜂蜜整齊地碼在杉木櫃王大山送的)裡,與之前的食材一一對應。謝景淵則在灶房煮起了川貝枇杷茶,放入兩勺蜂蜜,煮得茶湯澄黃,盛在粗瓷碗裡,溫溫的喝一口,潤喉又止咳。
晚星坐在槐樹下,看著小石頭拿著布偶在院裡跑,心裡格外踏實。謝景淵端來兩碗茶,遞給晚星一碗,笑著道:“冬日的點心,就該這般有溫度,既能解饞,又能治病,比啥都強。”晚星點頭,喝著熱茶,看著院中的竹篩上晾曬的百合,忽然覺得,這山塢的日子,就像這川貝枇杷糕一般,藏著草藥的關懷、糖蜜的甜暖,還有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心意——貨郎的糖,郎中的藥,繡娘的帕子,畫匠的畫,都成了冬日裡最溫暖的光。
夕陽西下時,張掌櫃的夥計來取糕體,提著裝滿川貝枇杷杏仁糕的桃木盒,腳步輕快地往鎮上走去。晚星與謝景淵坐在槐樹下,喝著川貝枇杷茶,聊著明日要做的百合蓮子糕,寒風掠過枝頭,卻帶著點心的甜香,漸漸融進這冬日的暮色裡。山塢的風,又將這潤喉的香氣吹向貨郎的小路、鎮上的藥鋪、熱鬨的酒樓,送到每一個被咳嗽困擾的人身邊,讓這份冬日的溫暖,治愈了整個山塢。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