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之內,號舍森然。低矮的隔間如同蜂巢,將數千學子分隔開來,隻餘下頭頂一方狹窄的天空。空氣中彌漫著陳年墨香、汗味,以及一種無聲的、幾乎凝成實質的緊張。林弈端坐於自己的號舍中,心如古井,波瀾不驚。昨夜的風波,京城的打壓,寒門的期望,此刻皆被摒除於這方寸天地之外。他眼中,隻有麵前那空白的試卷,以及心中早已爛熟於胸的經義文章與格物之理。
號炮三響,試卷分發。林弈凝神靜氣,展卷閱覽。
會試首場,依舊是經義貼經,考察的是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與闡發能力。這恰是原主多年苦功所在,林弈融合記憶後,理解更為透徹深邃。他下筆沉穩,破題精準,承轉自如,引經據典恰到好處,八股結構嚴謹工整,文辭雅馴,氣象雍容。更難得的是,在那看似規矩的框架之內,他的文章隱隱透出一股靈動之氣,對聖賢微言大義的闡發,往往能結合史實與世情,言之有物,而非空洞的道德說教,於守成中見新意,於規矩中顯才情。
接下來的詩賦、判誥諸科,林弈亦是從容應對,展現出紮實全麵的基本功。他並未刻意標新立異,但那份源自格物思維的清晰邏輯與務實精神,卻已悄然融入字裡行間。
真正的重頭戲,在於最後的策論。
當考題發下,林弈目光一凝。題目赫然是:“問:古今製度沿革得失,與當今實務興革之要。”
這是一個極其寬泛卻又暗藏機鋒的題目。既可泛泛而談曆代製度得失,亦可深入剖析當下某一具體難題。如何破題,如何立意,如何論證,直接關乎最終名次。
無數士子或蹙眉苦思,或奮筆疾書,引證《通典》、《文獻通考》,大談三代之治、漢唐盛況,或空泛議論吏治、兵製、田賦之得失。
林弈卻並未急於動筆。他閉目凝神,腦海中閃過漕運碼頭的喧囂,閃過老船工無奈的歎息,閃過改良船型在水槽中破浪前行的景象,閃過蘇文正“需有非常之實績”的告誡,也閃過徐階“把握好分寸”的提醒。
良久,他猛地睜開雙眼,眸中精光熠熠。提筆蘸墨,在那潔白的試卷上,落下了策論的標題:
《鑒古知今,格物興革——論製度沿革與實務鼎新之要》
開篇,他並未否定古製,而是高屋建瓴,指出製度沿革之核心,在於“順應時勢,切合民情”。隨即筆鋒一轉,直指要害:
“然則,如何知時勢?如何察民情?非坐而論道可致,非空談仁義可明。必也,格物以致知!”
他將“格物致知”從書齋的心性修養,巧妙地引向了認識客觀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層麵。他以漕運為例,詳述如何通過觀測船隻、水流、閘門,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從而找出效率低下的真正根源,並提出革新之策。
“昔者,河工隻知征發民夫,加高堤壩,然不明水流之力,不曉泥沙之性,往往事倍功半,勞民傷財。若以格物之法,勘測水勢,計算衝擊,擇要害處而固之,則用力少而成功巨。此非製度之變,乃認知之革,認知革則製度自然隨之而新!”
他沒有停留在漕運一隅,更引申至農事、工技、乃至吏治考核。“不明土壤肥瘠之變,何以定賦稅之均?不通物料堅韌之彆,何以省營造之費?不察官吏辦事之效,何以定考成之實?凡此種種,皆需格物之功,方能洞悉本源,革除積弊。”
他雄辯地論證,真正的改革,並非全盤推翻舊製,而是建立在對外部世界更精確、更深刻的認知基礎之上,是對舊有製度的精準優化與效能提升。他將格物之學,提升到了“鼎新之基,務實之本”的高度。
通篇文章,花團錦簇,文采斐然,邏輯嚴密,既有對經典的嫻熟運用,更有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洞察與獨到見解。尤其是那嵌於華美文辭之中的格物思想,如同錦緞上繡著的暗紋,不張揚,卻無處不在,堅實有力,為整篇文章注入了迥異於尋常策論的靈魂與風骨。
當林弈落下最後一筆,輕輕吹乾墨跡,隻覺得精神一片澄澈。他已將所能言、所當言,儘數呈於卷上。至於結果,已非他所能掌控。
閱卷房內,燈火通明。當主考官徐階與諸位同考官看到這份被糊名、謄錄後依然光彩奪目的試卷時,皆是為之動容。
“此卷經義紮實,文采飛揚,難得的是見識高遠,立意新奇!”
“這‘格物興革’之論,雖前所未聞,然細思之下,確有其理。尤其這漕運實例,數據詳實,論證有力,非是空談。”
“隻是……此等言論,是否過於標新立異?恐惹物議。”仍有保守的考官心存疑慮。
徐階默默聽著眾人的評議,手指在這份試卷上輕輕敲擊。他想起林弈拜會時的沉穩,想起那份漕運策論的驚豔,更想起蘇文正信中的極力推薦。他沉吟良久,最終緩緩開口,一錘定音:
“此文,守正而出新,博學而篤行。其‘格物’之論,非是離經叛道,實乃將聖賢‘格致’之道,落於實處。於當今務虛之風盛行之際,有此務實之見,實屬難得。依老夫看,當為魁首!”
閣老一言,重若千鈞。雖有微詞,亦被壓下。
放榜之日,貢院門前人山人aeite。當那巨大的金榜緩緩展開,“林弈”二字,赫然高懸於會元之位時,整個京城仿佛都為之寂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震天的嘩然!
會員!會試第一名!
寒門學子,格物學派,林弈!
張承、劉文遠等人在人群中激動得相擁而泣。聚集在清源會館的寒門舉子們更是歡呼雀躍,仿佛是自己高中一般。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陳嘯、李瑾等人站在遠處,看著那刺眼的的名字,臉色慘白如紙,如同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氣。他們動用了一切手段,打壓、流言、甚至卑劣的暗算,卻終究無法阻擋這寒門學子憑借真才實學,堂堂正正地登頂!
蘇文正在漱石齋中聞訊,撫須微笑,眼中滿是欣慰。
徐階於府中得知最終結果,亦是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期許。
林弈站在人群中,仰望著金榜上自己的名字,臉上並無狂喜,隻有一片沉靜。會元,隻是一個新的起點。他知道,真正的較量,在那九重宮闕之內的殿試之上,才剛剛開始。
翰墨之爭,已分高下。而接下來的雷霆之試,將決定他與格物學派的最終命運。
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