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餘溫尚未散去,山北縣又迎來了另一場變革。
清晨的霧氣還未散儘,石窪村後的山道上就出現了三五成群的婦女。她們挎著竹籃,手腳利落地采摘著紅豔豔的野山楂。往年在她們眼中一文不值的酸澀野果,如今卻成了能換銅錢的寶貝。
"都仔細些!"張老伯的老伴王大娘直起腰來,擦了把汗,"林大人說了,要選八分熟的,太生了澀,太熟了爛。"
這是縣衙新立的規矩:采集野果按品相論價。上等果三文一斤,中等兩文,下等一文。光是這一項,就讓許多貧苦人家多了條活路。
縣衙後院,十口新砌的灶台正冒著熱氣。林弈挽著袖子,親自示範如何熬糖:"火候最關鍵,糖漿要能拉絲才行。"
他小心地將熬好的糖漿澆在洗淨的山楂上,又撒上一把芝麻:"這樣糖漬的山楂,放三個月都不會壞。"
趙小乙學得最快,不一會兒就掌握了訣竅。這個年輕的戶房經承,如今又多了個新差事——果脯工坊的總管事。
"大人,這成本..."他看著消耗的糖料,有些心疼。
林弈笑道:"一斤山楂成本五文,製成果脯可賣三十文。你說劃算不劃算?"
第一批山北果脯出坊那日,全縣都轟動了。紅豔豔的糖山楂、金燦燦的杏脯、晶瑩剔透的棗糕,擺滿了縣衙前臨時搭起的攤位。
"嘗一嘗,看一看!山北特產果脯!"王鐵柱帶著護衛隊員維持秩序,嗓子都喊啞了。
最先被搶購一空的是糖山楂。酸甜可口的滋味,讓嘗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更妙的是,這些果脯耐存放,便於攜帶,很快就有了回頭客。
"給我包十斤!"一個過路客商大手筆地訂購,"運到府城,準能賣個好價錢。"
林弈看在眼裡,立即調整策略:"從明日起,果脯分三等。上等精裝,專供客商;中等簡裝,供應縣內;下等散裝,平價惠民。"
這個分級銷售的法子立竿見影。客商們爭相訂購上等果脯,普通百姓也能用便宜價錢嘗個新鮮。
更讓人驚喜的是,果脯產業帶動了整個鏈條。編籃子的、熬糖的、打包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人手。許多原本無事可做的老人和婦女,都在工坊找到了活計。
王大娘如今是采集隊的小頭目,每天帶著三十多個婦女上山。她掰著手指算給老伴聽:"一天采二十斤山楂,就是四十文錢。一個月下來,比你這個老頭子掙得還多!"
張老伯也不惱,笑嗬嗬地指著新修的水渠:"要不是林大人修了水渠,咱們哪有閒工夫摘果子?"
這話道出了實情。水利工程讓農耕效率大大提高,解放了大量勞動力。現在男人們種地,婦女老人摘果,各得其所。
一個月後,果脯工坊的賬本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淨利五十兩白銀!
"這還隻是開始。"林弈在會議上宣布,"下一步,我們要建正式的工坊,開發新品種。"
他取出一張圖紙:"這是本官設計的烘乾房。用磚砌夾層,以炭火慢烘,可比日曬的效果好上數倍。"
同時,他開始試驗新配方:在果脯中加入甘草、陳皮等藥材,既添風味又有養生之效;嘗試用蜂蜜代替部分糖料,製作高檔果脯。
最妙的是,他發現製作果脯的下腳料也能利用。果核可以榨油,果渣可以喂豬,一點也不浪費。
這天,一個府城來的大客商找到縣衙,開口就要訂購一千斤果脯。
"不過有個條件,"客商眯著眼睛,"這配方得賣給我。"
趙小乙當場就要拒絕,林弈卻攔住了他:"配方不賣,但可以合作。你在府城開分號,我們供貨,利潤三七分成。"
客商盤算半晌,終於點頭:"就依大人!"
這個消息傳開,百姓們對林弈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不光能讓野果變寶貝,還能讓客商乖乖合作,這不是神仙手段是什麼?
深秋時節,果脯工坊已經擴大到百人規模。晾曬場上,一排排果脯在秋陽下閃著誘人的光澤,空氣裡彌漫著甜香。
王大娘現在每天都要在工坊忙到天黑。但她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精神頭十足。用她的話說:"活了這麼大歲數,頭一回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這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那些原本隻能在家操持家務的婦女,那些年邁力衰的老人,都在這個新產業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林弈站在工坊二樓的觀察台,看著下麵忙碌的景象。醃製區、晾曬區、包裝區井然有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專心工作。
"大人,"趙小乙捧著賬本過來,"照這個勢頭,今年果脯這一項,就能給縣裡帶來上千兩的收益。"
林弈點點頭,目光卻投向更遠處:"但這還不夠。我們要讓山北果脯,成為天下人都知道的名產。"
他取出一份新的計劃書:《山北特產五年規劃》。上麵詳細列出了果脯、藥材、山貨等各項產業發展的步驟。
"首先要打響名頭。下個月在府城舉辦品鑒會,邀請各地客商。"
"其次要保證質量,製定統一的製作標準。"
"最後要擴大規模,在周邊各縣設立采集點。"
夜幕降臨,工坊裡依然燈火通明。新一批的山楂正在糖製,空氣中甜香更濃。
林弈獨自走在回衙的路上,耳邊還回響著工坊裡的歡聲笑語。這些樸實的人們不會想到,他們手中製作的果脯,正在編織一個貧困縣的致富夢想。
而這一切,都源於那些曾經無人問津的野果,和一個敢想敢做的知縣。
山北縣的產業萌芽,正在這個秋天悄然生長。
喜歡天命寒門請大家收藏:()天命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