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辦公室的燈光依舊明亮。陸軒站在窗前,望著遠方的城市輪廓,腦海中迅速切換到東南亞市場的複雜情況。宣傳片的成功雖鼓舞人心,但真正的硬仗才剛開始。
“文化不是裝飾,是根基。”他低聲說道,目光堅定。
趙宇翻閱著手中的資料,眉頭微皺:“東南亞市場複雜,宗教、語言、習俗差異極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誤解。”
張濤點頭附和:“我們不能隻靠表麵理解,必須深入當地社會結構與曆史脈絡,才能找到真正的切入點。”
林娜合上手中的文件,語氣認真:“接下來,我們需要係統性地研究每一個目標國家的文化背景,從節日、禮儀、飲食習慣到消費心理,都要精準把握。”
陸軒緩緩轉身,掃視眾人:“那就從最基礎的數據入手。三天內,我們要完成對主要市場的節日信息、消費偏好、廣告禁忌等核心數據的整理。”
話音剛落,張濤便已打開電腦,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我來寫爬蟲腳本,繞過封鎖獲取關鍵數據。”
馬亮也迅速行動:“我會聯係本地線人,儘可能收集紙質報告。”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網絡封鎖讓許多關鍵論壇和社交媒體無法訪問,團隊陷入被動。
“不能等。”陸軒果斷下令,“我們必須用儘一切手段,在七十二小時內拿到第一手資料。”
張濤的屏幕上不斷跳出代碼行,他的眼神專注而冷靜:“境外服務器已經搭建好,爬蟲正在運行,但部分加密內容無法直接抓取。”
馬亮則穿梭於城市的街頭巷尾,與多個線人接頭,換來幾份珍貴的市場分析手冊。
“這個節慶日程表是黑市高價買來的。”他將一疊厚厚的資料放在桌上,“裡麵詳細記錄了不同地區的節日安排、消費趨勢和社交熱點。”
趙宇快速瀏覽著內容,臉上浮現出一絲喜色:“有了這些,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判斷推廣時機。”
然而,就在他們整理數據的過程中,一個陌生的詞彙悄然浮現——“反華聯盟”。
“這是什麼?”張濤停下操作,盯著屏幕上的討論帖。
“一個地下社群。”馬亮低聲解釋,“他們專門針對外資企業在本地的營銷活動,試圖製造輿論壓力。”
陸軒沉思片刻,隨後淡然道:“知道了就好。我們不做冒犯之舉,但也絕不退縮。”
第二日,陽光灑進會議室,一場關鍵的會麵即將展開。
顧問名叫伊凡·卡特,是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市場專家之一。他曾多次公開批評外資企業忽視本土文化,甚至被稱作“文化守護者”。
“他對我們不會輕易信任。”林娜提醒道。
“那就讓他看到我們的誠意。”陸軒拿起早已準備好的ppt,走進會議室。
伊凡坐在主位,神情冷峻,目光中帶著審視。
“你們想讓我幫一家中國公司做品牌本土化?”他語氣略帶諷刺,“你們知道過去有多少企業失敗了嗎?”
陸軒沒有爭辯,而是打開了ppt,一頁頁展示樊星閣的戰略規劃。
“我們不打算複製國內的成功經驗。”陸軒語氣沉穩,“我們希望真正融入當地社會,而不是簡單地輸出自己的文化。”
伊凡的目光逐漸變得專注。
“我們會組建獨立的文化調研部門,由你全權負責。”陸軒繼續道,“你可以提出任何建議,包括調整品牌策略、修改宣傳方式,甚至是……保留我們原本的核心元素。”
這番話讓伊凡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