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雲層,灑在華東新區那片被重新翻動的土地上。泥漿尚未乾涸,幾道新挖的溝槽橫貫現場,像大地被劃開的傷口。一台小型挖掘機正緩緩退出基坑,履帶碾過濕土,留下深深的印痕。遠處圍擋上的標語依舊鮮亮——“綠色智造,築夢未來”,可此刻的工地,卻正經曆一場無聲的陣痛。
趙宇站在坑邊,手中緊握設計院發來的複核意見書,紙頁邊緣已被他捏得發皺。八公分的偏差,看似微小,卻足以讓整條生產線的地基失衡。他抬頭看向陸軒,聲音低沉卻清晰:“必須返工。主設備是定製件,螺栓孔位無法調整,若強行安裝,後期震動會導致基礎開裂,後果不堪設想。”
陸軒站在原地,目光沉靜如深潭。他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緩緩蹲下,伸手探入新開的溝槽,指尖觸到冰冷的預埋管端口。泥土潮濕,帶著昨夜雨水的寒意。他閉了閉眼,腦海中閃過的是整個項目的進度表、資金流、合作方的信任,以及那些日夜守在現場的兄弟們。
片刻後,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召集趙宇、孫明、胡軍,會議室,十分鐘後。”
會議室裡,空氣凝重。白板上原本清晰的施工節點圖已被一道紅筆劃過的“調整區”覆蓋。陸軒站在中央,聲音不高,卻如鐵錘落地:“問題已經發生,不回避,不推諉。我們要做的,是把損失壓到最低,把節奏搶回來。”
趙宇迅速彙報了技術方案:重新定位、開挖、校準、澆築,全程需四十八小時。期間需暫停周邊作業,影響整體進度至少三天。
孫明翻開財務預案,眉頭微鎖:“返工將增加直接成本約一百二十萬,包括人工、材料、機械台班。若後期工期延誤,還可能觸發合同中的延期罰則。”
胡軍則沉聲道:“開挖區域臨近主通道,重型機械進出頻繁,安全風險上升。必須重新劃定警戒區,增設照明與警示,夜間作業需雙崗巡查。”
陸軒聽著,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節奏穩定。他忽然開口:“質量不能讓,安全不能鬆,進度……我們搶。”
他轉身在白板上寫下三個字:搶、控、聯。
“搶,是搶時間。趙宇,你帶技術組現場督工,二十四小時輪班,能並行的工序全部並行。控,是控成本與風險。孫明,啟動應急資金池,優先保障返工所需;同時聯係保險公司,看能否走部分理賠流程。胡軍,你親自帶隊,安全巡查密度翻倍,任何隱患,當場叫停。”
三人齊聲應下。
陸軒頓了頓,目光落在白板角落的“合作方”標簽上,緩緩道:“這次的問題,暴露了我們在技術預判上的短板。如果我們能和啟明在研發層麵更深入聯動,類似偏差,本可在設計階段就規避。”
他語氣漸沉:“我有個想法——建一個聯合研發中心。不是掛名,不是形式,而是真正把雙方的技術力量擰成一股繩。我們出場地、人力,他們出核心算法與設備支持。目標明確:攻克綠色能源產線的共性難題,提升交付標準。”
趙宇眼神一亮:“若能實現設計與施工的前置對接,很多問題都能在圖紙階段解決。”
孫明也點頭:“技術共享,不僅能降本增效,還能增強合作黏性。隻要利益分配機製清晰,啟明沒有理由拒絕。”
胡軍雖不擅言辭,卻重重點頭:“隻要能少走彎路,兄弟們少冒風險,我全力支持。”
會議結束,陸軒立刻撥通啟明自動化總經理周正的電話。
“周總,我是陸軒。有個提議,想當麵談。”
兩小時後,啟明總部會議室。
陸軒將返工方案、成本測算、風險預案一一呈上,末了,平靜道:“我們發現問題,立刻整改,不找借口,不拖時間。這是態度,也是能力。”
周正翻閱文件,神色從疑慮轉為凝重,最終輕歎:“陸總,說實話,我原本擔心你們會掩蓋問題,拖到後期再說。但你們的反應速度和透明度……超出預期。”
陸軒微微一笑:“合作不是互相試探,而是共同扛事。問題在所難免,關鍵是誰先擔起來。”
他順勢切入主題:“所以我提議,我們不止於項目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目標很明確:未來三年,聯合攻關智能產線的五大核心技術瓶頸,包括模塊化設計、低碳工藝、自動化調試等。我們提供場地與工程團隊,貴方提供研發資源與技術標準。成果共享,風險共擔。”
周正沉默片刻,手指輕敲桌麵:“技術共享,意味著核心數據互通。我們內部,必然有人反對。”
“我理解。”陸軒坦然,“但時代變了。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誰能整合資源,誰才能立於潮頭。我們不是要窺探貴方機密,而是要建立一套共同語言,讓設計更貼近施工,讓技術更服務於落地。”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周總,您覺得,是守住一道牆安全,還是跨過一道牆,一起建一座城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