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翻開平板:“我建議先從數據采集端入手。現有的傳感器網絡需要升級,增加對電壓波動、設備溫升、負載變化的高頻采樣能力。”
“我聯係供應商。”孫明迅速記錄,“但新型傳感器成本高,單點投入是原來的兩倍。”
“值得。”陸軒斬釘截鐵,“我們不是在修路,是在鋪軌道。高鐵和馬車的區彆,就在於底層標準。寧可前期多燒錢,也不能留下技術債。”
張濤忽然開口:“還有一個問題——算法歸屬。”
所有人一靜。
“如果我們真做出ai模型,是樊星閣獨有,還是和啟明共享?”
這問題如石落深潭。
趙宇皺眉:“啟明一直卡核心技術,現在我們好不容易找到突破口,難道要分他們一杯羹?”
“但合作還在繼續。”孫明冷靜道,“如果我們單方麵推進ai係統,後期對接時,他們沒有適配能力,反而會成為瓶頸。”
陸軒沉默片刻,走到窗前。
樓下,實驗室的燈光依舊明亮。一名技術員正蹲在設備櫃前,接線、測試、記錄,動作一絲不苟。牆上的電子屏滾動著實時能耗數據,數字跳動如心跳。
“共享,不等於交出控製權。”他緩緩開口,“我們可以開放接口,但核心算法閉源。就像發動機可以裝在不同車上,但圖紙永遠在我們手裡。”
他轉身,目光如炬:“告訴啟明,我們在做一項‘智能施工中樞’的預研項目,邀請他們參與數據驗證環節。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派工程師來觀摩——但僅限外圍。”
趙宇笑了:“這招高。既顯得開放,又守住底線。”
“這才是真正的博弈。”陸軒淡淡道,“不是靠蠻力壓人,而是用格局設局。讓他們看到機會,又抓不住核心。”
李剛搓著手:“那我明天就發通知,召集人手開會。”
“不。”陸軒搖頭,“今晚。”
他拿起對講機,聲音沉穩:“林娜,通知研發組全體成員,十分鐘後,三樓大會議室,召開緊急技術動員會。主題——智能自適應能源管理係統可行性研究啟動。”
“收到。”對講機裡傳來清脆回應。
放下對講機,陸軒走到白板前,將“可行性研究立項”圈出,又在旁邊加了一個箭頭,指向尚未填寫的空白區域。
“張濤。”他忽然開口。
“在。”
“你負責擬定第一階段研究大綱。重點明確三點:數據采集標準、模型訓練路徑、風險評估清單。”
“明白。”
“還有——”陸軒目光深邃,“如果這個項目走通,後續我們不排除引入外部ai專家合作。但現在,所有基礎,必須由我們自己打下。”
張濤重重點頭。
會議結束,眾人陸續離開。李剛一邊走一邊掏出手機,翻出“機器學習入門”的搜索頁麵,嘴裡嘀咕:“神經網絡……這玩意兒真比打架難懂。”
趙宇和孫明並肩而行,低聲討論預算分配細節。胡軍依舊沉默,但腳步比往常快了幾分,仿佛已被某種無形的火點燃。
陸軒最後走出會議室。
走廊燈光灑在他肩頭,西裝筆挺,背影如刃。他沒有回頭,隻是抬手,輕輕撫過白板邊緣——那裡,還留著張濤寫下的ai結構圖,線條清晰,如一張正在展開的網。
他走向電梯。
電梯門開啟,映出他沉靜的麵容。就在門即將閉合的瞬間,一名技術員匆匆跑來,手裡抱著一台剛調試完的邊緣計算終端。
“陸總!第一組傳感器數據已經上傳,ai訓練環境初步搭建完成,隨時可以導入樣本!”
陸軒點頭,聲音平靜卻如雷貫耳:“開始吧。”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