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軒放下電話,指尖在桌沿輕點兩下,目光落在牆上的全球網絡圖。紅點密布,比昨夜又多了七處,像星火燎原,無聲蔓延。他沒有回頭,隻道:“林娜,準備會議。”
林娜立刻響應,轉身去通知團隊。五分鐘內,核心成員陸續進入會議室。陸軒站在投影前,背影挺直如刀鋒,聲音不高,卻穿透整個空間:“上個月,我們用服務贏了第一輪。對手學得快,但走得慢。現在,他們還在拚價格、拚響應,而我們要走下一步——把路鋪得更寬,把根紮得更深。”
他抬手,投影切換。一張渠道分布圖浮現,線上空白,線下稀疏。“目前八成銷售依賴傳統經銷商,電商平台幾乎為零。這不是優勢,是漏洞。一旦對手打通線上,我們會被甩在身後。”
張濤皺眉:“可主流平台入駐門檻高,抽成狠,還要求獨家資源傾斜。我們剛穩住陣腳,投入太大,風險不可控。”
“風險從來不是停下腳步的理由。”陸軒打斷,“彆人設門檻,是因為他們怕我們進去。正因如此,才必須進。”
孫明翻看財務報表:“若全麵鋪開線上合作,初期投入至少兩億,營銷、倉儲、物流都要重建體係。現金流能撐三個月。”
“那就三個月內打出成效。”陸軒目光掃過眾人,“林娜,你帶隊,主攻三大電商平台,必須拿下合作。孫明配合,提供數據支撐,讓對方看到我們的增長潛力。張濤,你負責優化產品展示邏輯,把‘全周期成本低’做成核心賣點,直擊客戶痛點。”
林娜起身:“我明天就出發,先談京東、天貓、拚多多。”
“不止國內。”陸軒補充,“亞馬遜、速賣通、azada,全部接觸。誰先簽,誰拿獎勵。我要在六十天內,看到我們的產品掛在全球主流平台首頁。”
會議結束,行動即刻啟動。林娜帶著市場團隊連續三天飛赴各地,與平台招商負責人麵對麵談判。然而現實如冷水潑麵——京東要求首年保底銷售五億,否則取消首頁推薦位;天貓提出三十五個點的傭金分成,遠超行業標準;拚多多更是直接要求低價專供款,變相壓縮利潤。
“他們不是想合作,是想榨乾我們。”林娜在酒店會議室拍桌而起,“這些條件,簽了就是自斷後路。”
身旁同事低聲問:“那還談嗎?”
“談。”她眼神冷硬,“但不是按他們的規則談。”
她連夜調取平台同類產品銷售數據,分析流量結構與用戶畫像,整理出一份《高價值客戶轉化模型》。第二天,她站在京東會議室,將報告推到對方麵前:“你們想要五億銷售額,我可以給。但不是靠壓價,而是靠精準投放。我們的客戶群體平均客單價超兩萬,複購率行業第一。與其讓我們交保證金換曝光,不如共建‘工業智能優選計劃’,由我們提供技術支持,你們開放精準流量入口。雙贏,而不是單方麵收割。”
對方沉默良久,最終道:“方案可以報上去,但總部未必批。”
“報上去就行。”林娜收起文件,“隻要你們敢試,我就敢賭。”
與此同時,孫明帶隊走訪全國重點經銷商。但情況不容樂觀。華南一家老牌代理商直接搖頭:“你們服務是好,可價格擺在那兒。我賣一台,賺不到多少錢,還要承擔售後壓力。隔壁老王賣競品,提成高一倍。”
“我們不是來求你們賣貨的。”孫明打開平板,調出財務模型,“這是過去半年使用我們係統的客戶生產效率提升數據,平均提升百分之四十一。這意味著他們願意為穩定支付溢價。隻要你們把客戶帶進來,後續續約、升級、增值服務全是增量收益。三年內,單客戶價值翻三倍。”
對方仍猶豫:“可萬一你們撐不住呢?萬一哪天倒閉了,我們這些設備誰來管?”
“樊星閣不靠噱頭活,靠的是每一個客戶打來的電話都能接通。”孫明站起身,“今天你信一步,我們陪你走十步。不信,就看著我們把市場一寸寸啃下來。”
走訪十五城,談判四十三場,多數無果。但也有鬆動。浙江一家經銷商在看到南非客戶追加合同的新聞後,主動來電:“你們真能讓客戶等兩小時還說‘我相信你們’?如果真是這樣,我願意先試一百台。”
消息傳回總部,陸軒當即批複:“首批供貨免押款,技術支持團隊提前駐場,培訓三天。”
線上受阻,線下緩慢推進,壓力如山壓向團隊。一周後,林娜回到總部,臉色疲憊:“三大平台都沒鬆口。他們覺得我們體量不夠,不敢賭。”
陸軒聽完彙報,起身走到窗前。城市燈火如織,映在他眼中,卻無半分柔和。“他們要體量?那就給他們看體量。”
他轉身下令:“調出過去九十天全球訂單數據,整合成《市場爆發趨勢報告》。再讓技術組做一段三分鐘視頻,展示係統在極端環境下的運行實錄——零下四十度啟動、電壓波動五百毫秒恢複、遠程修複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九點八。我要讓平台知道,我們不是來賣貨的,是來定義行業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娜眼睛一亮:“我們可以主打‘高端工業品線上首發’概念,打破平台隻有消費電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