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委員會的直播畫麵還在循環播放,一名業主正拿著檢測儀核對鋼筋編號。陸軒坐在辦公室,盯著大屏右下角跳動的數據流,手指無意識地敲了敲桌麵。
第三起“材料未到”的投訴剛被標記為“已核實”,係統卻顯示該批次建材已在四十八小時前簽收。他點開物流追蹤頁麵,運輸車的軌跡在城西某中轉倉突然中斷,後續節點全部空白。
“林娜。”他開口。
林娜立刻出現在門口,手裡夾著當日監督日誌。“客戶反饋又有兩起施工延期,都說是等材料。”
“不是等,是被人卡。”陸軒調出供應商清單,“把過去三個月所有二級供應商的交付記錄導出來,按延遲天數排序。”
林娜沒問原因,轉身就走。陸軒抓起內線電話:“馬亮,查c區建材鏈,所有經手中轉的公司,給我挖資金流水和通話記錄。重點看有沒有近期大額轉賬。”
電話那頭隻回了句“收到”,隨即掛斷。
不到一小時,張濤拿著平板推門進來。他臉色沉著,屏幕上是五家本地房企的銷售動態截圖。
“不對勁。”張濤把平板放在桌上,“宏遠帶頭降價,其他四家同步推特價房,戶型全是清庫存的舊款。更巧的是,他們今天集體上線了‘安心購’服務承諾——48小時響應、72小時解決,跟我們上個月公布的條款一模一樣。”
陸軒沒說話,目光落在其中一張宣傳圖上。那句“我們也在進步”的標語,像一根細針紮進眼底。
“巧合?”他問。
“不止。”張濤滑動屏幕,“三家媒體賬號在同一時間發布‘樊星閣神話破滅’話題,評論區清一色質疑資金鏈。其中一個賬號,三個月前還在寫‘本土黑馬崛起’。”
陸軒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他拿起筆,在“三快一穩”旁邊寫下三行字:
價格壓——同步降價,清倉甩賣
輿論攻——複製承諾,倒打一耙
供應鏈斷——物流中斷,交付延遲
他退後一步,看著這三行字,聲音低下來:“不是競爭,是圍剿。”
馬亮這時候敲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加密文件摘要。“查到了。‘宏遠物流’和‘通達建材’的負責人上周密會三次,第二次見麵後,通達對我們的三筆訂單全部標注‘待協調’。他們內部郵件有句話——‘按計劃延遲c區供應’。”
陸軒盯著那行字,眼神冷了下來。
“再查。”他說,“把這五家企業過去兩年的往來數據全調出來。我要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共享服務器、共用宣傳團隊、甚至共用一個公關公司。”
馬亮點頭離開。陸軒轉向張濤:“你剛才說,他們複製我們的服務承諾?”
“一字不差。”張濤點頭。
“那就不是學。”陸軒說,“是嫁接。他們想讓所有人覺得,我們吹的牛,他們也能兌現。等市場混亂,客戶分不清真假,信譽體係自然崩塌。”
張濤皺眉:“可他們撐不了多久。這種響應速度,人力成本翻倍,他們現在的利潤率壓到8以下,再撐兩個月就得虧。”
“他們不在乎虧。”陸軒說,“他們隻在乎我們倒。”
他走到窗前,工地的燈還亮著。監控畫麵裡,施工隊正圍著一台混凝土攪拌機,似乎在等什麼。他拿起對講機:“李剛。”
“在。”李剛的聲音很快傳來。
“去一趟通達建材的中轉倉,彆動手,隻看。拍下所有進出車輛的車牌和封條編號。順便,查查他們給其他客戶的貨,是不是都準時發了。”
“明白。”
三小時後,李剛回來了。他沒進辦公室,直接在會議室等。陸軒進去時,他正把幾張照片投到屏幕上。
一輛印著“通達建材”的貨車,車尾封條完整,駕駛室卻坐著兩個陌生麵孔。發貨單上,目的地是宏遠新盤項目,時間是昨天下午三點。
“我蹲了四個小時。”李剛說,“他們給宏遠的貨,正常發。給我們的一批鋼筋,原地壓了三天,今天淩晨才裝車,但路線改了,繞城東走,至少晚十二小時。”
陸軒看著照片,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了兩下。
“再查。”他說,“把這五家企業的股東結構、法人關聯、辦公地址全列出來。我要知道誰在背後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