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車外殼上的油漬在指腹留下一道暗痕,陸軒沒擦,轉身走向指揮棚。李剛跟了兩步,被他抬手止住。
“你去召集人。”陸軒說,“新流程必須落地,不能等。”
他推開指揮棚的門,監控大屏正滾動著c3區傳感器數據流,紅點閃爍,代表係統自檢通過。趙宇站在操作台前,頭也沒抬:“第三批設備已接入,ai預警響應時間壓縮到四點七秒。”
陸軒點頭,走到財務模塊界麵,調出資金池總覽。屏幕左下角跳出一個加密文件夾,標著“戰略儲備”。他輸入密碼,頁麵刷新,一組數字浮現出來——三億兩千萬元,未動用。
張濤不知何時已站在旁邊,盯著那串數字看了幾秒,終於開口:“這筆錢,是最後的退路。”
“不是退路。”陸軒關掉窗口,轉身麵對眾人,“是衝鋒的彈藥。”
林娜合上筆記本:“擴大試點需要新增三百名技術督導,培訓周期至少兩周。人力成本翻倍,還不算設備追加。”
“那就投。”陸軒聲音不高,卻壓住了所有雜音,“現在不投,等彆人把標準立了,我們連跟的資格都沒有。”
馬亮從角落起身,走到輿情監控屏前:“宏遠最近安靜得反常。他們沒撤,是在等我們出錯。”
“他們等不到。”陸軒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定義規則”下方劃出一條粗線,“從今天起,樊星閣所有新建項目,全部按‘未來工地’標準執行。材料溯源、施工監控、ai預警、業主共治,四項全開。”
趙宇抬頭:“三個重點項目已經準備就緒,但係統承載能力還在臨界點,再擴容需要外部算力支持。”
“聯係清大智能建造實驗室。”陸軒說,“還有南工大材料研究院、中建科院中心。你牽頭,下周內拿出合作框架。”
林娜皺眉:“高校合作流程長,立項、評審、撥款,走完至少三個月。”
“我們不等流程。”陸軒盯著她,“你要的不是流程,是人。找那些真正搞技術的,彆管職稱頭銜。能解決問題,就是專家。”
林娜記下幾個關鍵詞,筆尖一頓:“高端人才引進,薪酬體係怎麼定?”
“翻倍。”陸宇說,“核心崗位,三倍。簽五年協議,給期權。誰願意跟我們賭一把,我們就敢把身家押上去。”
張濤終於忍不住:“三倍薪酬?一個項目利潤才多少?我們不是在做慈善。”
“我們在買時間。”陸軒盯著他,“宏遠拚人海戰術,靠低價搶市場。我們拚什麼?拚效率,拚質量,拚不可複製的係統。這套東西,沒人帶,跑不起來。”
他走到投影前,調出一份對比圖:左側是傳統工地進度曲線,波動劇烈;右側是c3區試點數據,平穩上升,誤差帶幾乎貼著基準線。
“看見了嗎?”陸軒指著右圖,“這不是人在乾活,是係統在調度。每台設備、每個班組、每批材料,都在節奏裡。錯一步,警報響;慢一步,自動調整。這不是升級,是換代。”
張濤沒說話,手指無意識敲著桌麵。
李剛這時走進來:“一線隊長都到了。有人問,新係統搞得太細,記不住流程怎麼辦?”
陸軒轉身:“那就彆讓他們記。每個班組配一名技術輔導員,專門負責係統操作和問題響應。你提的建議,我批了。”
李剛一愣:“真批了?”
“你提對了。”陸軒說,“改革不是讓下麵的人自己摸索,是我們把路鋪好,讓他們往前衝。”
趙宇立刻接話:“我馬上擬個技術支援方案,先從c3區抽調十名熟練工,培訓後派往新項目。”
“不止。”陸軒走向財務終端,再次打開戰略儲備金頁麵,“撥付首批專項資金,一億八千萬。三個試點項目同步升級,設備采購、係統擴容、人才引進,全部啟動。今天就把款打出去。”
林娜迅速記錄:“需要董事會簽字嗎?”
“我已經簽了。”陸軒說,“責任我扛。現在每一分鐘都在流失機會,等不了層層審批。”
張濤盯著屏幕上的數字,終於鬆口:“其他項目預算我來調。老城區改造項目暫緩招標,省出五千萬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