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報告加載完成,主屏中央的曲線穩定上揚。客戶信任指數定格在87.6,持續三分鐘未回落。指揮室內的終端警報陸續解除,紅色閃爍轉為常態藍光。
陸軒抬手,關閉了實時監控界麵。屏幕黑下前最後一幀數據被自動截存,標記為“事件終點”。
“戰鬥結束。”他說,“現在開始複盤。”
林娜鬆開握著鼠標的手,指尖有些發白。她看了眼時間,16時23分,距離他們發布第一份聲明已過去一個半小時。係統日誌顯示所有傳播源均已沉寂,但她仍沒卸下防備。
馬亮將資金鏈圖譜切換至靜態歸檔模式。那張曾布滿跳轉軌跡的動態網絡此刻凝固成一條條灰線,像一張收攏的網。他合上分析麵板,抬頭看向陸軒。
“從第一個賬號注冊到推文爆發,間隔四十三分鐘。”陸軒調出時間軸,“我們響應用了三十七分鐘。中間這六分鐘,三家客戶暫停接入。”
沒人接話。趙宇低頭翻看技術組的響應記錄,手指停在某一行。應急專線首次接到問詢的時間是14時05分,而團隊正式啟動對外溝通流程是在14時07分。
“兩分鐘。”孫明開口,“看起來不多。”
“但足夠讓懷疑落地。”陸軒說,“謠言先於澄清存在,就意味著我們在追趕。這不是應對,是補救。”
林娜皺眉:“我們不可能二十四小時盯著每一個社交賬號。”
“不是要盯所有賬號。”陸軒點開一段剪輯視頻,“是要盯住誰有能力發動這種攻擊。”
畫麵中,先是《你信任的係統真的安全嗎?》的推文截圖出現,轉發量迅速攀升。接著切到曼穀s座防火牆日誌,異常掃描請求與信息爆點同步發生。再往後,是塞浦路斯公司注資銳界聯盟關聯方的資金流轉示意。
“攻擊不是孤立的。”陸軒暫停在一處節點,“輿論、技術、資本,三條線同時啟動。而我們隻在最後一條線上有準備。”
馬亮點頭:“情報獲取滯後了。首發賬號注冊後十九分鐘才進入監測範圍,那時第一批轉發已經成型。”
“問題不在監測頻率。”陸軒說,“在於判斷標準。我們等‘明顯異常’才行動,但他們隻要‘輕微異動’就開始布局。”
孫明翻動財務模型報表:“如果提前介入,意味著要為更多潛在風險預留預算。品牌防護成本會上升至少百分之八。”
“比起客戶流失,這個數字不貴。”趙宇說,“一旦係統被質疑,後續每一份合同都要多花三倍精力去說服。”
陸軒走到副控台前,調出一份新文檔。“早發現、早研判、早介入。”他敲下這三個詞,“以後這是鐵則。”
他轉向馬亮:“你負責建預警係統。不靠人工盯,用規則觸發。凡是涉及樊星閣的負麵內容,單日討論量超五百,自動上報;關聯境外ip或空殼公司背景,立即標紅。”
馬亮點頭記下。
“林娜。”陸軒繼續說,“你整理媒體聯絡名單。主流平台、行業自媒體、獨立評測機構,全部建檔。每周更新一次。下次再有人想帶節奏,我們要能在兩小時內找到能說話的人。”
林娜拿起筆,快速記錄。“需要授權發布機製嗎?”
“需要。”陸軒說,“設立輿情觀察崗,你兼負責人。每日七點提交簡報,重大動向隨時通報。”
孫明皺眉:“臨時抽人會影響現有工作節奏。”
“那就不是臨時。”陸軒打開另一份文件,“《重大風險響應規程試行版)》。從今天起,輿情防控納入常規運營。預算單列,責任到人。”
他將文件推至桌中央。五人圍站的位置形成半圓,像一場戰後總結會。
“趙宇。”陸軒看向技術端,“組建五人快速響應小組。一旦觸發預警,十分鐘內完成證據打包、日誌提取、接口開放三項準備。你們和林娜的公關組直接對接。”
趙宇應聲:“可以做到。”
“還有。”陸軒補充,“所有對外發布的技術說明,必須附帶可驗證路徑。比如白皮書裡的架構圖,要能對應到實際服務模塊編號。讓他們沒法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