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開胃的熗炒土豆絲;
還有切得整整齊齊、脆生生的黃瓜條和蘿卜絲。
桌子中央,還擺著幾隻小碟,分彆盛著地道的六必居甜麵醬和切得細如發絲的蔥絲。
再加上周譯剛剛從全聚德買回來的、還冒著熱氣的烤鴨,片成薄片,皮酥肉嫩。
這頓春餅宴,算是齊全到了極致。
“大哥,快嘗嘗看,這些菜,可都是按著你當年最愛吃的口味做的。”許芸笑著招呼道。
許荊點了點頭,他放下孩子,洗了手,在主位上坐下。
他伸手拿起一張溫熱的餅皮,攤在手心,先用筷子抹上一點甜麵醬,再小心翼翼地依次鋪上幾片醬肘花、一撮炒合菜、幾根黃瓜條,最後再放上幾根提味的蔥絲。
他熟練地將餅的下方往上一折,防止湯汁漏出,然後左右兩邊向中間一卷,一個春餅就成型了。
許荊將春餅送入口中,細細地咀嚼。餅皮的韌,醬料的甜,肉的香,蔬菜的脆,所有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瞬間喚醒了他沉睡了多年的味覺記憶。
“這一口……”許荊緩緩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種難以抑製的、近乎哽咽的情感,“我可是……饞了好多年啊。”
“舅舅,這有什麼!”林知微笑著說,“我和悠悠現在都放寒假了,時間多得很。您在北京這段日子,想吃什麼,我們就帶您去吃什麼。”
悠悠說:“保準給您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管夠!”
飯後,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裡喝茶聊天。周譯主動問道:“舅舅,您喝什麼茶?”
“紅茶吧。”許荊說。
周譯便起身去廚房燒水泡茶。許荊的目光,追隨著他忙前忙後的身影,眼神複雜,最終化為心中一聲無聲的歎息。
林寧遠將一切看在眼裡,他伸出手,在許荊的手背上輕輕拍了拍,一切儘在不言中。
隨即,許荊的目光被沙發一側,一個用來當裝飾品的纏枝蓮紋的青花瓷瓶吸引了。
他站起身,緩步走了過去,伸出手,用指腹小心地觸摸著瓶身冰涼光滑的釉麵。他轉頭問林寧遠:“這個瓶子,是哪裡來的?”
“哦,這個啊,是知微前幾年淘來的。”林寧遠回答道。
林知微也走了過來,解釋道:“是我從杜老板那裡淘來的。當時我主要買了一個青花小碗和一個德鐘壺,準備走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這個瓷瓶。”
“這個瓶子瓶身的紋飾有些錯亂,杜老板說是民國仿的,不值錢。但我看著它的胎質還有畫工都還不錯,正趕上搬新家,缺個擺件,就順手買回來當裝飾品了。”
許荊的眉頭卻微微蹙了起來。他圍著瓷瓶,仔仔細細地看了一圈,眼神變得越來越專注,越來越銳利。
“你去給我拿個放大鏡過來。”許荊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這個瓷瓶,我瞧著,不像是仿的。”
“不是仿的?”許茹驚訝地問道,“那……那能是真的?”
“八九不離十。”許荊的目光沒有離開瓷瓶,“如果我沒看錯,這應該是乾隆朝官窯出的東西。”
“什麼?!”林寧遠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被他們一直當成仿品、隨意擺在客廳角落裡的瓶子,竟然會是乾隆官窯的真品?
安安和南南滿屋子亂跑,追逐打鬨,沒把它撞碎,也真是天大的運氣!
許荊接過葉攸寧遞過來的放大鏡,對著瓶身的青花紋飾和釉麵,仔仔細細地看了一圈,又將瓶子小心翼翼地翻過來,仔細查看了底部的“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識。
良久,他才直起身,放下放大鏡,轉頭看著自己的外甥女,用一種既感慨又哭笑不得的語氣說道:“知微啊,你這運氣,可真是……”
—————————————
正文分隔線:
還記得這個瓷瓶嗎?在第22章“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