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雙線戰報荊州風雲
長安的秋意漸濃,養心殿內的鎏金銅爐燃著西域進貢的安息香,煙氣嫋嫋,將殿內映照得一片朦朧。劉進手持兩份戰報,目光先落在薛仁貴從並州發來的文書上,嘴角泛起一絲淺笑。
這位白袍將軍的行事風格,向來是雷厲風行。戰報上字跡剛勁,寥寥數語便將冀州之行說得明明白白:
“……末將率軍三萬入冀州,連破高邑、元氏、欒城三縣,斬敵兩千餘,繳獲糧草輜重無數。袁紹麾下高乾率軍五萬來援,據營死守,末將數次挑戰,其堅壁不出。及袁紹主力自兗州退回鄴城,末將料難再取攻勢,遂於夜襲南皮,焚其糧倉三座,掠得戰馬千匹,從容退回並州。沿途未遇攔截,全軍無損……”
劉進放下戰報,指尖輕叩案幾。薛仁貴這趟冀州之行,雖未重創袁紹,卻如同一把快刀,在袁紹的腹地攪了個天翻地覆。高乾的五萬兵馬被牽製在營寨中不敢動彈,眼睜睜看著薛仁貴劫掠縣城、焚燒糧倉,最後還能全身而退,這份膽識與戰力,著實令人讚歎。
“倒是個會占便宜的。”劉進輕笑出聲。薛仁貴深知“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道理,見袁紹主力回援便知難而退,既沒折損兵力,又給了袁紹一個教訓,還帶回了不少戰利品,稱得上是完美的牽製。
他想起薛仁貴麾下的“天山銳士”,皆是百戰餘生的騎兵,機動性冠絕天下,用來襲擾敵後再合適不過。此番撤回並州,正好休整兵馬,待日後北伐冀州時,這支力量定能發揮更大作用。
“傳旨給薛仁貴,”劉進對身旁的內侍道,“賞黃金五十兩,錦緞百匹,令其好生休整,加強並州防務,隨時待命。”
“奴才遵旨。”
將薛仁貴的戰報擱置一旁,劉進拿起另一份來自荊州的文書,署名是嶽飛。相較於薛仁貴的簡潔,嶽飛的戰報更為詳儘,字裡行間透著沉穩與細致。
“……末將自涼州回師,率五萬兵馬抵南陽,於宛城外圍紮營,與蔡瑁大軍對峙。麾下黃忠將軍每日出營挑戰,蔡瑁軍閉門不出,士氣低迷。末將觀其營壘堅固,遂令大軍休整,同時遣細作探查周邊縣城防務……”
劉進點頭。嶽飛用兵向來謹慎,初到南陽便知先探虛實,不急於求成,這是老將的沉穩。
“……休整十日畢,末將分兵三路:一路由程普率領,攻博望、新野;一路由黃忠率領,取鄧縣、穰城;末將自領主力,仍與宛城蔡瑁對峙。另遣孫策周瑜率水軍一五千萬,順漢水而下,切斷蔡瑁糧道……”
這便是典型的“圍點打援”之策了。用主力牽製蔡瑁,分兵蠶食周邊縣城,再讓孫策斷其糧道,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劉進不由得想起嶽飛在涼州時的戰績,此人不僅善戰,更善謀,總能在看似僵持的戰局中找到破局之法。
戰報繼續寫道:
“……蔡瑁初時不以為意,及聞周邊縣城接連陷落,糧道被斷,方知慌亂。五月十六日,蔡瑁率軍三萬出營挑戰,末將令花榮、龐德為先鋒,左右夾擊,激戰半日,斬敵四千餘,蔡瑁大敗而歸,閉城死守……”
看到此處,劉進眼前仿佛浮現出戰場的景象——黃忠的鳳嘴刀劃破長空,龐德的赤血刀砍得敵兵人仰馬翻,嶽飛坐鎮中軍,指揮若定,蔡瑁的軍隊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五月下旬,兗州敗訊傳至宛城,蔡瑁軍心動蕩。末將察覺其異動,加強戒備。六月初二夜,蔡瑁棄宛城而逃,率殘部渡江南撤。末將率軍入城,南陽郡長江以北之地儘歸我軍所有。周瑜將軍的江東水軍已抵漢江入江口,與蔡瑁水軍隔江對峙……”
劉進撫掌讚歎。嶽飛不僅能打硬仗,更能洞察敵軍動向,蔡瑁想棄城而逃都沒能瞞過他的眼睛,這份洞察力,著實難得。
戰報的末尾,嶽飛問道:“……南陽已定,蔡瑁南渡,末將欲乘勝追擊,攻取荊州全境。然糧草軍械需從長計議,懇請陛下示下。”
劉進放下戰報,沉吟片刻。荊州地處江漢平原,物產豐饒,是兵家必爭之地。拿下荊州,西可通巴蜀,東可聯江東,南可威懾交趾,戰略意義重大。嶽飛想乘勝追擊,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過,打仗終究是打錢糧。他轉頭對門外喊道:“傳張居正。”
不多時,張居正身著青色官袍,步履沉穩地走進殿內,躬身行禮:“臣張居正參見陛下。”
“愛卿不必多禮。”劉進指了指案上的戰報,“看看這個。”
張居正拿起嶽飛的戰報,仔細閱讀完畢,神色平靜地放回案上:“嶽將軍用兵如神,拿下南陽實乃必然。”
“荊州之戰,朕想讓嶽飛乘勝追擊,拿下全境。”劉進開門見山,“你掌管戶部,說說看,如今的錢糧能否支撐這場戰事?”
張居正躬身道:“回陛下,自收複兗州、豫州後,兩地雖然對錢糧有著損耗,然之前庫存頗豐,再加上李靖,秦瓊二位將軍在當地截獲不少物資;同時,關中屯田初見成效,今年預計可收糧八十萬石;加上各地商稅、鹽鐵專營之利,國庫尚有的物資,足以在支撐十五萬大軍一年之用。當然,等今年秋收以後,物資還會更多,因此,支撐嶽飛將軍幾萬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補充道:“嶽飛將軍麾下現有兵馬五萬,若要南征,最多再增兵三萬即可,所需糧草軍械,戶部可隨時調撥,無需擔憂。”
劉進心中大定。張居正掌管戶部以來,開源節流,整頓吏治,國庫日益充盈,如今終於派上了用場。他笑道:“有愛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陛下,”張居正又道,“荊州水網密布,糧草轉運需仰仗水路。周瑜將軍的水軍已在江口待命,可令其配合嶽將軍,保障糧道暢通。”
“所言極是。”劉進點頭,“朕會一並傳旨給周瑜。”
張居正又請示了幾件政務,便躬身告退。
劉進拿起朱筆,在嶽飛的戰報上批複:“南陽大捷,朕心甚慰。蔡瑁南渡,正是乘勝追擊之時。著令嶽飛為南征大都督,總領荊州軍務,熊闊海的三萬禁軍不日會去增援,糧草軍械由戶部即刻調撥。若能全取荊州,朕便封你為大將軍,縣候,食邑三千戶。另,令周瑜率水軍配合,保障糧道,伺機渡江,共取荊州。欽此。”
寫完旨意,他將其交給內侍:“八百裡加急,送往南陽,同時抄送一份給周瑜。”
“奴才遵旨。”
內侍離開後,劉進走到窗前,望著南方的天空。荊州……接下來便是荊州了。拿下荊州,下一步便是江東、巴蜀,最後是冀州、青州……天下一統的藍圖,正在他的手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他仿佛能看到嶽飛的大軍渡過長江,周瑜的戰船乘風破浪,蔡瑁的殘部望風而逃,荊州的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將是何等壯闊的景象。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在劉進的龍袍上,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
南陽,嶽飛的中軍大帳。當八百裡加急的聖旨送到時,嶽飛正與黃忠,程普,龐德,花榮,孫策等人商議渡江事宜。接過聖旨,讀完劉進的批複,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對著長安的方向躬身行禮:“臣嶽飛,謝陛下隆恩!定不負陛下所托,拿下荊州!”
帳內的將領們紛紛歡呼,士氣大振。
長江北岸,戰船林立,旌旗獵獵。一場席卷荊州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喜歡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