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辭。”
“奴婢在。”
“觀察入微,應對得宜。賞。”
“謝陛下恩典!”沈清辭深深叩首,後背已是一片冰涼。她賭對了!皇帝看出了蹊蹺,卻沒有深究,反而順勢賞了她!這並非全然好事,意味著她已徹底引起了他的注意。
經此一波折,後續秀女的才藝展示顯得平淡無奇。林楚楚跳了一支胡旋舞,衣裙華麗,舞姿曼妙,卻因之前螞蟻事件的影響,皇帝隻淡淡說了句“尚可”。周婉娘繡了一方帕子,工細精巧,得了句“心思靈巧”。其餘人或書畫或詩詞,大多表現平平。
輪到沈清辭時,她上前跪下:“奴婢愚鈍,琴棋書畫皆尋常,唯於醫道藥理略知皮毛,願為陛下辨析眼前諸花草木之藥用,聊作才藝。”
這個選擇可謂另辟蹊徑,甚至有些冒險。在禦前談論草藥,頗有些不登大雅之堂。
蕭景琰似乎來了點興趣:“準。”
沈清辭起身,目光掃過絳雪軒四周種植的花木,從容道來:“陛下請看,軒外那株花色深紫、狀如小鐘者,名為桔梗,其根可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牆角那叢葉帶白霜、香氣清冽者,乃是藿香,可化解濕濁,和中止嘔;亭畔垂絲海棠,花美可供觀賞,其果酸甘可生津助消化……”
她聲音清朗,不疾不徐,將周遭看似尋常的花草藥用價值一一道來,引經據典,卻又深入淺出。不僅說出名稱功效,更能指出采摘時節、配伍禁忌,顯是功底極為紮實。
秀女中不少人露出訝異甚至輕蔑之色,覺得她竟在禦前賣弄這些“不入流”的東西。
然而,竹簾後的蕭景琰,卻聽得頗為專注。他自幼體弱,嘗遍百藥,對醫術本就有些興趣,更深知一名通曉藥理的妃嬪在宮中的價值。此女不僅通曉,更能於細微處見真知,聯想她方才化解古箏危機的手法……
“那株呢?”他忽然抬手,指向遠處水邊一株並不起眼、葉片肥厚的深綠色植物。
沈清辭望去,心中微微一凜。那是“滴水觀音”,枝葉皆有劇毒,汁液誤食可致喉舌腫痛窒息,民間又稱“啞巴草”。皇帝為何獨獨指向它?是考校,還是……警告?
她穩住心神,如實回答:“回陛下,此草名為‘海芋’,或俗名‘滴水觀音’。其形雖佳,然莖葉汁液皆具大毒,誤食可致口舌腫脹、窒息身亡,宮中栽種需格外謹慎,應立牌示警。”
她毫不隱瞞,直指其毒性,同時也給出了處理建議。
蕭景琰聞言,沉默了片刻。
就在沈清辭心中忐忑之際,他卻忽然轉了話題:“朕聞你父沈修撰,文章道德,俱是楷模。”
沈清辭心下一緊,恭聲應道:“陛下謬讚,家父常言,為臣者當忠君愛國,恪儘職守,文章不過是末節。”
“哦?”蕭景琰語氣莫測,“那依你之見,女子當以何為本?”
這個問題,遠比才藝展示更凶險。答得不好,便是萬劫不複。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於她。
沈清辭垂眸,略一思索,緩聲答道:“奴婢淺見,女子之本,首在‘明理’。於家,明孝悌持家之理;於國,明忠義節烈之理;於己,明是非榮辱之理。理明則心正,心正則行端,無論身處何地,皆能安守本分,不墜門風,不負聖恩。”
她沒有空談婦德女誡,而是扣住一個“理”字,將個人、家庭、國家串聯起來,最後歸於“安守本分,不負聖恩”,既顯格局,又表忠心。
軒內一片寂靜。
良久,蕭景琰的聲音緩緩傳來,聽不出絲毫情緒:“明理……好一個明理。沈修撰,教女有方。”
“謝陛下誇獎。”沈清辭叩首,手心全是汗。
“第三試,便到此吧。”蕭景琰似乎有些倦了,起身,“李德全,後續事宜,交由皇後定奪。”
“嗻!”
皇帝起駕,儀仗遠去,留下心思各異的眾人。
秀女們紛紛鬆了口氣,又立刻為未知的結果而懸起心。
沈清辭慢慢站起身,腿有些發軟。趙婉如立刻過來,緊緊握住她的手,眼中滿是感激後怕:“沈妹妹,今日多謝你!若不是你……”
“趙姐姐無事便好。”沈清辭勉強笑笑,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望向那株在風中搖曳的“滴水觀音”。
皇帝最後那句“教女有方”,究竟是讚賞,還是彆有深意?
他獨獨指向那株毒草,是真的無意,還是……在暗示他已看出了什麼?
她今日鋒芒太過,雖化解了危機,得了賞賜,卻也無疑將自己置於了風口浪尖。
柳嬤嬤不知何時走了過來,目光複雜地看了她一眼,低聲道:“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些本事,藏得太深是錯,露得太早……更是大忌。”
說完,她便轉身去安排秀女們離去事宜。
沈清辭站在原地,春風吹拂著她素淨的衣袂,卻帶不來絲毫暖意。
藏得太深是錯,露得太早更是大忌……
那她今日,究竟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遠處,林楚楚盯著沈清辭和趙婉如交握的手,眼神陰沉得幾乎要滴出水來。
而更遠處的花叢旁,那位櫻草色宮裝的李姓秀女,正低頭撫弄著一片芍藥花瓣,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冰冷的笑意。
初試剛落幕,暗處的風波,卻才剛剛開始湧動。
喜歡錦凰深宮謀請大家收藏:()錦凰深宮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