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楚夫人被急召入宮,老身恰好在附近。”林采女努力回憶,“除了那位突發急症的貴人,似乎還有一位‘姓孫的老嬤嬤’在場。老身記得,是因為那嬤嬤手腕上有道明顯的疤痕,端藥時特彆顯眼。”
孫嬤嬤!沈清辭心中巨震。果然與啞巴宦官留下的線索對上了!
“采女可還記得那位貴人是哪位?”她急切地問。
林采女搖頭:“老身份低位卑,不得近前。隻遠遠看見宮人忙碌,氣氛緊張。後來聽說...聽說那貴人最終還是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清辭陷入沉思。母親被急召入宮診治,孫嬤嬤在場,貴人最終不治...這其中必定有蹊蹺。
“多謝采女告知。”她鄭重道謝,“這些往事,還望采女不要再對他人提起。”
林采女會意點頭:“老身明白。娘娘也要小心...宮中有些人,心腸比毒藥還毒。”
回到永壽宮,沈清辭立即將這些新線索記錄下來。母親入宮診治、貴人暴斃、孫嬤嬤在場...這讓她想起父親劄記中提到的特殊印鑒和邊境密信。
莫非那位暴斃的貴人與印鑒有關?或者根本就是印鑒的主人?
她取出母親的醫案,仔細翻閱有關那次入宮診治的記錄。然而奇怪的是,那段時間的記載似乎被人為撕去了幾頁,隻留下一些零散的藥方和症狀描述。
從殘存的隻言片語中,她拚湊出一些信息:患者症狀包括突發高熱、皮膚出現詭異紅斑、最後昏迷不醒。母親在旁注中寫道:“似毒非毒,似病非病,前所未見。”
這描述讓沈清辭想起一種罕見的北疆奇毒——“紅顏殤”。據母親筆記記載,此毒症狀與上述相似,中毒者三日內必死,且死後屍體會出現特殊紋路,如同某種圖騰。
若是如此,那麼當年那位貴人的死因恐怕不是急病,而是中毒!而母親很可能發現了真相,卻不敢聲張,隻能暗中記錄。
想到這裡,沈清辭隻覺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若真如此,那麼楚家案的背後,可能還牽扯著一樁宮廷毒殺案!
是夜,她將最新發現密報皇帝。很快收到回音:“朕已悉。太醫院整頓完畢,周明堂可信。繼續探查,但務必謹慎。”
有了皇帝的支持,沈清辭開始暗中調查當年那樁舊案。她通過周明堂查閱太醫院舊檔,尋找有關那位暴斃貴人的記錄。
然而奇怪的是,那段時間的太醫院記錄也有缺失,仿佛有人刻意抹去了所有痕跡。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時,周明堂忽然帶來一個重要消息:“娘娘,下官在整理舊檔時,發現一本前任院使的私記,其中提到一樁疑案:淳安郡主突發急症暴斃,診治太醫隨後自儘。”
淳安郡主?沈清辭記得這位郡主是先帝幼妹,年輕時曾執掌過丹書鐵券,地位尊崇。她的暴斃當年轟動朝野,但官方記載確是急病身亡。
“可提到診治太醫姓名?”沈清辭急問。
“姓孫,名不詳。”周明堂道,“隻說是位老嬤嬤,精通藥理,曾在太醫院當過差。”
孫嬤嬤!果然是她!
沈清辭心中激動,表麵卻不動聲色:“那本私記現在何處?”
“下官已悄悄帶來。”周明堂從袖中取出一本發黃的小冊子,“請娘娘過目。”
沈清辭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私記中詳細記載了淳安郡主暴斃前後的經過:郡主突發怪病,孫嬤嬤奉命診治,三日後郡主身亡,孫嬤嬤隨後自儘。但前任院使在旁注中寫道:“孫氏死狀可疑,似有隱情。”
更讓她震驚的是,私記中還提到一件事:淳安郡主暴斃前數月,曾接待過北疆使團,收受了一批珍貴藥材作為禮物。
北疆!又是北疆!
所有的線索似乎都串聯起來了:淳安郡主接待北疆使團→收受藥材→突發怪病暴斃→孫嬤嬤診治後自儘→母親被召入宮診治→發現中毒真相→楚家遭殃...
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連環計!而那個特殊印鑒,很可能就是淳安郡主當年掌管的丹書鐵券的一部分!
就在沈清辭為這個發現激動不已時,窗外突然傳來一聲輕微的響動。
“誰?”她警覺地吹滅燭火。
一道黑影迅速從窗前掠過,速度快得驚人。
沈清辭心中一凜:有人一直在監視她!而且此人武功高強,絕非普通宮人。
她悄悄握緊袖中匕首,知道自己的調查已經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
喜歡錦凰深宮謀請大家收藏:()錦凰深宮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