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已過。
清晨,大殿之上,文臣齊聚,神情各異,不少人眼中含著期待與興奮。
相比之下,武將們則神色凝重。
就在這時——
“聖上駕到!”
一聲高喝,打斷所有思緒。
洪武皇帝今日身著新龍袍,神情冷峻,從偏殿緩步而出,登上那象征皇權的寶座。
太子朱標侍立一旁,一如往常。
“老四,這幾日,高麗那邊可有動靜?”
待群臣行禮完畢。
老爺子率先開口,問向燕王。
朱棣這幾日正與戶部籌算糧草,第一批物資已經發出,他也即將啟程。
“回父皇,李成桂退兵之後,果然未再進攻。”
“斥候來報,他連休整都未做,便率軍直接回京。”
“嗯?”老爺子神色一振。
聽來大孫所言屬實,當下便追問:“那你打算哪天出發?”
燕王答:“明兩天內。”
老爺子一錘定音:“那就後天。”
“明天你來宮裡一趟。”
“順便帶上咱家那三個孫子。”
朱棣應下,心中卻泛起疑問。
他沒追問。
從老爺子神情來看,後麵應該還有重頭戲。
果然……
老爺子神色一沉,緩緩開口。
“三天前,讓你們琢磨的明軍改革,考慮得怎樣了?”
話音剛落,朱允炆看向齊泰,眼中帶著期待。
這三天,齊泰幾乎寸步不離地跟著他。
翻遍兵製舊案,講透武將專權的隱患。
說到底,文臣貪墨,最多是禍亂綱紀。
但武將掌權,可能就是改朝換代。
太祖立國之後,為何要安排諸子分鎮四方?
不就是為了壓製地方軍頭?
此時,齊泰心潮翻湧。
眼下二殿下麵前,最被倚重的就是他。
不能掉鏈子!
“臣這幾日反複思量。”
“已有定論。”
“哦?”老爺子眼神一凝,“說。”
齊泰引古為例,從漢說到唐。
“國常以弱亡,唯漢以強滅。漢之亡,正因為地方武將權勢過盛,致使皇權式微。到末年,天子所握之兵,尚不如一方諸侯。”
“西漢末王莽奪位,東漢末董卓入京!”
“皆是因地方兵權失控,終至中央無力掌控。”
“三國割據、魏晉紛爭、五胡亂華,動蕩近五百年!”
“我華夏大地,血流成河。”
“皆因武將作亂!”
齊泰語調激昂。
第一刀,直指武將兵權。
藍玉等人臉色微變。
齊泰話未完。
“再看大唐,藩鎮割據成災,任用異族將領。”
“安史之亂,國運急轉直下。”
“自此藩鎮坐大,皇室束手無策。”
“堂堂大唐天子,最後竟要仰仗武將鼻息。”
“如此之將,一旦兵權在手,便是一國大患!”
“擁兵自肥、養寇索餉、虛報軍餉,甚至圖謀稱帝!”
“不僅武將如此,藩王亦然。”
齊泰話音落下,滿朝文武瞬間嘩然。
連晉王、燕王都忍不住看向他。
實在是他最後那番話太狠了,幾乎把在場眾人都圈了進去。
但他偏偏說的是前朝舊事,也沒有明說當下的大明情況。
齊泰心思縝密,不像上回黃子澄那般,直接高喊“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