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雖才疏學淺,未能被二皇孫看中。”
“但心中仍有報國之誌。”
“而你們這些市井之人,竟也妄議朝政,難道不覺得滑稽?”
“你們有什麼資格?”
這位青年幾句話出口,頓時,全場氣氛凝重,眾人麵色泛紅,既羞又憤,卻又不敢出聲反駁。
可就在這個時候,人群中,一個一直沉默的青年,突然站了起來。
“荒唐!”
“身份卑微,也不代表不能關心國事!”
“你們日夜苦讀聖賢之書。”
“讀來讀去,讀不出家國情懷。”
“反倒讀出了一身奴才氣,和一副勢利眼?”
他話音落下,全場死寂。
“你是什麼人?”那領頭的青年厲聲質問。
那位站起的青年,想起了當年那位秦王將他帶回京城,卻沒有推薦他入仕,隻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說是入朝宣言?
原本身為史官的他,此時卻顯得格外被動。
周圍一片沉寂,氣氛凝得讓人喘不過氣。
他輕輕整理了一下衣襟。
在這大明朝的金鑾殿上,說出了踏入仕途後的第一句話——
“楊士奇!”
眾人麵麵相覷,顯然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開口。
“由皇長孫親自舉薦!”
一聲落下,殿中頓時掀起波瀾。
人群的目光齊刷刷落在那名青年身上。
這些時日,二皇孫麾下動作頻頻,以“選士”為名,接連召開文會,聲勢浩大。
齊泰與禮部諸多官員奔走其間,明眼人皆知朝局將變。
太祖年邁,太子繼位已是定局。
東宮班底早已完備,如今隻待新人填補羽翼。
於是,各地學子爭相投靠,欲借文會攀附權門。
他們心中所圖,不過是一個信念:太子登基,二皇孫便是儲君無疑。
至於那位曾短暫露麵的“皇長孫”,早已被刻意抹去痕跡,仿佛從未存在。
坊間百姓談論北境戰功,偶爾提及此人,立刻便有讀書人出言嗬止。
這些舉人、進士行走市井,身份尊貴,不容輕慢。
在普通人眼中,他們是真正的上層人物,不可觸犯。
可就在此刻,竟然會有一個素未謀麵的年輕人站了出來,言語鋒利,毫不掩飾譏諷之意。
“位卑未敢忘憂國?”
他更是敢反問,“你們倒是高高在上,眼裡還有江山社稷嗎?”
眾人嘩然。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接下來的話——
“楊士奇?”
無人知曉此名,但緊隨其後的五個字,卻如驚雷炸響——
“皇長孫舉薦!”
喧鬨瞬間凝滯。
一名國子監學生猛然起身,怒目而視:
“荒唐!你也配提皇長孫之名?”
“竟敢假借宗室名義蠱惑人心,是想入詔獄不成?”
那人緩緩起身,正是楊士奇。
這些天,他並未依秦王之命前往吏部就職。
而是混跡街巷,傾聽民間聲音。
京師乃天下中樞,風雲暗湧。
自從三位鎮守要地的親王離京歸藩,這座城池的氣息便日漸緊繃。
他從中聽出了許多隱秘往事。
也看透了這場場文會背後的真正用意。
皇家內部的爭鬥,竟被某些人拿來炫耀權勢。
或許,這正是二皇孫默許的結果。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